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SNA2019骨骼肌肉影像学

2020-12-20梁晓青刘潺湲王婧轶张华月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伪影软骨膝关节

梁晓青,刘潺湲,王婧轶,张华月,李小明

肩关节

肩袖撕裂(RCT)可导致肌肉变性和萎缩,并影响预后,早期诊断有益于患者的临床管理,Ingham等采用SPHARM-PDM工具对RCT进行MR三维形态统计分析,发现RCT可导致冈上肌不均匀变小,主要的肌肉丢失发生在肌腱交界处,肌腹不对称增大,而肌肉长度保持不变,研究显示三维分析比二维分析能更准确显示肌肉病变。Kim等进行了肩关节软骨T2值与关节脱位发生频率、唇盂撕裂位置及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盂肱关节软骨T2值与关节唇撕裂的部位、程度及脱位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Siebert等发现关节盂前、后部骨质丢失与肱骨头半脱位相关,肩胛下肌脂肪浸润与前、中部关节盂损伤有关。对于肩关节损伤患者,不同的肩关节手术可达到一定的缓解疼痛、改善预后等效果,Nabi等证实了超声引导下的肩胛上神经射频消融术的有效性,该法可使患者获得较长时间的疼痛缓解。Jung等通过回顾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资料,发现肩袖脂肪变性程度对肩袖修复术后状态有预测价值。

肩关节造影在临床上被用于诊断肩关节关节腔、关节囊及周围某些软组织的损伤与病变, Kwag等发现对比剂扩散受限所致的T1WI上肩胛下隐窝的低信号是MR关节造影间接诊断肩关节感染性关节炎最可靠的影像学表现。Singer等发现手术确诊的肩袖撕裂盐水造影的诊断效能不逊于钆剂,盐水造影可减少扫描时间及临床钆剂需求。Foti等研究发现,与CTA相比,双源CT关节造影(DECTA)对于显示肩关节盂唇和肩袖撕裂更精确。

Lee等比较了由T1高分辨率等容(3D-THRIVE)、多平面重建(MPR)、并行成像(PI)和压缩感知(CS)技术组成的超快肩部MRI成像与标准2D快速自旋回波(FSE)成像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效能,发现包含MPR、 CS技术的超快肩部MRI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性极高,因此可用CS和MPR技术实现临床上肩关节的超快MR成像。

腕关节、指关节

Arya等研究发现手部骨性关节炎(OA)的存在,尤其是腕掌关节OA,与纵向MRI所示的膝关节OA结构损伤相关,手部OA可作为膝关节OA快速进展的预测指标。Manneck等在第一掌指关节(MCP)尺侧副韧带(UCL)撕裂患者的影像学研究中发现X线低估了损伤的严重程度,而MR图像可显示更多的细微异常,对临床怀疑UCL撕裂的患者应首选MRI检查。Kim等发现双层平板探测器CT(DLCT)钙抑制成像(CaSupp)在显示和检测不完全骨折的腕部的骨髓水肿(BME)方面的表现与MRI相似,有望成为显示腕部BME的新技术。Nam等发现手正中神经(MN)的横截面积(CSA)、彩色多普勒成像的血管面积(CDI)、弹性成像(SWE)的硬度等超声检查指标有助于腕管综合征(CTS)的初步评估,且这三种结果的结合能提高诊断效能。

脊柱

近年来脊柱成像技术不断优化,Bratke等发现使用新型加速压缩感知技术(CS)进行预扫描,可以在诊断准确性及图像整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缩短脊柱矢状位T2WI的扫描时间。 Hong等发现联合使用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和常规MRI可以提高对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敏感性。Roller等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在腰椎减压手术患者的腰椎MRI中,利用矢状位图像来进行自动分级可取得与放射科医生报告和最终手术水平一致的结果。Yan等研究表明,脊柱侧弯手术的术前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可减少到50%,且不会影响脊柱各结构的尺寸测量。

髋关节、骶髂关节

了解婴儿骨盆正常生长模式是识别先天性骨盆异常的关键,Tsai等基于横断面影像学资料分析了婴幼儿骨盆解剖形态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研究表明,从出生到3个月,骨盆的整体尺寸增长最快,从3个月到1岁,增长速度稳步下降,且男孩和女孩的生长模式相似。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儿童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其解剖基础是髋臼较浅或发育不良,常伴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Schmaranzer等进行了一项为期10年的随访研究,使用MRI评估DDH手术复位后的髋关节形态和复位质量,发现髋关节外侧软骨的增厚可能是区分髋部重塑和持续DDH的重要因素。并研究了DDH复位后MRI灌注成像评估股骨头灌注情况对股骨近端生长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复位后MRI整体灌注减少不能可靠地预测DDH患者股骨近端生长障碍,DDH治疗后股骨生长障碍的病因可能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Vanessa等测量了健康儿童髋关节内的液体体积,其平均液体量为2mL,略低于已报道的无症状成人髋部的2.7mL,这有助于避免儿童髋部积液的误诊。

West等回顾性研究了髋臼撞击征(FAI)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前的髋关节CT,发现男性、高BMI和进行规律体育运动的人群更易出现股骨头的软骨损伤。Varada等探讨了FAI患者运动性耻骨痛的MRI表现,发现男性、有运动史者及股骨头病变者的发病率较高,进一步证实了耻骨痛与FAI间存在病理生理的相互作用。坐骨股骨撞击征(IFI)表现为与坐骨结节和股骨小转子间隙变窄相关的髋部疼痛,Arvin等研究发现髋外展肌功能不全可能在老年人IFI的病理生理中起一定作用,以加强外展肌为中心的物理治疗可能成为治疗IFI的一线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膝关节

确定膝关节不同病变的最佳影像检查技术有利于疾病检出和改善预后,Falkowski等比较了US和MRI评估膝关节内侧半月板膨出的表现,并分析了半月板膨出和撕裂的相关性,发现US和MRI对内侧半月板膨出的评估性能是相当的,且与无半月板撕裂相比,半月板撕裂的存在并未导致内侧半月板膨出增加。Ditzler等发现首次发生髌骨脱位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需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因此发生急性髌骨脱位的儿童应立即进行MRI检查,以确定诊断并帮助做出最佳的手术决策。缩短扫描时间而不降低图像质量是提高MRI效率的关键,Ali等的前瞻性研究表明,4倍加速的SMS-PI 2D FSE序列扫描可使得膝关节MRI检查无伪影,2倍加速的2D FSE序列扫描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好的解剖结构可视性,二者联合使用可更容易地检测膝关节软骨缺损和半月板撕裂。Lin等的研究表明,3D CS-MATRIX(CS矩阵)序列比传统的2D序列具有更快的膝关节成像速度,且其成像质量与2D T2-FS序列相差无几,在评估软骨、骨髓、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也与2D序列相当。

膝关节OA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及疗效检测是影像学检查的一项挑战。Xue等使用超短回波时间(UTE-MT MRI)序列进行全膝关节OA的MR成像,并根据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WORMS)对膝关节软骨进行分级,发现UTE-MT MRI技术是检测OA早期退变和监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Bas等的研究表明定量动态增强MRI(DCE-MRI)可作为揭示OA病理生理某些特性的方法。Mei等认为快速水弛豫率(Ff)对魔角效应的敏感性要低于T2、T2s和T2f值,可以为早期OA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在膝关节量化评分方面,Trattnig等在原来的MOCART评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MOCART 2.0膝关节评分,该评分可为软骨修复手术提供标准化的形态学评估,并将改善临床常规软骨修复MR检查的结构化报告。Jarraya等提出了一种新的膝关节内钙化的评分系统BUCKS,对了解钙结晶在膝关节OA中的作用具有潜在意义。Naveen等的研究表明,临床应用的MRI分级系统与半定量分级系统在预测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术后结局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

Fagbongbe等调查了髌骨脱位术后患者发生软骨、交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频率,以确定最常见的影像学遗漏,结果显示儿童髌骨脱位MRI检查的漏检率为26%,最常见漏诊包括胫骨平台外侧软骨损伤、内侧沟内游离体和半月板损伤。Arya等的纵向MRI研究表明,未分化关节炎(UA)在未出现膝关节积液或滑膜炎时,仍可能存在膝关节OA典型的软骨缺损。

在治疗方面,Alexander等发现前交叉韧带的前外侧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远端骼胫束Kaplan纤维异常显著相关,所以在重建术前使用MRI对远端骼胫束Kaplan纤维损伤进行评估可优化手术计划。Philip等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影像引导下的膝神经射频消融术可安全地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膝关节炎。Scott等发现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T2*值随时间逐渐增加,并向原始ACL的值回归。Asako等通过定量MRI对减轻膝关节负荷支具的疗效进行了评价,证实了减荷支具治疗膝关节OA的可行性。Ryland等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5天及更长时间的X线片上出现的软组织积气提示假体的早期感染。

踝关节、足

Gunio等使用一种新型的MRI应力设备对脚施加多维载荷以模拟承重,对Lisfranc关节损伤进行了动态成像技术评估,结果表明该MRI压力设备在评估Lisfranc关节的生理状况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静态MRI检查。Delaram等对单侧踝关节受伤的患者在受伤12周后进行了负重和非负重的双侧锥束CT(CBCT)成像,发现在负重与非负重模式下,骨折侧踝关节的胫腓骨联合运动量与对侧无症状踝关节均存在显著差异。Wang等对胫腓远端联合损伤(DTSI)患者进行了CT平扫和MR检查,发现与MRI相比,轴向CT所示的胫腓重叠(TFO)和胫腓重叠与腓骨宽度的比值(TFO/FW)对DTSI的诊断更有意义。Delaram等对踝关节距骨软骨损伤(OLT)的MRI诊断性能的荟萃分析得出,MRI在检测正常软骨异常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对排除距骨软骨病变的敏感性不高。Akatsuka等对中立位、最大背屈位和最大跖屈位的踝关节分别进行了3D快速MRI成像(3D FIESTA-C),发现在所有体位中,跟骨韧带(CFL)均以腓骨肌腱为支点进行弯曲,当足跖屈最大时,CFL弯曲角度较小,在诊断CFL损伤和评估治疗结果时,应考虑这些情况。Schillizzi等比较了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压缩弹性成像在评估足底筋膜炎的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中的作用,发现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软组织的硬度,提供了比压缩弹性成像更客观的结果,可能会提高超声诊断足底筋膜炎的准确性,并且可能是一种评估ESWT功效的重要工具。

骨髓、骨质

在骨质成像方面,CT具有很大的优势,Shoji等研究发现年龄与股骨头HU值呈负相关,BMI与HU值呈正相关,表明HU值对股骨头骨密度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Andrew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同制造商生产的CT扫描仪HU值存在系统误差,了解这些误差可能有助于协调不同厂商的HU值以优化骨质疏松症(OP)诊断的准确性。Nogueira等以microCT为参考,评估了新兴技术vibro-acustography (VAC)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潜力,结果显示VAC具有较高的检测骨质损害的灵敏度,此外VAC和microCT评估之间呈正相关。Wang等研究发现第三代双能CT(DECT)虚拟骨密度(VBD)成像对脊柱外伤后骨质疏松症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利用MRI不同的成像序列也可以评价骨质改变情况,可用于疾病的检出与鉴别。Saeed等发现应用三维超短锥回波时间MRI成像技术(3D Cones UTE-MRI)获得的定量磁敏感成像参数(QSM)与皮质骨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该项无辐射的快速UTE-MRI QSM扫描在未来将可能应用于临床皮质骨BMD的测量。Jerban等采用2成分(2-com)和3成分(3-com)T2*UTE MR成像,研究人体皮质骨内结合水、孔隙水的含量与骨力学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com T2*拟合UTE-MRI考虑脂肪信号的影响,可以更准确估计结合水、孔隙水的比例与骨力学性能的相关性。Liang等使用3D Cones UTE-MRI序列对皮质骨进行体外和体内的3D-UTE双组分T2*分析,更准确地绘制了皮质骨中结合水、孔隙水T2*s及相关组分的分数。Amit等量化并比较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因SLE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GIO)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脂肪酸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化学位移编码的磁共振成像(CSE-MRI)可以评估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髓中的脂肪酸分布,可检测脂肪组成和数量的区域变化,并识别骨质疏松症和红斑狼疮的疾病特异性脂质。

骨折

骨折的放射学检查及诊断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经济成本,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十分重要。小儿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可能产生引起骨生长障碍的骨桥,对于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无症状儿童,常常通过延迟的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骨桥发展情况。Deborah等回顾性分析发现桡骨远端单纯性Salter-Harris 2型(SH2)骨折儿童在延迟放射摄影片中发现无骨桥是罕见的,因此对可疑桡骨远端骨折的儿童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Chellathurai等比较发现MRI较CT能更准确地检测纤维型骨桥和干骺端骨桥,而骨化型骨桥的MRI检测精度与CT相当。急诊中X线诊断舟骨骨折的准确性有限,Rua等比较了对疑似舟骨骨折患者使用X线和立即使用MRI的临床成本,发现MRI明显提高了舟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且花费较仅使用X线的患者低,因此建议怀疑舟状骨骨折及X线阴性的患者立即行MRI检查。Pu等发现双能CT虚拟非钙化VNCa双能成像在评价隐匿性膝关节骨折时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与MRI成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Yajun等的研究表明UTE-MT(超短回波时间磁化转移)模型可能成为一种检测骨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变化的新工具,未来可能在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研究中发挥作用。

肌肉、肌腱、韧带

肌肉微观结构改变揭示了其相应的生理病理学变化,传统的T2加权MR序列无法评估肌肉的恢复情况,Jithsa等发现DTI似乎对肌肉的微观结构变化更敏感,能够检测受伤腿后肌群随时间的进程变化,潜在地反映治疗后恢复情况。Jin等的研究表明定量T2和DTI参数联合使用可评估耐力训练和主动运动引起的肌肉微结构变化。Sone等证实了激励回波Q-空间成像STE-QSI的有效性,发现STE可检测到T2无法检测到的健康肌细胞的变化和微小肌肉疲劳。

肌肉及邻近脂肪的改变往往与相应的疾病相关,Anton等研究了CT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患者的骨骼肌数量和质量的预测价值,证实无脂肪肌肉分数(FFMF)是一个新的有前景的影像学参数,是TAVI患者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子,常规介入前CT评估可显著改善TAVI患者的风险分层。但Fabian等表示管电流、管电压、静脉对比剂注射和层厚等采集参数对CT定量测量脂肪有影响,所以在临床操作中,应采取统一的CT扫描参数,以避免系统误差。Bruno等的定量MRI扫描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肌肉组成发生了质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分级有关。Daniela等发现,MRI所测得的骨骼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与腰大肌体积萎缩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往往与BMI降低的严重程度也相关,表明腰大肌PDFF可作为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危险分层的生物学标记。

跟腱是人体较粗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Gonzalez等使用UTE MRI和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SWE)对健康人跟腱(AT)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证实这些技术可无创性地提供肌腱病理学的特定功能信息,用于评估跟腱病变和进行干预治疗。具有既往跟腱断裂史的患者中约6%将来会发生对侧跟腱断裂, Ivo等通过标准问卷和SWE评估一侧跟腱断裂进行手术重建的患者的对侧肌腱断裂的风险,结果显示其对侧跟腱的硬度明显低于健康个体,更容易受伤,提示SWE能够检测出跟腱损伤风险增加的个体。Robert等发现US可以可靠地诊断伸肌腱(CET)撕裂、桡侧副韧带撕裂以及量化CET低回声区并指导治疗,而CET增厚和新血管形成可能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Walter等比较了儿童与成人急性胫腓骨远端联合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发现骨撕脱在成人中比较常见,而骨膜剥离几乎仅见于儿童患者,指出在临床儿童急性胫腓骨联合韧带损伤时伴随的胫骨骨膜剥离,不应被误诊为胫骨骨折,而应视为韧带损伤的一部分。

肿瘤与血液系统疾病

肿瘤的鉴别诊断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Kaspar等发现自动CT后处理软件生成无折叠肋骨图像模式在肋骨病变检测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模式,可提高临床诊断工作中肿瘤患者肋骨良恶性病变的检出率。He等的研究表明,双源CT在鉴别恶性骨岛与成骨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Nan等发现基于CT和mpMRI(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特征的临床放射组学可用于术前鉴别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Andrew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CT引导下的经皮肋骨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率,尤其是伴有相关软组织肿块的、大的、溶骨性病变。Anna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椎体和健康椎体的T1VIBE Dixon的相对脂肪分数(rFF)值与T2TSE Dixon 的rFF值存在显著差异。

Soma等回顾了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CT检查结果,发现AML患者髂骨CT衰减值升高。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最近的研究着重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化,Robert等评估发现MM的全身低剂量CT的有效辐射剂量高于X线骨骼显像,但低于腰椎、腹部和骨盆的诊断性CT,全身低剂量CT在MM患者中的附加诊断价值超过了相对有限的附加辐射剂量。Jin等分析了6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浸润的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发现ADC值与髂骨骨髓浸润程度呈负相关,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ADC值增加,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髓内病变的评估中非常重要。

超声成像简便快捷,在骨肌系统中也有很好的应用。Shroads等确定了可靠的区分良性脂肪瘤与其他病变的超声特征,为软组织病变特别是浅表病变提供了可靠预测指标,有助于良性脂肪瘤的诊断,并可以减少时间和费用成本。Adam等验证了超声对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检测效能与MRI相似,由于复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复查随访,利用超声诊断可以降低成本并减少钆暴露。Matsubara等比较了年轻血友病患者关节炎的超声和放射影像学表现,发现在血友病患者关节异常的检测中,超声检查优于放射学检查。

在介入和治疗方面,Martel等认为CT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可用于除骨样骨瘤外的良性骨肿瘤。Jeremiah等回顾性研究表明,影像引导下的骨髓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可以安全进行的、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手术。Pierre等在评价经皮穿刺冷冻消融(CA)治疗腹外晚期难治性硬纤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发现,在进行性、难治性和症状性硬纤维瘤患者中,CA是产生持久治疗反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术后第2天水肿和暂时性疼痛加重。

减少金属伪影

减少金属伪影是骨关节CT扫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Simone等研究表明,相应的硬件工具、软件工具或两者结合对于减少金属伪影非常重要。Song等发现使用虚拟单色光谱和金属伪影减少软件可减少骨或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后CT的金属伪影。Christin等研究发现,全身低剂量CT (WBLDCT)骨骼检查中,强度为4的自适应迭代金属伪影减少算法在改善临床工作流程的同时,还可明显减少多种植入物的金属伪影。Sung等研究表明,各种金属伪影减少算法中,O-MAR在髋关节假体的评估中有最好的图像质量,但也会诱导产生新的伪影,所以在应用中,应该知道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算法,并了解算法产生的新伪影。Eun等发现团块状伪影在没有选择性光子屏蔽(SPS)技术的双源CT(DECT)中很常见,当最小HU值设置为150而不是130时,块状伪影的频率和体积会减少,而在DECT中插入SPS时,则不会出现块状伪影。

在减少MRI金属伪影方面,Joohee等采用光偶像调制的金属伪影减少序列(MAVRIC-SL),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减少扫描次数。Hong等对手术假体患者各向同性MAVRIC-SL PD和MAVRIC-SL STIR上的匹配冠状位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各向同性MAVRIC-SL PD显示出明显的病灶和较少的金属伪影,用1.3 mm的各向同性切片成像,可降低整体的金属伪影及噪声。Wang等采用syngo-WARP序列和简单参数调整序列对3个假体模型和关节置换术后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MR扫描发现,Syngo-WARP序列比简单的参数调整序列能更有效地减少金属伪影。John等的研究表明,对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植入物,加速金属伪影校正的层面编码(SEMAC)序列在3T和1.5T MRI中有相似的金属伪影减少能力和对假体周围异常的检测能力,并可获得更高分辨率的MR图像。William等的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金属伪影消减序列的射频脉冲椭圆极化有替代圆极化的潜力,可提供更低伪影、更高质量的图像。

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

随着计算效率的增长和算法的改进,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在骨肌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可以应用于图像分割、数据分析、疾病诊断和帮助临床决策等诸多方面。

肩关节、肘关节:Tatiane等使用基于二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深度学习方法评估了全自动肱骨头和关节盂分割术,发现使用CNN可以在MRI上准确分割肱骨头和关节盂,有助于Hill-Sachs损伤和关节窝骨质丢失的自动诊断和定量分析。Tae等的DCNN可以准确地识别肩关节置换术的存在,并区分具体的手术类型。

脊柱:Domenico等比较了不同软件机器学习算法对脊柱病变分类的准确性,发现这些算法有良好的准确性,且不同软件结果具有一致性。Slotman等的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结合CT的颈椎MRI扫描(BoneMRI)可在无电离辐射的情况下提供骨成像,并可在一次检查中同时提供有关软组织和骨组织结构信息。Makoto等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s)从CT图像中生成腰椎T2加权虚拟MR图像,且虚拟和实际磁共振图像在定量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可能对因疼痛、植入物、幽闭恐惧症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接受MRI检查的患者有价值。Roberto等的研究表明集合了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的新型引导技术引导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可行、准确且安全的,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骶髂关节:确定骶髂OA的急慢性变化的病因十分困难,Florian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纹理分析可能有助于骶髂OA的诊断。Von等开发并验证了对髋关节OA进行分级的多任务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的髋关节OA分级可行且可靠,可帮助放射科医生改善工作流程。

膝关节:Subhas等的研究显示新型DCNN重建的高度加速膝关节MRI的诊断效能与标准膝关节MRI相当,并可大幅缩减MRI的扫描时间,可能使检查费用降低。Vishwa等的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膝关节脂肪抑制磁共振成像对检测膝关节内病变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对软骨和骨髓异常的评估具有中等的特异性,为膝关节快速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Li等开发了一种应用于膝关节X线OA进展的CNN,该体系可高效自动检测图像变化,将来有可能应用于涉及多个时间点成像的任何疾病(如癌症,血管成像)。Giuseppe等所提出的一种新型DCNN能够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检测内侧和外侧半月板的撕裂,其诊断性能与放射科医师相当。

骨质疏松:椎体小梁衰减值在骨质疏松症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David等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腰椎分割和椎体骨小梁体积衰减值测量方法获得腰椎小梁体积衰减值,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筛查中很有价值。Marly等的研究发现基于小波特征、AdaBoos和局部几何约束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成功测定骨密度,筛查骨质疏松症,且与双能X线密度仪(DEX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能有助于实现基于单次胸部扫描的综合预防保健。

骨折:影像学中隐匿性髋部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额外的CT或MRI检查,Yoshiko等开发了一个新的DCNN,可以提高医生对X线片髋部骨折的诊断水平。Starosolski等运用两阶段决策模型的CNN成功地将儿童长骨骨折的X线表现分为三类:正常骨折、急性骨折和愈合性骨折。Yang等发现使用ResNet的深度学习可以在CT和MRI上获得较高的良恶性骨折鉴别准确率,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开发识别异常节段的自动检测方法。Xie等开发了一种基于传统胸片图像的新型学习系统,可以协助放射科医生预测肋骨骨折,避免漏诊。

肌肉:在肌肉减少症研究中,Brown等开发了一个自动量化肌肉数量和质量的CNN,可以区分健康人与慢性肌肉减少症的患者。Young等发现USG和SWE的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评估有利于骨骼肌减少症的诊断。Yeoh等使用6-Dixon序列建立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脂肪自动定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冈上肌脂肪含量的全自动、准确评价。

肿瘤与血液系统疾病:术前预测软组织肉瘤(STS)的分级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Wang等发现基于多参数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有助于STS的分级。Joohee等建立的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可预测四肢脂肪肉瘤的术前组织学分级、复发和预后的潜在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与单纯的放射学检查相比,将影像组学特征与常规放射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在术前预测复发率和总生存率。Alexander等评价了CNN鉴别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瘤良恶性方面的准确性,发现使用单个序列的CNN对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中等准确率,而结合常规MRI全部序列的CNN诊断准确率高。区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具有挑战性,Miyuki等建立的MRI预测模型可鉴别MDS与AA,可能有利于通过早期和适当的治疗来改善预后。

其他

Tamanna等发现无症状糖尿病患者的超声检查显示神经形态学改变先于临床症状,高分辨率超声(HRUS) 对无症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变化检测准确性高,观察者间一致性好。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检测神经病变亚临床阶段的筛选工具。Walid等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血管健康受损患者的深层软骨层的T2*-UTE值始终较低,这可能表明该层的矿化程度增加,而深层软骨层的矿化可能是通过抑制软骨下骨-软骨营养物质的流动而导致软骨退变的重要病理生理通路。

Ye等通过对11例正常胸骨柄交界处(MSJ)标本进行MR成像和CT扫描,确定了正常MSJ的6种类型,发现侵蚀样改变和骨性强直并不都是病理改变,正常MSJ中也可见到,了解正常MSJ的最新分类可能有助于减少误诊。Sneag等研究表明,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束(AIN)的沙漏型收缩是自发性骨间前神经综合征(AINS)标志性影像学表现。Zhang等研究表明,加速敏感性编码(CS-SENSE)的MR臂丛成像,在加速因子为8时可提供与其他加速因子同等的诊断质量,并减少扫描时间。

Farshad等评估了在使用和不使用原位超声视野增强技术(AR)时,未经训练的和经验丰富的操作员进行超声引导穿刺的情况,发现AR可以减少基于经验的超声穿刺之间的差异,可能成为超声引导穿刺的一项潜在突破。Isabel等研究表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可能是一种适用于评估不同物理疗法改善组织僵硬度的工具。

猜你喜欢

伪影软骨膝关节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PET/CT显像的伪影问题和质量管理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1.5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