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制剂对池塘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试验

2020-12-21肖国娟

科学养鱼 2020年11期
关键词:溶氧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起鱼类出血病,主要流行于春季和夏季,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对于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常用化学消毒剂、中药制剂、抗生素等。近年来,具有水质调节和拮抗病原菌作用的微生物制剂逐渐发展起来。目前通过体外试验,已经筛选出很多具有病原菌拮抗作用的菌种,但其使用效果往往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从青鱼塘底泥中分离出一株对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SSW-LA),通过在青鱼塘的应用试验,探索其最佳的适用条件及施用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菌剂来源

微生物制剂主要以病原菌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JSSW-LA(CN105238722A,2016)为主要成分制成,菌浓度为108CFU/克,由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提供。

2.试验方案

试验塘选择鹅湖地区的3个青鱼养殖池塘,每个池塘的面积均为15 亩左右,平均水深2 米,均主养青鱼。使用池塘水稀释后均匀泼洒,试验周期为 5 个月,按 100 克/亩,每 5~7 天施用 1 次,晴天上午全池泼洒,阴雨天延后。

3.采样及监测

3 个塘分别编号为试验塘1、试验塘2 和对照塘,于2018 年4-9 月每月采样1 次,采样时间为上午9-10点。

水质指标测定:现场测定水温及溶氧,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和COD 采用国标法测定。

总菌数和芽孢计数:使用LB 培养基,购自宜兴市永信生物有限公司。

嗜水气单胞菌计数:使用RS选择性培养基。

4.数据分析

通过试验塘与对照塘的月变化,分析微生物制剂的抑菌效果;通过相关性分析(SPSS,Ver.23),探索水质指标与嗜水气单胞菌数的关系。

二、微生物制剂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两个试验塘的总菌数总体上高于对照塘,且波动幅度较大(表1)。与对照塘相比,试验塘总菌数最大可提高两个数量级,为微生物制剂抑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基础;但同时也发现,试验塘也出现了低于对照塘的低值(7月20日),推测与菌群间的竞争有关。

表1 青鱼塘的总菌数变化 ×103 CFU/毫升

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塘的总菌数与溶氧和水温密切相关,其中与溶氧显著正相关(R=0.945,P<0.05)。对照塘自5 月开始,水体芽孢数逐渐升高,在9月达到最高值。其中在6月,水温下降(阴雨天气),芽孢数略有下降。试验塘中芽孢数与水温显著负相关(R=-0.720,P<0.05)。在 4 月,水温较低,芽孢数显著高于对照塘,推测可能为投入水体的微生物制剂萌发率较低;5 月之后,当水温长期稳定在25℃以上时,芽孢萌发,水体中的芽孢数出现明显的回落,说明自5 月开始(水温达到25℃左右),孢子萌发率较高的条件下,微生物制剂才可能发挥其作用(表2)。

表2 青鱼塘的芽孢数变化 ×10 CFU/毫升

青鱼塘水体嗜水气单胞菌数变化见表3。4 月,微生物菌剂使用后,由于萌发率较低,因此嗜水气单胞菌数可大致反映对照塘和试验塘的差异,两个试验塘的嗜水气单胞菌数均高于对照塘,说明其可能具有更高的增殖基础,推测与8月和9月的峰值有关。两个试验塘相比,试验塘1的嗜水气单胞菌数整体水平较高。从芽孢数来看,试验塘1 的芽孢数整体水平高于试验塘2,推测微生物制剂的萌发受到抑制。

表3 青鱼塘水体嗜水气单胞菌数变化 CFU/毫升

试验塘与对照塘的嗜水气单胞菌数均在7-9 月出现显著的增殖,其中试验塘2 的菌浓度最低。5-9月,试验塘2与对照塘的气单胞菌数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推测气单胞菌在两个池塘具有相似的发展规律。5月,对照塘的气单胞菌开始波动增长,而试验塘2则出现明显的下降,且稳定在较低水平,推测微生物制剂对水体中的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9月,试验塘2出现的显著增殖可能与总菌数下降两个数量级有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微生物制剂对青鱼塘的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抑制效果,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到水环境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讨论

本次试验使用的微生物制剂的主要成分——解淀粉芽孢杆菌(JSSW-LA)分离自青鱼塘的底泥,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通过池塘的养殖试验,笔者发现微生物制剂在试验塘2 的抑菌效果优于试验塘1,说明其使用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试验塘中,嗜水气单胞菌数与溶氧显著负相关(R=-0.703,P<0.05),与亚硝酸氮显著正相关(R=0.581,P<0.05)。说明在池塘水体中,微生物制剂不仅可直接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增殖,还可以通过改善水质条件,间接影响其增殖。

鱼类出血病流行时期为春季和夏季。调查显示,3个青鱼塘的嗜水气单胞菌在春季和夏季均出现增殖现象,但夏季的菌浓度远高于春季。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易引起鱼的暴发性出血病。因此推测,春季虽然致病菌的浓度较低,但由于气温低、鱼摄食量少、体质差,易被病原菌侵袭;夏季病原菌可以达到较高的浓度,一旦水质恶化、鱼的抵抗力弱,则更易暴发出血病。

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鱼出血病的防治,在春季以增强鱼体质为主,在夏季则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为主。在夏季可通过对溶氧和亚硝酸氮的监测,或者直接测定嗜水气单胞菌数来判断鱼出血病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论

微生物制剂(108CFU/克)按100 克/亩,每5~7 天施用1 次可提高水体的总菌数,但也可能增加菌群之间的竞争导致总菌数下降;青鱼塘中芽孢杆菌的萌发适宜水温在25℃左右。

青鱼塘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与溶氧和亚硝酸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春季水温升高、水体溶氧下降时,气单胞菌出现峰值;夏季,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体溶氧较低时,易出现气单胞菌的大量增殖。

猜你喜欢

溶氧水气单胞菌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住院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水稻水气栽培试验总结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