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陇西县退耕还林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7-12-09郭刚

考试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访谈陇西县退耕还林

郭刚

摘要:陇西县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由于人类长期的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加之常年缺水,雨水量少,而黄土疏松易冲刷,导致本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沙尘、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本研究旨在研究陇西及周边地区退耕还林的现状,发现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可行性策略,来指导有些地区造林质量不高的情况,以改变陇原大地昔日荒山秃岭的面貌。

关键词:陇西县;退耕还林;访谈;调查报告;可持续发展

一、 前言

陇西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由于人类长期的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加之常年缺水,雨水量少,而黄土疏松易冲刷,导致本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沙尘、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整个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复杂,黄土地貌发育完整,以沟壑纵横、梁赤起伏、坡陡沟深、地形破碎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地貌构成可分为构造侵蚀地貌、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经过长期侵蚀、切割,黄土沟壑切割密度较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变耕地为林地,变坡地为草地,增大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笔者对陇西县及周边环境退耕还林现状进行调查。

二、 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陇西及周边地区退耕还林的现状,发现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可行性策略,来指导有些地区造林质量不高的情况,以改变陇原大地昔日荒山秃岭的面貌。

三、 调查方法

1. 访谈法

笔者对陇西县各乡镇的农户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家的耕地面积、植树造林面积、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和粮食补助的情况,以及他们对退耕还林的看法,并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 实地调查法

笔者对当地退耕还林的林地、草地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改善进行评价,分析当地土壤条件,退耕还林适宜采用的树种,为了测定生物多样性是否增加,我们用了生物学上常用的测定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其中乔木选择100 m2的样方,比如对杏树、柏树的密度调查,就采用此样方。灌木选择16 m2 的样方,草本植物选择1 m2的样方。

四、 调查结果

1. 陇西县退耕还林现状

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国共退耕还林2.27亿亩,陇西县总面积2408.71 km2,有17個乡镇,约五十多万人口,陇西县退耕还林加草面积41.91万亩,治理坡陡地15.06万亩,荒山造林24.65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三北防护林1.75万亩,天然防护林工程森林管护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4%增加到现在的10.6%,提高了4.2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42%提高到现在的56%,增加了14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359.4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10.8万亩,减少了48.6万亩,年控制水土流失量394万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干旱、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仍然时常发生,所以对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土地资源丰富和荒山面积较大的北部为主,在留足口粮田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域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营造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的防护林,营林方式由原来纯林、单一树种向乔、灌、草方向发展,推广应用各项林业实用技术和造林新技术。

植树造林一般为山顶植树造林,达到山顶“戴帽子”的效果,山腰不适合耕种的土地或陡坡地也实现还林或还草。如图1。

图1退耕还林模式图(杏树)

2. 存在的问题

首先,笔者调查发现,退耕还林所选树种为侧柏和杏树,这两种树木生长皆迟缓,生长周期长,而陇西县年降雨量是非常少的,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处于干旱。所以为了保证植树造林的有效性,保证树苗的存活率,所选树种必须为耐旱性植物。

其次,除了常年干旱之外,本地土壤为黄土,疏松,雨水冲刷后易流失。

最后,由于降雨量少,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少,导致多数土壤为盐碱地土壤,含高浓度的盐,土壤大致呈碱性,这也是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的。如图2为盐碱地。

图2盐碱地

3. 改进方案

说到适应盐碱地,耐旱,耐低温,刺槐是最佳选择,陇西县有很多土壤属于盐碱地,而利用刺槐的种植,可以逐渐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可以将刺槐和侧柏、沙棘进行混交种植,增加有机物、无机盐、光照的利用率。

沙棘是全县范围分布最广的。通过自然分布和人工栽植保存面积最大的灌木树种,耐干旱、耐瘩薄、耐水湿和盐碱,根系发达,但根浅、萌孽性极强,有根瘤菌,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枯枝落叶量多,改土作用强,是优良造林先锋树种。

鉴于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应大力选择多个树种搭配的模式进行退耕还林。例如:沙棘和侧柏混交林,侧柏为常绿树种,属乔木,适合生长于高海拔严寒地带,沙棘为西北戈壁、荒漠地带常见的植物,属灌木,它根系非常发达,便于吸水,耐旱,少叶,很好地保存了体内水分。利用沙棘和侧柏的混交林的构造,能很大提高光能利用率。

五、 总结

退耕还林为一项复杂的可持续发展项目,需要不断地持之以恒,群落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不会立竿见影,目前森林覆盖率和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但退耕还林任务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博.甘肃定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马力.陇西县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探索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访谈陇西县退耕还林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2017年7月26—27日陇西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退耕还林建设之思考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陇西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