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背景下茶文化与畲族儿童文化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畲族茶文化民族

李 欢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2)

历史上畲民长期依山而居,也多与汉人杂居,他们认为自己是山里的客人,自称为“山哈”。因居住地所在的江南地区气候、土壤、降水等地理条件均适宜种植茶树,勤劳智慧的畲族人民在深山中开荒辟土、广种茶树。在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茶文化。

作为中国人口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茶”对中国人来说蕴藏着极丰富的内涵,不仅用于饮用解渴,还渗透了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对畲族人来说,茶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在畲族聚居的乡村,家家会制茶、户户爱喝茶,“园里无茶不成寮,山上无茶不成村”,并发展成一种“无茶无水不成礼”的畲乡茶俗。对儿童来说,耳濡目染、渗透在生活中的教育内容最容易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畲族茶文化与儿童教育相融合的角度,探讨在当前社会变迁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畲族儿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1 畲族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

1.1 畲族语言与茶文化

畲族具有独立的语言体系,属于汉藏语系的苗瑶族语。目前,畲族语言分支总共分为两个不同地区。以广东省惠东、海丰、博罗及增城为主的四个县采用的是惠东畲语。而福建、浙江及江西部分地区畲族民族语言,则是基于客家话语言体系延伸而来。畲族虽有语言但未形成系统的语言文字,大部分记录民族发展的史料均以汉语为主要框架。

尽管缺少文字作为传承的载体,畲民还是形成了口耳相传的反映茶事生活的歌谣,如“摘茶歌”“拣茶歌”“泡茶歌”“敬茶歌”“谢茶歌”,还有男女在茶山劳作时对唱的“茶山情歌”等。如畲族的《十二月采茶歌》就生动地反映出畲民对茶的热爱。

十二月采茶歌

正月采茶上茶山,青山茶树叶青青,这轮采茶来卡早,那是空手转回行。

二月采茶是春分,早茶抽芽香喷喷,头采嫩芽一等品,白毫银针值金银。

三月采茶清明前,买茶人客都来争,高山白茶品质好,清水泡茶香又甜。

四月采茶正当忙,天气回暖茶快长,左手提篮右手采,一工日头晒到暗。

五月采茶节来到,采茶人姐心又愁,雨水天时茶难采,脚穿水鞋戴笠头。

六月采茶年中央,日头是火热难当,手拿汗巾擦汗水,也没树影好遮凉。

七月采茶七月半,三茶抽芽满园青,两叶一心就要采,那是卡长麦值钱。

八月采茶是中秋,娘尽嫩采粗不留,有心茶籽都采净,下轮要等白露抽。

九月采茶是重阳,白露茶青采净光,手拿锄头去除草,茶树开花白茫茫。

十月时节是立冬,采茶人姐转回门,采茶也是艰苦事,日头晒了成包公。

十一月时节冬至来,采茶人姐心正开,一年茶事都做完,四处游玩笑微微。

十二月时节是年前,采茶人姐心正欢,又做新衫买鱼肉,家家户户过大年。

1.2 畲族民俗与茶文化

在畲族文化传统中,每年的“三月三”是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到了这一天,畲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盛装打扮,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如唱茶歌、跳茶舞、展茶艺。畲族人对凤凰有着远古崇拜,认为是吉祥、幸运、品质高洁的祥瑞之鸟,妇女将头发盘起成螺旋状被称为“凤凰髻”,所着民族服饰在衣领、大襟、袖口上都绣有精美的凤凰花纹图样,镶金丝银线,被称为“凤凰装”。畲民酷爱饮茶,衍生出了畲茶中最有代表性的茶艺——凤凰茶道,以凤凰嬉水、凤凰溜珠、丹凤栖梧、凤穴求芽、凤舞银河、白龙缠凤、凤凰沐浴、金凤成祥为特色,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将畲族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民族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1.3 畲族礼节与茶文化

畲族人饮茶时讲究礼节和行为规范。到清明采茶季,晚辈一般要主动积极上山采茶,并加工、保存,选其中的精品在过年和正月初一奉送给家中的长辈,被称为“春节茶”;农历腊月还有“送神茶”“做年茶”,初一的“糖茶”,出门的“出行茶”。正月十五祭祖的时候还有用茶水来清洗手脚去除污秽,备上茶酒三牲去宗祠祭祖。“喊山祭茶”这种古老悠久的风俗,说明畲族人以茶来寄托对风调雨顺、家畜兴旺的期待。邻里之间通过分享茶、共品茶来联络感情,一般家中来客人,作为主人会用家中最好的茶叶招待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唱敬茶歌。客人为表示感谢,要连饮两杯,被称为“饮二碗茶”,俗语说“喝一碗是无情茶,喝两碗是长寿茶”,还有“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肚”的说法。

可见,茶文化已然深深地根植于畲民的民族文化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将茶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教育体系,能够满足畲族儿童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学习需求。结合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可以让儿童上山体验采茶、制茶,还能以茶歌、茶舞、茶艺、茶礼仪为载体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儿童以茶为媒,在采茶、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活动中,领略传统文化,品悟泡茶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待客时的明礼之伦;饮茶时的谦和之礼;品茶时的俭德之礼。

2 新时代茶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

2.1 对民族茶文化传承缺乏自觉性

尽管老一辈人对畲族茶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因缺乏文化自觉,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容易不自觉的向现代教育、强势文化主动靠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学习明显缺乏内在动力。这类现象,很容易出现在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畲族儿童教育时出现这一问题也不足为奇。从当前来看,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接班人的尝试。由于畲族缺少文字载体,建国后恢复民族身份以来,对民族文化如何传承尚未开展持久、深入的调研,缺少富有远见、持之以恒、高屋建瓴的教育规划,大部分是按照国家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布局和规划,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将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纳入畲族儿童教育培养体系。

特别要关注的是,儿童阶段的民族文化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所不同,需要以娱乐化活动为主导,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设计富于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增强感知、体验和认同的特色主题活动。但畲族文化内容涉及领域较为宽泛,糅合了宗教、民俗、图腾崇拜、祭祀传统等多方面内容,以畲族茶文化为切入点开展民族教育活动时,容易流于“说教式、机械式、灌输式、表演式”的教育,需要民俗专家、文化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等多层次人才共同探讨、设计。

2.2 畲族茶文化教育缺乏良好教育资源支持

良好教育资源支持是教育工作稳步推进重要基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的研究短时期内未获得应有重视,多数儿童教育研究样本均来源于汉族儿童。对民族文化教育与应用也仅停留于概念性内容传播。大部分民族文化教育均来源于家庭环境,导致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日渐式微,最终形成畲族儿童民族文化教育能力不足的基本现状。现阶段我国对畲族民族文化研究相较以往虽然成果种类和数量有所丰富,但受限于文化发展条件、经济条件,畲族茶文化推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加之畲族总体人口数量相对稀少,无法在现有教育体系之下形成完备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机制,使畲族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方面与汉族儿童的教育并无二致。年轻父母和80 后、90 后的生活习惯中,咖啡、奶茶等新式饮品成为新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儿童对本民族茶文化的认同。

2.3 受现代生活方式冲击明显

茶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文化教育培养体系,虽然一定程度能提高畲族儿童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但同样存在部分基础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茶文化发展规模、影响力势弱。在畲族聚集区,虽然有饮茶的习俗,但畲族家庭中的中老年人在快节奏、智能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该习俗逐渐被畲民遗弃,不利于茶文化在畲族儿童文化教育方面的推进。第二,家庭、学校对茶文化和畲族民族文化缺乏充分了解和认同,许多青年人将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视为“老旧的生活方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缺乏耐心来完成繁琐的采茶、制茶、保存茶等工序,而倾向于购买“速溶、易泡、时尚”的饮品,进一步加剧了畲族茶文化的失落。

3 社会变迁背景下茶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教育体系路径及对策

3.1 多体系联动,加强民族文化引导

在现实存在重重困境的背景下,要将茶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多体系教育发展联动机制。畲族的文化工作者可以充分挖掘畲族民族文化特征,将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内容融入教学环节。利用教学环境的熏陶使茶文化对儿童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畲乡茶香”等为特色主题。在此过程中,承担着主要教育责任的民族地区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应积极开展教育创新,提高民族传统教育输出能力,改变其弱势文化的从属地位,确保教师、家长对茶文化、畲族民族文化有充分了解。政府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在组织相关民俗活动时,也应探索如何充分吸纳儿童来参与,留有一定的项目供儿童感知和体验。在保证基础课程教育质量前提下,由家庭、学校、社会多体系联动,在更深层次开展茶文化、畲族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为畲族儿童文化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提供有利保障。

3.2 强化顶层设计,挖掘畲族儿童民族特色文化

茶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教育培养体系,不能仅依托于现有教育发展构架,需要按照畲族民族文化教育发展需求,构建新的教育模块。分散在不同省份的畲民可积极联络并与文化研究结构组织开展合作,让茶文化与畲族民族文化、汉族文化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畲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服饰、美食、歌舞等有机结合,让本族人、外族人都能到了畲乡,感受到浓郁的畲族文化。

3.3 提升畲族儿童教育的传统文化教学创新水平

仅靠传统的讲授法是难以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初衷的。围绕茶文化融入畲族民族文化体系进行教育创新,是加强畲族儿童文化教育能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必经之路。例如,在畲族儿童学习茶文化中敬茶礼仪的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先对畲族礼仪文化的背景进行介绍,结合儿童学习特点,以故事的形式吸引他们兴趣。如在解释为何畲族人爱喝茶并自称“山哈茶”时,可介绍一个民间传说:汉代东方朔受汉武帝之托,外出巡游。口渴难熬之下,走进路边畲族村子,只听附近人声鼎沸,人们正在热闹中喝茶。巡抚闻声寻去,来到了一户人家,一看喝茶的人,大多是妇女和老人,旁边的东方朔,便向老妪讨了碗茶水喝,一碗茶水下去,一解旅途劳顿之苦。临走时,表示感谢,他开心道:“山哈,这茶好喝!”。过后有人听之为,“山哈茶”好喝,接着就一直沿用下来。

还可以课前课后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使儿童在充分了解基本礼仪文化的同时,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而后教师可以再基于此次学习的基础,面向社区、敬老院、特定群体开展敬茶礼仪的学习实践活动,持续性地让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强化对茶文化的认识。所设计的活动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认知能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融入畲族儿童教育培养体系,有益于更好提高畲族儿童教育质量,弥补畲族儿童文化教育不足,对畲族儿童教育工作高水平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畲族茶文化民族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永安“三月三”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