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抗癫痫药物治疗转归

2020-12-20李成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抗癫痫脑部皮质

李成飞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为深入研究关于卒中后的癫痫症临床特点及抗癫痫症药物治疗后转归情况,此次临床实验观察研究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所收治卒中后病发癫痫症50例病患为对象,回顾分析该50例卒中后病发癫痫症病患临床病例资料,以了解卒中后的癫痫症临床特点及抗癫痫症药物治疗后转归的情况,以下为此次临床实验观察研究的具体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所收治卒中后病发癫痫症50例病患为对象,依据病患首次发病时间,将50例病患分为两个小组,即为早发病组(25例)、晚发病期(25例)。早发病组为卒中后2周内发病,晚发病组为卒中后2周后发病。早发病组病患男女比例14/11例,年龄的区间范围32~77岁,平均的年龄(33.18±7.12)岁;晚发病组病患男女病比例16/9例,年龄的区间范围33~ 79岁,平均的年龄(34.20±7.28)岁;所有的病患、家属们均知晓、应允此次临床试验观察,同意书已签署。两组病患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可比性存在,P>0.05。

1.2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该50例卒中后病发癫痫症病患临床病例资料,主要保护者抗癫痫证药物治疗情况,病患脑电图临床检查结果等相关临床病例资料。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癫痫症发病特点。

(2)比较分析两组病患卒中部位与药物治疗情况。

1.4 统计法方法

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计数的资料用x2计作算检验,t值对计量的资料作计算检验。P<0.05,证明组间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癫痫症发病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癫痫症发病特点后可了解到,卒中后病发癫痫症常见于病患脑部的病变部位包括皮质与皮质下。早发病组,56.00%(14/25)例病患表现为部分性发病特点;晚发病组,76.00%(19/25)例病患表现为全面强直性阵栾发病特点。

2.2 比较分析两组病患卒中部位与药物治疗情况

早发病组经抗癫痫症药物临床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24/25)例;晚发病组经抗癫痫症药物临床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0%(18/25)例;由此可得出,早发病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晚发病组较高,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病患中,48(96.0%)例病患为单药治疗。其中,接受丙戊酸钠药物治疗的病患为23(46.00%)例,接受左乙拉西坦药物治疗的病患为25(50.00%)例。

3 讨 论

脑卒中,通常因病患脑部血管被损害或血液出现流通性障碍所致,对病患脑部组织正常的功能有着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期间,脑卒中属于常见病,以中老年为多发性群体。癫痫症,属于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与病患脑卒中程度与具体部位关系密切[1]。但是,临床上并未对脑卒中后的癫痫症发病机制予以明确,但现有文献明确指出,可能与病患脑部组织缺氧、缺血有着关联性,促使病害兴奋性脑部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促使病患脑细胞膜的稳定性逐渐下降,最终引发痫性异常放电[2]。现有临床文献资料明确指出,晚发性质脑卒中后病发癫痫症的机制为病患脑部组织发生坏死,有中风囊肿形成,刺激脑部神经网络,促使异常增生的星型胶质类细胞形成,引发异常发电。此次研究当中,卒中后病发癫痫症常见于病患脑部的病变部位包括皮质与皮质下。早发病组治疗总有效率86.00%(24/25)明显比晚发病组72.00%(18/25)较高,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从中即可了解到,多数病患实施单种抗癫痫症药物治疗后,病患临床症状并未发作。综上所述,针对皮质与皮质下的脑电图有痫样异常放电现象出现的病患,必须提高反复发作警惕,发病病患应规律服用各种抗癫痫症药物开展安全治疗,以确保病患能够提早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抗癫痫脑部皮质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