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生活观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启示

2020-12-20范秋雨

攀登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体党员政治

范秋雨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马克思生活观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不是绝对精神,也不是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人为了创造历史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在物质生产生活基础上进行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基础,制约着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的价值目标是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生活观,我们可以获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启示。

一、生活的主体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

生活的主体是人,这是由生活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决定的。从生活的本质来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而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其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从人的本质来看,“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类不是意识的产物或者抽象的概念,而是处于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现实的存在。人与生活不可分割,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生活的人。

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党员和由党员组成的党的各级组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国内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倾向于认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党组织,如王久高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为构建党内良性政治生态和实现政治路线,对其组织及其成员严格要求坚持和履行党性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政治运行。”[3]另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党组织和党员,如陈金龙、周建伟认为,党组织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当然主体,党员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主体、行为主体和价值主体。[4]比较而言,前一种观点侧重于强调党组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后一种观点既突出党组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领导作用,也强调了党员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党组织和党员同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双向互动,共同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仍存在单方面强调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忽视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学习理论、改进作风、提高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以及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功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5]党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党的决策要由党员领导干部组成的领导班子做出,党的部署要由党员落实,党的作风,党的组织性、纪律性等特点最终体现在每位党员的行为上。所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的全党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6]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要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塑造党员的主体意识、角色意识。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为党内活动主动的发起者、实施者和承载者。全体党员的思想行为状况决定党内政治生活的状况。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党的任务,任何党员都不能置身事外。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要求每位党员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二是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章规定党员拥有参与党的活动等一系列权利,并强调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将其剥夺。党章规定,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这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为党员的主体地位提供制度保障。履行义务也是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同时要注重党员权利和党员义务的统一。三是要抓住党员主体中的“关键少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往往起主导作用,他们处于重要岗位,发挥重要作用,上行下效,对党内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7]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以上率下,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

二、生活的结构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重视其他方面生活的影响

生活是一个整体,其内部的诸要素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逻辑运行,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活系统。人类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8],物质生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物质生活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活动。“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9],在物质生活之上,产生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10]。人们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实践中,生产自己的观念思想,形成人的精神生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1]。通常,生活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两部分。马克思多次结合普遍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释、阐述和论证他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科学研究等领域事实和观点的理解。显然,在这里,政治、经济、历史、科学研究等活动不属于日常生活范畴,这就形成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的分野,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其中,“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12]。日常生活是现实的个体生活的“感性活动”(包括自身生命繁衍的再生产活动),而非日常生活由社会结构和国家,包括社会经济领域、社会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等构成。[13]日常生活是非日常生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生活领域逐渐从日常生活蔓延涵盖到非日常生活。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活的每个部分彼此相连、互相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属于政治生活、非日常生活,更属于生活的整体。我们不但要关注党内政治生活本身,而且也要充分考量、重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

物质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物质生活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不变质。社会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环境,“社会生活插在物质生活与政治生活之间,因为社会生活是世俗的,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14]。单个的人、家庭和各类社会组织在交往中编织出一幅巨大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网,笼罩并影响着人类生活,是否是公平、诚信、有序的社会生活对党内政治生活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政治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属性,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属性。在党的历史上,曾经用“党的生活”“党内生活”等名词表述党内政治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党制定出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表述,一切党内生活都具有政治性,都是党内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做好理论武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无不是在精神生活层面进行的。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事,思想上入党是一生的事。党内政治生活要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必须重视精神生活,遵循精神活动的规律,强化党内政治生活教育、改造、提高党员的功能。

日常生活对党内政治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日常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人们沉浸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日用而不觉,对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认识、看法深信不疑。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边界并不明确,随着工业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非日常生活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技术左右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使日常生活逐步异化为非日常生活。当代社会中的现代技术、传媒广告、消费品正以铺天盖地之势侵入人们的闲暇时间,挤占人们的私人空间,非日常生活借助于技术理性、公共舆论和传媒不断扩大、渗透和改造人们的日常生活”[15],而大部分公众对此并不察觉。于是,非日常生活借助于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改造,使疏远的非日常生活贴近、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传统方式所不可比拟、无法达到的效果。党内政治生活要教育、监督、改造、提高党员,不仅要在非日常生活中进行,而且要融入日常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党员不仅在党内活动中,而且在日常的消费、交往、观念活动中都要增强党员意识,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身,保持作风正派,彰显党性。

三、生活的价值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生活具有价值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16]。人类生命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人类通过实践掌握、运用客观规律作用于客观对象,从而实现人的目的。生活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是相对于限制、束缚而言,是表征主客体关系,即人和世界关系的一个社会历史范畴。[17]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中获得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性得到全面实现,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的自由转换、需要得到全面满足。[18]生活的价值主体是人,这个主体具有广泛性。生活不只是为了谋求某一群体或阶级的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是实现生活价值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是实现生活价值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人的异化,揭示了实现生活价值的途径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最终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与否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最终影响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不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内政治生活也不能放弃最终价值目标,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19]共产党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就是放弃党性,失去灵魂,最终会改变性质,丧失执政地位,甚至亡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也就是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养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风雨如磐,岿然不动。“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20]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立足现实,不懈奋斗。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和现实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又要坚决克服超越阶段,脱离国情,急躁冒进的错误观点和行为。中国共产党人是移山的愚公,而不是好龙的叶公,一代代人胸怀理想、坚韧不拔,朝向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断迈进。

四、生活的历史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继承创新的原则,服务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目标

生活具有历史性,“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1]。人不能凭空追求生活的价值,也不能一下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在承继下来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环境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生活的价值。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当前的生活价值目标,而生活价值的实现是渐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生活迎来了从解决温饱、全面小康到美好生活的伟大跨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党执政为民的明确导向。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2]党的十九大报告又结合我国发展的新方位、新形势、新局面、新特点、新要求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战略判断,并强调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目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手段。美好生活需要是更加全面、更高层次的需要,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对物质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美好生活包括“丰富高雅的物质文化生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有尊严的社会生活、和谐优美的生态生活”[23]。靠什么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最根本的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2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修炼党的“内功”和“心学”,是为了解决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5],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将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生活的历史性还启示我们要继承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立足当代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了许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好理论、好制度、好传统和好做法,为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宝贵的理论资源、制度资源和经验资源,我们必须充分继承发扬。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党内政治生活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面对的主要矛盾都在发生变化,有的做法过去管用,现在未必奏效,有的制度过去适用,现在未必恰当,而且现在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过去并没有出现,现在面对的历史条件和任务使命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深入研究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思想理论和方式方法。总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2016年,党中央在充分肯定、借鉴、继承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做出新规定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继承创新原则,成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光辉典范。

猜你喜欢

主体党员政治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我是党员向我看
论碳审计主体
党员之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何谓“主体间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