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下的玉林茶泡及其传承对策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玉林茶文化美学

程 婧

(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玉林茶泡,外形似玉器,味道却清香,是一种滋味清甜的泡茶甜品,又是一种经精雕细錾、耐人观赏的工艺品。自宋代起,茶泡便是富贵人家的奢侈品,直至清代,更是在嫁女等重要日子才能品尝到清香四溢的茶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林民间也能在重要的日子以茶泡招待宾客。玉林茶泡不仅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还被广西市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茶文化是一种大众生活文化,雅俗共赏,少长咸宜,香播九州。”而茶泡便是中国茶文化的衍生艺术。

1 茶泡文化的审美接受的内涵

接受美学来源于文学批评,主要反映在文学的接受与影响问题的研究上。接受美学既不是将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作品同作者和现实的关系上,也不是放在文本的语言、结构、功能上,而是放在读者的接受上。文化上的接受审美,是看欣赏者的综合情况。一种文化如何能在某个地区广泛传承并受喜爱,主要是这种文化和技能在形态和功用上的独到美学色彩,以及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下流行。

玉林市地处广西桂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冬天时长短,夏天时长长。当地人需要经常煮“凉茶”解渴,而玉林茶泡使用的材料“石瓜”和“木瓜”却具备这样的功效。《淮南子·俶真训》:“百围之木斩而为牺尊,镂之以剖,杂之以青黄,华藻镈鲜,龙蛇虎豹,曲成文章。”就是说人们在劳动中创作出的艺术品,从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看,顺意便都是美的。茶泡源于人们在采茶、喝茶、泡茶过程中的劳动与日常交际,是民间百姓劳动的智慧,在当地人看来,这是最值得称赞和炫耀的事情。茶泡外形具有观赏性,口感天润爽口,沁人心脾,让其从外到内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口感无时不在人们的高档餐桌上占据一席之地。由于茶叶在美学的表现力上显得较弱,茶泡就更需显现出它的精神内涵。它将玉林人民从事茶事的以解渴为功效的意义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手艺的衰败不可逆转,因为他们承担的任务已随时光的流逝而流转,现今的食品繁复多样,口感丰富,习惯快节奏的人们早已将既耗时又耗功夫的茶泡放在了博物馆,只尽端详。它们只有艺术上的美,实用性的审美却日渐减少。新时代的年轻人,更是多了一点浮躁,少了一些情怀,多了一些机器大制造的痕迹,少了一些手工制作。

音乐美学家张前认为:“音乐美产生于音乐家的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完美结合之中,音乐的灵感既来自对现有表象的改造与综合,也来自对其他表象经验的塑造与通融。”茶泡形成于泡茶活动中,茶艺文化本属中华经典文化,宗白华也在《谈技术美学》中说:“技术美学或工业设计艺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艺术品之所以给人造成美感,是在特定时代下有它自身具有的观赏价值。茶泡是靠天然原料和一把特质的刻刀进行创作的,是三维立体造型艺术,也是最能体现玉林人民日常生活的造型艺术。它严格按照能放进茶杯的大小进行雕刻,长宽在5*5cm 左右,便于欣赏和品饮。雕刻手法上,它又能严格按照弧形纹理的方式体现玉林粗犷的民俗文化。整体图案类似民间剪纸,相对剪纸又有立体感,在雕刻工艺上比剪纸更为讲究,因为稍有不慎,便会将石瓜雕刻断裂。因为从造型艺术上说,外表越简单,变化就越少,在对茶泡的雕刻上,图案越分明,雕刻越仔细,才越有分辨率。茶泡最体现其工艺之处就是錾出精美的镂空图案,制作茶泡叫錾,而不叫雕、镂,工具是用铜片制成的茶泡刀和錾刀。刀样繁多,一套工具多达50 余把刀。因此,在制作工艺和制作图案上,大部分为寓意吉祥的成语和龙凤形象。普通茶泡的图案有荷花、石榴、福字、缘字、灯笼、金钱等等,寓意和谐美满,多子多孙、幸福喜庆等,切合婚嫁时人们美好的祝愿。图案一般成双成对。这些美好的形式美符合了人们心中的价值观和美好愿望,便于大众接受。

2 茶泡文化审美接受的现状

茶泡文化是建立在茶事活动中的文化,在接受上有特定的人群。“单纯的茶叶生产和单一的品饮功能,并不能构成茶文化这一学科,只有赋予茶叶以审美上的意义,将茶饮从解渴疗疾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文化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大背景文化也会对茶泡的接受产生一定的影响。茶民们在从事饮茶活动中依靠特定的乐趣让茶泡审美具有独特魅力,但于茶民之外的其他民众,在接受上却会受到限制。

2.1 对外流传度不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的瑰宝,通过工匠精湛的技艺和文化工具的展示进行沟通,传情达意,使之成为每个民族的共同语言。茶文化从神农尝百草至今,已有5000 年的历史,历经“唐煮——宋点——明清泡”,通过各民族的传播,时代地域的转化,更是增添了不同具有特质的元素,各民族在品茶习惯上对其加以调制后,又形成了各地的茶品。加之现代年轻人爱喝的“奶茶”,使得茶文化不再囿于原来的定义。茶叶爱好者们依据自己的口味对饮茶进行甄选。但无一例外的是,茶叶的昂贵在于茶滋味的厚重,在茶叶本身,越是独具一格的原始味道,越能高居价格榜首。例如十大名茶之“大红袍”、“西湖龙井”之列。如此以来,玉林的茶泡依靠本身的甜味来赢得的欢喜就黯淡了不少。

玉林的茶泡也是根据当地的茶文化所流传演变而成,许多外来的人们,寻求当地文化特色中原本的茶滋味,便不会对茶泡情有独钟,更不会探究什么是茶泡,使得茶泡小众化了。相比我国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特色仍然不够鲜明。有知道茶泡的,也仅知道大概模样,至于材料、做法等一无所知。

2.2 归宥于“茶文化”圈

川剧“变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表演艺术展现在大家面前,形式多变,色彩斑斓,并穿插趣味故事,不管是何地民众,都能老少皆宜,通俗易懂。即使到各地推广,只需带上一班人马,立刻能获得满堂彩。

而本地的茶泡文化,是民间老手艺人花大量时间精雕细琢出来的,本意旨在地方百姓自身的传承。但茶泡如果脱离了茶席,茶泡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在其他地方展示的机会太少。这对于茶泡的审美文化来说是被动的。

2.3 辅助于“茶”味

中国人喝茶,以“苦”字当先,茶泡泡出的茶水,滋味偏甜,虽然爽口,却偏离了品茶的路线和初衷。调查时,多数知道茶泡文化的民众都说茶泡适合民间宴会等大场面使用,平时饮茶,茶泡泡出来的茶水是甜味的,不适合商务交谈等场合使用,更适合烘托氛围,陈列展示,而不是让人品味。

2.4 “雕工”技术需要进步

相对于茶泡的味道,茶泡的外形更为讨喜,茶泡工艺是玉林传统文化的代表。弧形工艺的雕刻,衬托了茶泡纹理上的圆润优美。但是在现代工业的进步下,市场所售的多是机器雕刻,再无之前手工雕刻的图案的优美和特别。

从对当地老百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玉林茶泡文化在全国甚至在玉林,知名度已经大不如前。上世纪50 年代前期,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时,玉林人民政府曾组织一批能工巧匠,精心錾制大型精巧的立体的和平面的茶泡,派专人送上北京展览。其中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展出的最大茶泡长26 厘米,厚33 厘米,上錾天安门、和平鸽、对联。因此可知茶泡工艺的精细要求并非不能达到。但是因为玉林茶泡全为人工操作,制作繁杂,工艺要求高,难以大规模生产。解放后,由于食品工业发展,食品样式繁多,物美价廉,茶泡的地位迅速下降。上世纪80 年代,只有少数老錾工继续进行少量生产。玉林市糖果饼干厂继承传统工艺,简化工序,以机械模具代替人工錾制。现在的茶泡,除了少数爱好者仍然在探寻她的过往,再也无人以之艺术之名。

3 茶泡文化审美传承的对策

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泡,在审美接受上无疑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文化上的期待,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审美期待日渐转变。传统文化的恐慌和消亡现象并不单体现在茶泡上,日渐消逝的民间工艺日渐增加。这些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和反思,并在科技发展和传统文化中努力寻找折中。而普通的民众,在对民间技艺的欣赏上更多的只注重于实用价值体系,没有考虑太多的审美和传承。要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当做如下思考:

3.1 适当转变茶泡的一部分功能

实用价值是本地民众对茶泡最初的设计,是玉林人文化交流的需求。但是人们只在重要场合使用茶泡,使得受众面缩小,大部分普通家庭无法近距离欣赏和使用,在流传上就会受到影响。茶泡的功能较以前来说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婚礼茶艺变化成寻常老百姓也能欣赏的艺术品。目前玉林市也意识到了文化的亟待保护,因此玉州区文化馆采取“政策保护—经济扶持—确定传承人—设立传承基地—助力宣传”的模式对玉林茶泡进行抢救与保护。

3.2 形成茶泡的产销一体链接

在新网络和新传媒时代,现有物品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审美通过多样文化的发展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适当扩大茶泡的对外贸易,广西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毗邻,可以通过举办展览会等形式将茶泡销售到国外。研究表明,最迟在北宋,泉州地区的茶叶便开始外销,清康熙初年,茶叶外销量迅速增加。世界上喝茶的国家越来越多,在茶文化交流品鉴会上将茶泡推广出去,不光可以增加喝茶时的闲情逸致,同时也能将独特的茶泡文化带到国外。

在内销上也要划定范围,随着我国茶叶管理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放开,茶泡企业应全面进军国内市场,政府大力推动茶泡的发展,建市场,打品牌,做文化。才能形成茶泡文化长期稳定的产销链接。玉林每年的玉博会和药博会正是集中商家进行展销,才让更多人了解玉林的产品,达到广泛销售的目的。茶泡也可以通过举行茶博会,引进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茶商和茶叶爱好者,将茶泡文化推广出去。

还可以打造茶泡品牌。广西很多地方在打造品牌价值上已有不少优秀经验,如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海鸭蛋等。玉林茶泡也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

3.3 加强茶泡的审美价值

玉林地处西南边陲,与广东毗邻,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广东相近。在审美态度上,两广的文化也极为接近。玉林高山籍旅居台湾的学者牟甲铢在《松林全集·吃在鬱林》中写道:“恐为外间所少见的,那就是鬱林久负盛名的特产‘茶泡’。这是最高级的艺术和文化传统,鬱林中等以上的家庭每逢喜庆佳日,奉茶献客不能缺少的东西,也是鬱林少女深闺待嫁的手工艺品。”

结合产销一体模式,可以设计一套茶泡茶艺动作,将立体美学和动作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审美模式。中国现代茶艺美学多是伴随古筝、古琴等曲子表演,与古典美学相结合,更是多了许多商业模式。日本的茶道电影《寻访千利休》中所体现的茶道美学,充满了静谧、神秘、细致之美,对音乐的要求反倒不是特别高。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茶道审美进行扩展,将各种文化与之融合,使茶艺美学与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流通。比如可以结合少数民族茶艺,在服装造型、表演道具、表演音乐上有所改进。茶泡艺术也只有融合多民族的语言才能达到民族间共通的目的。

猜你喜欢

玉林茶文化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外婆的美学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瞻云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