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河内郡在刘秀复“汉”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2020-12-20皇甫小够韩长松周长明

关键词:刘秀洛阳军事

皇甫小够,韩长松,周长明

(1.焦作市文物勘探队,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0;3.焦作市博物馆,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内郡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山河怀抱地带,南控虎牢之险,北倚太行之固,是河北通往洛阳的必经之地,咽喉要道。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篡位后,王莽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加之当时天灾严重,流民遍地,最终酿成了风起云涌的农民暴动。刘秀趁此机会,拉起队伍,加入起义军,开始了恢复汉家江山的复“汉”战争。更始二年(公元24年)的秋冬之际刘秀率大军占领河内郡,并以河内郡为基地,展开了北伐、西进、南征等大规模军事战争,最终跨越黄河,定都洛阳,统一了天下。在刘秀复汉的系列战争中,河内郡起到了后勤保障基地、大本营和战略的桥头堡的作用,是复“汉”基石所在。

一、刘秀军事集团在河北的崛起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一月,刘氏皇族后裔南阳刘縯、刘秀兄弟于家乡舂陵起兵,当时,南方的绿林军、北方的赤眉军是两支势力最强大的起义军。鉴于队伍实力的弱小,刘秀兄弟依附绿林军和更始政权,讨伐王莽的大“新”政权。因权力斗争,刘縯被更始帝设计杀害,刘秀隐忍不发,躲避祸端,寻机再起。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派遣刘秀到黄河以北,镇慰河北州郡。“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1]6一直处于惶恐不安中的刘秀,借机离开洛阳,脱离更始帝的控制,持节行走于河北诸郡,开始了复汉的征程。

初到河北,刘秀因与故赵缪王子刘林意见不合,被刘林算计,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光武不答,去之真定。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刘秀)至饶阳,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绐言邯郸将军至,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刘秀)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2]此时的刘秀可谓是进退维谷,如履薄冰。后来,刘秀在“白衣老父”的指点下,奔赴信都郡,得到信都太守任光拥戴,刘秀及部下方立住了脚跟。随后,刘秀征调附近各县人马四千多人,开展了攻打堂阳县、贳县的两场战役,均告大捷。刘秀收降了两县的全部人马,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在刘秀的感召下,王莽属下的和成郡卒正邳彤、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率宗亲子弟及城邑,投靠了刘秀。刘秀的军队快速壮大。借此机会,刘秀率部攻取了曲阳县,部队发展到了数万人。随着军队的壮大,刘秀又率部北上攻占了中山国、卢奴县,南下攻占了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等县。刘秀的军事势力范围发展到了王郎控制下的赵国境内。更始二年五月甲辰日(公元24年),刘秀率部攻克邯郸城,诛杀了王郎,消灭了在河北最大的对手。

更始帝刘玄看到刘秀势力在河北的快速发展,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便派遣侍御史手持符节,册立光武帝为萧王,命令他停止作战,返回都城。面对此种情况,刘秀以黄河以北还没有完全平定为由,未应其征召。从此,刘秀开始与更始帝分道扬镳。更始二年秋(公元24年),刘秀率部在鄡县大败铜马军后,又乘胜追击至馆陶县,彻底将其击溃,收降了铜马军的大部分兵马。随后,又在蒲阳山击溃了从东南高湖、重连赶来支援的另一部分铜马农军。至此,刘秀军事集团发展到了数十万人。因刘秀收降了大部分的铜马农军,因此被称为“铜马帝”。刘秀在“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一年多的时间里,以其雄才大略和个人魅力,从一个势单力薄的持节使者,迅速发展成为麾下拥有邓禹、寇恂、吴汉、彭宠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及数十万军队的强大军事集团,为复汉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

二、刘秀依托河内郡开展的军事战争

河内之称谓始于战国时期魏国,与河外(河南)、河东相对,是以黄河为界划分的,并称为“三河”。 河内郡之建制,始于汉代。“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县十八:怀,有工官。莽曰河内。汲,武德,波,山阳,东太行山在西北。河阳,莽曰河亭。州,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平皋,朝歌,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莽曰雅歌。脩武,温,故国,已姓,苏忿生所封也。野王,太行山在西北。卫元君为秦所夺,自濮阳徙此。莽曰平野。获嘉,故汲之新中乡,武帝行过更名也。轵,沁水,隆虑,国水东北至信成入张甲河,过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有铁官、荡阴。荡水东至内黄泽。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内黄入荡。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3]266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西汉时期的河内郡的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南焦作、济源全境和新乡、鹤壁、安阳西部的地域。虽然只是太行山和黄河相夹的一道长条形平原,却是两汉时期的并州、冀州、兖州、洛阳和河东郡的交汇要地,是黄河以北通往洛阳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一)刘秀夺取河内郡的战争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刘秀在取得了清阳、馆陶、蒲阳大捷之后,兵进河内,发起了射犬战役(在河内郡山阳县境内)。“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众在射犬,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1]7“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 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 。”[1]104射犬战役中,贾复身先士卒,打败了青犊农军,助刘秀取得了射犬战役的胜利。

占领射犬后,刘秀率大军直逼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城西,河内郡治所在地)。面对刘秀大军的到来,更始政权的河内太守韩歆意欲抗击刘秀大军。韩歆的部将岑彭早有归附刘秀之意,便规劝韩歆归降刘秀,被韩歆拒绝。但当刘秀大军到达河内郡怀县后,韩歆感到别无出路,无奈投降。刘秀在得知韩歆反复无常后,欲斩之,但得岑彭求情,赦免了韩歆。“会光武徇河内,歆议欲守城,彭止不听。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貰歆,以为邓禹军师。”[1]103刘秀兵进河内,先战射犬,再攻怀城,将“富冠海内”的河内郡纳入麾下,使自己有了立足之地和后勤保障基地,同时也占领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迈出了复汉的第一步。

(二)以河内郡为基地发起的战争

占据河内郡后,刘秀以其特有的军事才能,审时度势,洞察时局,采取以河内郡为基地,先夺取河北、关中等核心地区,再攻取其它地区的军事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战争。

1.以河内郡为依托,刘秀收复了邺城、淇园

刘秀在兵进河内、进攻射犬青犊农军之际,已经开始计划铲除更始政权在邯郸、邺城的军事力量。王朗被消灭后,刘秀军事集团与更始政权谢躬统帅的军队在邯郸、邺城等地形成了直接的对立。谢躬时常想着偷袭刘秀,刘秀一直提防着谢躬,双方都欲去对方而后快。“初,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畏其兵强而止。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萧王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吏职,萧王常称之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其妻知之,常戒之曰:‘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终受制矣。’躬不纳。既而躬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鄴。及萧王南击青犊,使躬邀击尤来于隆虑山,躬兵大败。萧王因躬在外,使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据鄴城。躬不知,轻骑还鄴,汉等收斩之,其众悉降。”[7]《后汉书》也对此作了详细的记载。刘秀不但成功占领射犬,而且计赚谢躬,诱使谢躬违背“穷寇莫追”的军事常识,导致更始军队大败于隆虑山,谢躬返邺城被杀,消灭了更始政权在此地区的力量,清除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更始二年秋冬之际,刘秀军事集团占领河内郡。此时,更始大将军吕植屯兵于淇园(今淇县西北三十五里),像一个楔子,钉在了河内与邯郸、邺城之间,阻隔两地之间的联络,对刘秀军事集团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刘秀安排与吕植有故交且关系密切的降将岑彭前往淇园说降吕植。吕植最终率部归降,被刘秀封为刺奸大将军,之后随其北上平定燕赵之地。“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彭说降之,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察觽营,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1]103刘秀凭借超人的谋略,收复了邺城、淇园等军事重镇,使河内、魏郡、邺城和邯郸连成了一片,为北取燕赵之地,扫清了障碍。

2.以河内郡为基地,孟津将军冯异南征北战

占据河内郡后,刘秀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镇守河内郡。“光武将北徇燕、赵,以魏郡、河内独不逢兵,而城邑宗,仓廪实,乃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异为孟津将军,统二郡军河上,与恂合执,以拒朱鲔等。”[1]102

为缓解来自洛阳更始军队的强大压力,冯异暗中规劝驻守洛阳的更始将领舞阴王李轶归顺刘秀。李轶因参与杀害刘縯,有所顾虑,但表示愿意帮助刘秀,采取中立立场。借此机会,冯异率大军开展了南征北战的两大战役。 “冯异遗李轶书,为陈祸福,劝令归附萧王;轶知长安已危,而以伯升之死,心不自安,乃报书曰:‘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令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千载一会,思成断金。唯深达萧王,愿进愚策以佐国安民。'轶自通书之后,不复与异争锋,故异得北攻天井关,拔上党两城,又南下河南成皋以东十三县,降者十余万。武勃将万余人攻诸畔者,异与战于士乡下,大破,斩勃;轶闭门不救。异见其信效,具以白王。王报异曰:‘季文多诈,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告守尉当警备者。’众皆怪王宣露轶书;朱鲔闻之,使人剌杀轶,由是城中乖离,多有降者。”[3]267冯异通过争取李轶中立,趁机率大军向北攻占了天井关和上党郡的两座城市,又挥兵南渡过黄河,攻占了河南郡属下成皋县以东的十三个县,收降兵十多万人。随后,冯异又将前来围剿降军的更始将领武勃斩杀,取得了战役的辉煌胜利。此后,刘秀用离间计,诱使朱鲔刺杀了李轶,导致更始军队自相残杀,严重削弱了更始军队在洛阳的力量,从而缓解了河内郡来自洛阳的军事压力,基本解除了河内郡的后顾之忧。

3.从河内郡出发,前将军邓禹西征河东和关中

占据河内郡后,刘秀对当时关中局势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和预判,他认为:此时更始政权与赤眉军于关中混战,两军交战,必有一败,侥幸取胜的一方,实力也必将大大削弱,借此机会攻取关中及长安,是绝佳时机。于是当机立断,派邓禹率军西出河内,占领河东,攻取关中,并伺机攻占长安。“萧王将北徇燕、赵,度赤眉必破长安,又欲乘衅并关中,而未知所寄,乃拜邓禹为前将军,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萧王亲送邓禹至野王,禹既西,萧王乃复引兵而北。”[3]266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冬之际,邓禹率精兵二万人及数位大将,从河内郡野王县出发,向西征讨。建武元年正月,邓禹带兵经过箕关、安邑、解南之战,大败了更始将领王匡等,俘获了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等人,消灭了更始政权在河东郡的势力,占领了整个河东郡,使河东郡与河内郡连成一片,进而攻入关中,将军事实力扩大到了两汉时期的核心区—关中地区。

4.以河内为基地,刘秀北征燕赵之地

刘秀占领河内、邺城等地后,河北仍然有尤来、大枪、五幡等大批农民起义军在厮杀,局势一片混乱。为安定河北之地,刘秀决定再次北征燕赵。考虑到刚刚占领河内郡,且黄河南岸更始政权洛阳朱鲔等三十万大军的虎视眈眈,刘秀感到压力沉重。选择有能力守河内之人选,成为刘秀的当务之急。经邓禹推荐,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郡太守,担负起坚守河内郡,助刘秀北征“燕赵”的重任。“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四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时,军食急乏,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尚书升斗以禀百官。”[1]100《资治通鉴》记述:“寇恂调糇粮、治器械以供军;军虽远征,未尝乏绝。”[3]266河内太守寇恂到位后,刘秀率领吴汉、耿弇、陈俊、马武等将领及大军离开河内郡,开始对河北地区的农军开展歼灭战。“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1]7后又取得了安交、渔阳、潞东、平谷胜利,基本上平定了河北农民起义军,占领了整个河北。

5.以河内为基地,河内太守寇恂、孟津将军冯异合力取得温城、平阴大捷

刘秀率大军北征之后,朱鲔看到河内兵力空虚,趁机发难。他命令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率三万人马,从巩县渡过黄河,攻打河内郡西南部的温县。河内郡太守寇恂接到檄书后,迅速带兵驰援温县,并向河内郡所辖各县下令派兵支援温县。孟津将军冯异接到通报后,也立即派校尉带兵支援温县保卫战。在寇恂的指挥下,河内官兵内外夹击,战胜了苏茂的部队,斩杀了贾疆,乘胜追击,打过黄河。此战,苏茂的军队投河淹死的有数千人,被寇恂生获的万余人。

朱鲔在派苏茂攻打温县的同时,为牵制冯异对寇恂的支援,自己带兵攻打平阴县。面对两面作战的战况,冯异一方面派一支军队支援寇恂,另一方面亲率大军渡河与朱鲔决战。最后冯异取得了胜利,朱鲔败退洛阳。取得温县、平阴两场战役胜利后,寇恂与冯异两支大军兵合一处,追朱鲔至洛阳城,并绕城一周示威,然后带兵北渡黄河,返回了河内。经此大战,极大震慑了朱鲔,洛阳城惊恐,以至于白天也不敢开城门。“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军吏皆谏曰:‘今洛阳兵渡河,前后不绝,宜待众军毕集,乃可出也。’恂曰:‘温,郡之籓蔽,失温则郡不可守。’遂驰赴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彊。茂兵自投河死者数千,生获万余人。恂与冯异过河而还。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1]101。温城、平阴战役的胜利,确保了河内郡的安全。

6.以河内郡为基地,刘秀跨越黄河,占领洛阳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在鄗县称帝,设坛祭拜,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七月,刘秀移驾河内郡,开始筹备夺取洛阳的关键战役。刘秀首先派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驻军五社津,防备荥阳以东敌军的增援;其次安派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位将军带兵围困驻扎在洛阳的朱鲔;最后,刘秀由河内郡怀宫移驾至河阳,亲自坐镇前线,指挥攻打洛阳的战斗。由于朱鲔率兵坚守洛阳,殊死抵抗,吴汉等经过数月的攻打,也没有取得进展,战役处于僵持局面。鉴于战争陷于僵持,刘秀另辟蹊径,委派曾在朱鲔属下做过校尉的岑彭前往洛阳,劝说朱鲔投降。在打消顾虑之后,朱鲔选择了投降,刘秀顺利占领洛阳。“群臣因复奏请。六月,己未,王即皇帝位于鄗南;改元,大赦。己亥,帝幸怀,遣耿弇、陈俊军五社津,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建义大将军硃祜等十一将军,围硃鲔于洛阳。八月,进幸河阳。诸将围洛阳数月,硃鲔坚守不下。帝以廷尉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在城上,彭在城下,为陈成败。鲔曰:‘大司徒被害时,鲔与共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彭还,具言于帝。帝曰:‘举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复往告鲔,鲔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鲔见其诚,即许降。辛卯,硃鲔面缚,与岑彭俱诣河阳。帝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与苏茂等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后为少府,传封累世。帝使侍御史河内杜诗安集洛阳。车驾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遂定都焉。”[3]268-269建武元年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开启了东汉王朝的新征程。

7.吴汉等大破青犊于河内轵县西

建武三年春天(二月),吴汉带领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等,在河内郡轵县西,击败了青犊农军,并使之归降。“明年春,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1]105“帝幸怀。吴汉率耿弇、盖延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3]275本次战役,消灭了河内郡境内的农民起义军,解除了来自农军的威胁。

三、河内郡在刘秀复“汉”军事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从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一月南阳“宛”城起兵,至建武元年十月(公元25年)定都洛阳,经过三年多的军事战争,刘秀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攻城掠地,收降强敌,定都洛阳,完成复汉大业。通观本阶段的复“汉”战争,河内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内郡是刘秀复“汉”统一战争后勤保障基地。

孙子云:“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4]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阐述了后勤供给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性。汉高祖刘邦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争霸中,能够以弱胜强,主要是采取“建设后方,依托后方,灵活运用后勤保障方式支援作战,不断打击敌人大后方,夺取战争主动权”[5]。西汉王朝的最终建立,关中(大后方后勤保障基地)是基石所在。

河内郡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且无水患灾害,宜于农耕,是战国及秦汉时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是“富冠海内”黄金地带。“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6]河内郡具备建立后勤保障基地优良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人力、物质资源。

刘秀击败王朗、占领邯郸之后,便认识到河内郡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亲率大军南下占领河内郡。为加强对河内郡统治,精心挑选文武兼备的寇恂和能征惯战的冯异来治理和坚守河内,承担起建设后勤保障基地的重任。“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接受刘秀的重托,寇恂励精图治,与冯异通力协作,将河内郡建成了刘秀军事集团的稳固后勤保障基地,保障了大军北征燕赵粮草、兵器等军需的供给。河内郡不仅保证刘秀大军北征燕赵的后勤供给,同时也为邓禹的西征、冯异的北征上党、南讨成皋及刘秀夺取洛阳的战役,提供了充足的战略物资。

(二)河内郡是刘秀复“汉”统一战争的大本营和战略支撑点

河内郡地处三河之地的东北部,交通方便,是黄河以北通往洛阳的咽喉要津。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后,河内郡成为刘秀军事集团的后方依托和大本营。期间,重要人员安排及战役的布署,均是以河内郡为支撑点展开的,形成了以河内郡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格局。如先期的收复邺城、淇园策略;安排邓禹西征河东、关中的战争;冯异北夺上党两城,南征成皋以东十三县的战争;刘秀北征燕赵之地,平定河北的战争;寇恂、冯异抗击朱鲔的温城、平阴大捷、刘秀收复洛阳的战役等。河内郡成为了本阶段复汉战争的战略中枢和军事大本营。

(三)河内郡是对抗更始政权的桥头堡

刘秀从更始政权手中夺回了河内郡,又乘胜占领了魏郡、邺城、邯郸等地,形成了隔黄河与更始政权对峙的局面,河内郡成了刘秀抗击更始政权的桥头堡。寇恂、冯异与朱鲔的温城、平阴之战,是直接军事交锋和碰撞,最终形成隔河对峙、暂时平衡的局面。

在洛阳战役开始之前,刘秀首先到河内郡怀宫进行战役布置,后又移驾到河阳直接指挥洛阳战役。最终取得洛阳战役的胜利,完成了从河内郡跨过黄河,占领洛阳最终目的。至此,河内郡桥头堡的作用终结。

(四)河内郡是刘秀的怀宫所在地和七次巡幸之地

巡幸,是指皇帝对重要地区或极为重视、喜欢之地的巡察。“车驾所至。民臣被其德泽,以侥幸,故曰幸也。先帝故事。所止见长吏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皂帛越巾刀佩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是故之幸” ,占领河内郡后,刘秀在河内郡治怀县修建怀宫。“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1]6。将河内怀宫作为祭祀的家庙,对先祖高祖、太宗、世宗予以祭拜,表明了河内郡在刘秀的心目中的地位。在位期间,光武帝刘秀对全国的巡幸大约有35次,但对河内郡的巡幸就有七次之多(幸怀5次,修武1次,河阳1次),多集中在当皇帝的前一阶段(建武八年以前,公元25年至33年)。从刘秀多次巡幸河内郡,体现了刘秀对河内郡的倚重。

四、结 语

从“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到建都洛阳,刘秀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完成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只有几个随从人员发展到有数十万大军的军事集团,成为当时军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力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河内郡的后勤基地、大本营、桥头堡和战略支撑点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阶段的军事战争均是以河内郡为中心展开的。刘秀复汉战争采用的策略,与其先祖汉高祖刘邦如出一辙,“依托后方,灵活运用后勤保障方式支援作战”,最终战胜敌人。河内郡成为了刘秀的“关中”,起到了“萧何镇关中”的作用。虽然建都洛阳后,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战争,消灭了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但那只是复汉大业完成后的后续,可以说河内郡是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基石。

猜你喜欢

刘秀洛阳军事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洛阳自古繁华
刘秀苦寻同窗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