APP下载

高校艺术下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探析

2020-12-22毋张明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艺术

毋张明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是完善当前高校育人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其目标是通过各类美育工作的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当今乃至今后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厚实和牢固的基础[3]。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乡土文化中孕涵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总工程,是振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但在实际建设现状中,因为顶层设计、路径探索、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乡村文化建设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美育工作往基层走,往薄弱的地方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也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艺术下乡能够将高校艺术资源与乡村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有利于丰富高校美育工作内涵,也有利于乡村文化振兴,对实现充满活力、内涵丰富的高校美育格局以及美丽、和谐、繁荣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产业化的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农村建设与改造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也逐渐向产业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在这个进程中主导部门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产业化的进程中往往利益在第一位,求“新”和求“形”思想占主导,对乡土文化、历史遗迹、人文建设等的挖掘与传承意识欠缺,片面追求产业化的布局将出现不接地气、“千村一面”的情况,不符合乡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品味偏差、审美不足容易导致庸俗化。商业资本的大量介入,导致乡村文化建设方面需要迎合大众口味,难免会呈现出一些娱乐化、庸俗化的形态。审美高度不够、观念保守等固有缺陷使得乡土文化自信不足,从而在建设中使得城市商业元素野蛮植入,轻视传统文化价值,无法在发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重构。

乡村文化振兴运行机制上存在不足。城市与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类聚居形态,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各自的生活方式也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有人把城市当作现代文明的象征,认为乡村文化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停留在过去的遗存,而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发展方式中,城镇化通常会被理解为将城市特征移植进入传统的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4]。大城市的吸引力使得高学历、高技能的年轻群体纷纷进城落户,乡村中的生产力人群逐渐减少,老龄化已成为趋势,因此缺少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群体。除了缺乏文艺队伍与专业人才外,在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品牌建设方面也捉襟见肘,缺少能够打破僵局的创新思维,因此需要更专业、更有活力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士以及先进的、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来引导乡村文化振兴。

2 高校艺术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探析

2.1 促进高校美育工作的影响力与政治地位提升

1999年、2006年、2010年、2015年国家相继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国家教育方针加强美育工作[5]。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设置了总体目标,到2022年时高校美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时要形成多样化、高质量的高校美育体系。虽然我国高校的美育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各方面有了十足的进步,但高校的美育中时常脱离高校整体教育体系而存在,使得其地位在高校整体环境中排在末位。而社会专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艺术下乡能够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反哺高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美育实践育人体系,提升高校美育工作效果,将美育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在引领青年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的同时,发挥艺术专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双赢。

2.2 完善高校美育体系,艺术回归生活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从强化普及艺术教育方面来看,艺术下乡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人才和专业能力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科交融等特性,能够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际需要进行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开展各类丰富多样、具有实践和教育意义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在艺术下乡的实践中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与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促使大学生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艺术修养。从提升专业教育方面来看,艺术下乡能够有力提升艺术教育的内涵建设,将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艺术前沿进行有效衔接,做到源于生活,服务社会,使得高校美育工作能够脚踏实地。从专业实践上来看,艺术下乡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使得乡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为乡村振兴的铸魂总工程打好根基,能够让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艺术下乡的过程中触摸中华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充分完善高校美育育人体系。

2.3 有利于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精品助力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随着国家历史的变迁而沉淀,在沉淀中又不断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宝藏。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展现了各地域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内核,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传承着文化历史脉络。因此,高校艺术下乡能够进一步有效的活态传承与利用乡村优秀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构和激发乡村文化复兴,通过打造文化精品的形式,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依托高校的艺术资源优势,为乡村环境做整体规划布局,凸显乡村文化特色;高校艺术下乡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乡村的文创资源,进行文创的开发与创新,形成有效的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形象提升,在已有的文化作品基础上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提升,培育出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一村一面”的乡村文化发展模式。

2.4 有助于厘清乡村振兴建设思路,激发高校与乡村的精神文化动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发展和繁荣的整体振兴,因此乡村建设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不仅要重视经济和品质的提升,更要重视文化的振兴建设,在形成产业化的布局同时,也要激活乡村文化的内涵。高校艺术下乡需要结合乡土风情与特色,对乡村生态和文脉进行研究,不能将乡村文化单独的割裂开来,同时也要注重在其现有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避免现代化以及城市元素过多的引入而造成文化失衡。作为乡村主体,只有不断完善乡村文化的精神家园,充分建立乡村文化认同,才能够形成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动力,为乡村建设战略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3 总结与思考

针对乡村文化振兴所面临的困境,高校能够通过艺术理念下乡、艺术智力下乡、艺术作品下乡、艺术实践下乡等途径和形式进行有效解决,同时高校在艺术下乡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完善高校的美育体系,不断丰富高校美育工作的内涵,转变为高校美育工作创新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艺术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