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路径探析
——以陇西县为例

2020-12-21史永强牛岸华牟敏璐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陇西县攻坚人才

史永强,牛岸华,牟敏璐

中共陇西县委党校,甘肃 陇西 748100

一、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大意义

(一)做好两者衔接是提高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的现实需要

脱贫攻坚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的,乡村振兴以2050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两者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承接关系。因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在完成目标任务时避免各自为政、彼此独立,以提高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做好两者衔接是实现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接续的现实需要

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到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甘肃省在2018年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19年,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省“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都要求2020年陇西县要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就要求在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上必须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做好两者衔接是更好解决乡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根本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表现最为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行动方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因此,把全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作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必须接续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链接。

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路径

(一)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陇西县始终立足于县情,把产业扶贫作为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纽带,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中药材、马铃薯、草牧、食用菌、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产业振兴发展奠基布局。同时,要从产业兴旺的角度出发谋划产业发展,把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尤其要抓住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传统加工向医药并重、生物制药和康养保健转变,形成“农业+”新业态发展态势,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二)做好人才帮扶与人才振兴的衔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全县有7 000多名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着扶智和扶志的重大作用,一大批扶贫干部和农村人才队伍在乡村得到了锻炼。在即将开启的乡村振兴战略期,要继承和完善脱贫攻坚人才帮扶的好做法。第一,要选好配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增强工作“动力”。牢固树立重实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在一线识别、培育和选拔使用干部。吸引大学生村官、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成为乡村人才合理流动发展的常态。第二,要培育培养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这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利用好国家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比如高职院校、党校、农广校等平台,尽快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第三,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各类发展扶持资金。通过“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等方式,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吸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做好文化引领与文化振兴的衔接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近年来,陇西县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千名干部下基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家书屋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在乡村振兴开启时,要继续发挥好文化的引领作用。一是要依托“丝路重镇李氏源,千年药乡养生地”的文化旅游名片,全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格局,深挖陇西县深厚的人文康养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周边县区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游在周边、吃住康养在陇西”的旅游养生经济圈的同时,充分发挥特色餐饮小吃的优势,注重旅游产品创意和开发,把中医药文化与餐饮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康养、农产品包装和服务供给、拓展关联服务,延长文化产业链条。二是,要着力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挖掘和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小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如利用首阳中药材特色小镇的资源优势不断打造以康养为特色的文化小镇;以文峰桦林村打造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村为示范,着力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发展动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三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三讲四送五评六个推进”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推选活动,推行红白理事会、孝老敬亲会等“五会”理事,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不良习俗,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做好生态治理与生态振兴的衔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要突出绿色经济发展。围绕发展“十大生态产业”,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行绿色消费,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二要加强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大林业工程建设,争取实施渭河源头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把造林绿化作为每年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三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度,持续做好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的要求,切实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四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风貌革命”“垃圾革命”三大革命,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做好基础工作。

(五)做好基层组织建设与组织振兴的衔接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汇期,要继承和发展“党建促脱贫”的优秀做法,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放在首位。一要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村干部专职化、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一选两聘”模式,实施“能人引领”工程,选拔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提高贫困村致富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二要深化拓展服务载体,全力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和“三创三联三带”等活动,积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三要推行“支部+党员致富能手+贫困户”“支部+产业基地+‘三变’”等多元党建扶贫模式。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班子,为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基础。

猜你喜欢

陇西县攻坚人才
人才云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7年7月26—27日陇西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关于陇西县退耕还林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