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市云和杜鹃博览园景观营造探讨

2020-12-21程婉莹

现代园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博览园丽水市杜鹃花

程婉莹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1 相关背景

杜鹃花属于名贵观赏花木,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公认为“世界之花”。目前位于我国三大天然传统名花(杜鹃花、报春花、龙胆花)之首[1]。杜鹃花的色彩丰富多彩,除常见的红色外,还有黄色、白粉色、紫色、橙色等。杜鹃花是丽水市的市花,丽水市域内虽有遂昌县高坪杜鹃花海(映山红)、松阳县箬寮猴头杜鹃景区,但均为单一种类的杜鹃花景区,尚没有一个多种类的杜鹃公园或景区。云和杜鹃博览园的建设,将弥补域内没有综合性杜鹃花景区的空白,建设该园将有助于提高杜鹃在大众中的关注度,成为杜鹃花观赏及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2 杜鹃专类园概述

2.1 概念

我国余树勋教授提及,专类园是指某一种(species)内或者某一属(genus)内,含有大量富有园林用途的种、变种(variety)或品种(cultivar),集中种植在一块园地内,供游人欣赏[2]。

2.2 特点

首先,杜鹃专类园主要选择与杜鹃有一定亲缘关系或者具有相同观赏特性和生境的植物。其次,为了给游客提供不同于其他景色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杜鹃专类园种植规模与其他公园相比,大尺度景观较多,小型植物组团较少。最后,专类园植物具有一定的科研作用,能收集大量杜鹃种质资源,并集中在一个区域内统一展示。

2.3 功能作用

2.3.1 资源保护。专类植物园通过对某一植物进行专类的收集和培育,能对保护物种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起到巨大作用,为之后的相关植物研究奠定基础。在经济、资源、政策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园区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专类植物种质资源库来保护植物多样性。

2.3.2 观光游览。现代社会,人们常选择户外旅行来释放工作压力。一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同时又能全方位展示专一植物的园林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一种选择。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带来全新的体验。

2.3.3 科普教育。在多数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旁都挂上了标识牌,其上写有此植物的生物学相关基本信息,有的还提供二维码,可供游人扫码详细了解物种的资料。通过新兴科学技术的使用,可以对游客尤其青少年进行多角度科普教育。

2.3.5 经济文化。某些专类植物景观的种质资源较丰富,可以通过科研手段来生产如植物精华、植物文创等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大型植物专类园可以有计划地适时开展景观旅游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而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3 丽水市云和杜鹃博览园景观营造

3.1 区域概况

3.1.1 地理气候。丽水市云和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小气候发达。据资料显示,云和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7.6℃,年平均降水量为1465~1969mm。

3.1.2 自然资源。从古至今,云和县内山水资源独具特色,一直被人们称为“洞宫福地”。而现在,云和县不仅是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同时也是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

3.1.3 社会经济。云和县是著名的玩具之乡,生态环境优美,景观条件独特,旅游资源类型独特,品质优良。“山水家园·童话世界”是云和县的旅游形象定位。

3.2 理论依据

3.2.1 园林美学。园林美学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由含有社会美、自然美、生态美、形式美的部分,彼此渗透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整体美的美学效果[3]。杜鹃专类园的景观营造要求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合理布置造景要素。将美学理论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去,按照大众的审美需求创造出供人们游乐、观赏、休息、疗养等功能的场所。

3.2.2 色彩学。第一,杜鹃专类园中可以利用植物的叶色、花色、果色等来表现季相特点。第二,园区中单调乏味的部分景观可以利用植物明度和色彩度的组合消除。第三,利用人们在不同颜色的刺激下能产生色彩联想的反应。用不同色彩植物进行搭配,可以让人们形成不同的想象体验[4]。

3.2.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在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前提下,又不危及后代平常生活的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了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3 个方面。杜鹃专类园的建设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生态环境相协调,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来使用自然资源。

3.3 景观营造理念

建设以展现杜鹃景观为主题,以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杜鹃植物专类园。将杜鹃与代表建筑有机结合,自然产物与人文艺术作品完美融合,形成饱含当地特色的杜鹃花景区。设计遵循“杜鹃花种类的分类展示”和“人与植物的互动”两大理念。根据现有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分区,展现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植物景观形象。同时按照杜鹃的五大亚属对园区进行空间布局,并结合杜鹃花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进行植物种植专项设计。园区整体设计需要依照园区的功能性、生态性和艺术性的需求,就势布局。

3.4 景观营造原则

3.4.1 原生态设计的原则。突出“生态优先”,以原有杜鹃资源及植被群落的保护和利用为前提,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佳的生态和景观效益。设计与生态相互渗透,创造生态引领下的现代杜鹃博览园。

3.4.2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原则。将科学作内核,艺术作外貌。坚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建设具有优美景观外貌的特色杜鹃博览园专类园。

3.4.3 突出主题,重视功能的原则。突出杜鹃主题,全方位展现杜鹃景观效果,注重地域民族特色,将杜鹃文化特色融入杜鹃博览园设计中,再融合各式自然或人文景观以符合主题所体现的功能作用。

3.5 景观营造手法

3.5.1 与地形地貌结合。园区沿着南北山脊走向建设,位置突出,借景丰富,视野开阔,是近观云海、花海、林海,眺望县城山地村落风貌,欣赏层峦叠嶂山脉、峡谷风景的理想位置。杜鹃专类园的地形设计应该根据专类园的规模区别对待。从经济的角度,应该尽量避免较大的地形改造,而是依据杜鹃生态习性选择适宜园址,在原有地形上,因势就势,减少土方。借用地形地貌,设计出杜鹃花海等符合自然生长环境的杜鹃景观。

3.5.2 与植物景观结合。根据园区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植物资源、水文地貌等条件情况对园区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整体规划[5]。杜鹃作为杜鹃专类园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配置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最好地展现杜鹃植物的景观观赏性,其次需要思考杜鹃的生态习性,考虑选取的杜鹃品种与周边环境是否相适应。还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景观方式进行配置,步移景异,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会感到乏味。

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以杜鹃等乡土树种为主要基调树种,其次选取适合丽水云和地区生长且能够与杜鹃属植物形成良好搭配景观树种作骨干树种,同时需要适当引用一定的种植难度不高的外来树种,来丰富专类园的植物多样性。通过以上方法,使得云和杜鹃专类园能够形成最优的植物景观效果。

3.5.3 与地域文化结合。杜鹃花作为丽水市的市花,在丽水市基本绿化中得到普遍的利用。从文化角度分析,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杜鹃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发展寓意。在古代,杜鹃具有思乡爱国之意。在革命发展时期,火红的杜鹃又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属于红色文化范畴。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将杜鹃花的花语读作表达爱的喜悦,用满山的杜鹃遍野开放来象征着美满幸福的降临。设计时可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尽可能将杜鹃文化氛围体现在园区的每个角落[6]。

4 结语

植物专类园的建设是一个综合并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建设者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建设方法、不断完善建设制度。丽水市云和杜鹃博览园是专门针对杜鹃专类园景观设计的设计研究。云和博览园不仅对于杜鹃植物的保护与杜鹃专类园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其他名花植物专类园的研究与建设,对于我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博览园丽水市杜鹃花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待到杜鹃花开时
国内首座古民居博览园已初具规模
杜鹃花
哦,杜鹃花!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世界葡萄博览园系列文化活动
圣堂山的杜鹃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