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视角下的茶艺表演

2020-12-22刘晓婷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茶艺

刘晓婷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000)

1 身韵中的“形神兼备”

身韵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完善了中国古典舞肢体语言的造血机能,“韵”字代表着气韵、身韵、韵味等,融合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底蕴,彰显着时代精神。在前人多年的学科探索与发展实践中,将身韵的核心内涵概括为“形、神、劲、律”,在古典舞审美视角下,形与神体现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表达意识。

“形”是指舞者的外部肢体语言,动作外化的表现形式,在身韵规范中有着自成系统的造型美感、运动规律、舞姿连接等,简单来说是看得见的、有形的表达。从肢体的训练目的来看,将“形”切割分为若干局部,如躯干与支干,躯干中的头、颈、胸、腰等,沿脊柱的局部划分,又如支干中的上肢、下肢,上肢臂膀中的大三节、小三节,下肢的胯、膝、踝等;从整体来看局部微观的针对性训练,还是要符合传统文化中“圆”的概念,那么从技法层面又划分出“三圆”,如平圆、立圆、八字圆。以腰间的平圆为例,如要完成这个运动轨迹,需要扎实的掌握“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元素训练,完整的腰间平圆即“云间转腰”动作;若掌握立圆轨迹,就需清晰的掌握弧线状的“旁提”和“仰”、“敞”的势态;八字圆又需了解横拧、拧倾的动态。主干及腰间的动作又可搭配手臂动作、步伐动作、头眼的配合,以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系和方法,无法割裂为单纯的人体机械运动,多个机能的协作运动、发力的主次之分、主干支干的“和”之理念,彰显其统一的美感。

“神”与“形”相称,一内一外,“神”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它是可以感知的、感觉的,“神”即神韵、气韵,是古典舞身韵的魂之所在。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中,我们讲求“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那么“心”即心意、意念、自我感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这种艺术心理的揣摩需大量时间的潜心体会。没有神态、身韵的动作,就像是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僵硬的、无韵味的。如在眼神的表达中,分为“聚神、凝神、放神”,在训练中需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在准备动作或转换时,所谓“形未动而神已动”,在动作相对静止或结束动作时,这种神态继续延续,所谓“形已止而神不止”。以上足以见在身韵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将身心合一、主客一体的理念注入其中,在形、神的关系上挖掘其古典舞身韵的本质,人与物、心意与物意的关系化为一体,突出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意蕴。

2 茶艺中的“廉、美、和、敬”

茶在当代生活中不仅作为一种饮品,更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东方审美的茶文化,其内涵体现在沏、赏、闻、饮、品的程式化过程中,如茶具、陈设的器物美感,茶艺师的肢体语言,背景音乐、解说等,都表达了古典审美中的“雅、和、圆”。在整个品茗程式中,茶具组合中的器件如同身韵中的训练元素,煮水器具、泡茶器具、品茶器具等,这些形式要素相辅相成,成为茶艺中不可或缺的“形”。茶艺师在表演程式中,突出了“神”的表达,肢体语言强化了手部动作,加之眼神的配合,气质典雅、动作轻盈,就如同身韵中的手眼神会。茶具与茶艺师的动静结合,人物合一的雅观呈现出诗情画意、古韵高雅的美感。

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以“廉、美、和、敬”四字作为中华茶德的核心,“廉”则关注克己、正心、雅志,清茶一杯亦是表达了一种价值认同,随着茶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融合,茶文化已然成为修身养性的精神导向。“美”作为一种精神感受,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愈发引导大众对美的追求,即对自然、对人、对己的关注,也是对“真、善、美”的至高精神追求,茶艺之美也包含了视觉、嗅觉、味觉上的美的体验,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典雅意境中的艺术之美。“和”字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最能彰显中华民族“和”的精神内涵,若干不同功能茶具器具的不同之和,茶具与人的形神之和,茶艺师与品茶人间的主客之和,无不体现了和为贵的哲学理念。“敬”作为一种茶文化礼仪,古有敬茶、以茶敬客之俗,一是作为传统文化下的互敬互爱的礼节表达,也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内化表现。

3 茶艺中的肢体语言

茶艺师在一冲一泡、一闻一品之间产生了相应的肢体动作,在雅致的氛围里构成了独特的身体语汇,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传达了的气韵美感,其动作多以手臂、腕部为主,在轻提轻放中连接了弧形的曲线美感,加之提、沉气息的配合,使之绵绵不断的延续延伸感,符合传统审美中“圆润”的意象表达。手臂属于身韵教材中的支干训练部分,手臂的基本包括对腕、肘、臂、肩的配合训练,在动作时避免僵直的运动,破坏整体的韵律美感,那么手臂又可分为大三节和小三节的运动,大三节为大臂、小臂、手,小三节为手腕、手掌、手指,如“波浪手”动作的运动轨迹,此动作与茶艺师的手部动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技术层面上看,茶艺师在动作时如能强调腰部的发力带动转体和手臂的运动,便能更好的体现动势动态、点线美感。当然,单纯的手部肢体运动无法传递出气韵感,意从心生便是强调动作感觉,那么使之相融就要讲求动作的内外合一感,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形与神合。

从动作规律来看,中国古典舞身韵特别强调动作时的对比,正如我们常说的“逢上必下、逢左必右、欲走先留”等,在茶艺礼节中拿杯、拿壶等此类动作时,也会讲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增强了肢体的律动感,也符合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相对之意。此外,茶艺师在注水、斟茶等动作时,不可忽视对节奏、力度的把握,一张一弛、有续有顿,以此提高艺术美感,若始终在同一节奏、力度中运动,往往使人感到些许“倦意”,如茶艺术语中的“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将水注入到茶壶之中起到洗茶的作用,茶艺师在动作时节奏舒缓、绵延,手臂动作幅度放大,表达出“高山流水”的空间感、线条感。对比斟茶中的“凤凰点头”动作,茶艺师有节奏的点斟茶水,动作时节奏要有停顿感,手臂动作幅度较小,主要依靠腕部发力,表达对客人的行礼致敬。茶艺中的高冲水、低斟茶,在动作幅度、力度、节奏上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4 传统文化传播下的茶、舞融合

首先,从艺术学习层面来讲,茶文化发展至今,凝结了国人的身体智慧与精神内涵,身韵作为古典舞建设发展的学科之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两者从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有着相和之处,笔者认为茶艺学习与身韵学习的交叉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彼此发展。如在舞蹈专业学习中引入茶艺表演的体验感知,艺术来源与生活并高于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舞蹈艺术也只是“纸上谈兵”,茶艺表演过程中的意境、精神导向、观感体验,对舞蹈专业学生身韵课的形象塑造、气质沉淀有所助益,更能身临其境的熏陶沉浸在古典审美的氛围当中。而让茶艺师了解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也能更好地展现肢体美感,增强茶艺表演时的气韵、神态,从肢体语言到文化语汇达到人、茶合一的境界。

其次,从艺术熏陶层面而言,打造茶文化与古典舞身韵学派结合的公共艺术空间,比起对于身韵或舞蹈肢体艺术背后的文化,茶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因此,两者的结合从而更加立体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意蕴和体会东方美感,推动古典美感下的茶、舞融合艺术空间发展。如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可以联合推出艺术展览、沉浸式的艺术空间,鼓励专业院团、专业人士创作以茶为背景来弘扬传统文化的舞台作品等。在不断提高美育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结合,抓住“人”的精神需要和价值导向,使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大的文化语境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茶艺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