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解少阳法论治青光眼理论探析*

2020-12-20吴虎强李戈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柴胡少阳三焦

吴虎强,李戈媛,罗 燕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 650000)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致盲眼病之一,主要是以视野和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为特征[1]。由于青光眼发病隐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及确诊,待确诊时,患者视功能已经出现严重下降,视神经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损害[2]。目前西医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主要原则,常选用药物点眼控制眼压,若药物控制欠佳者,可选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总体欠佳,且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3-4],导致患者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或抑郁等[5]。笔者导师罗燕教授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从和解少阳着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多无情绪障碍,现整理汇报如下。

1 少阳病生理、病理特点

少阳病是因邪入少阳经腑,胆火内郁,三焦失调,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类病证,主要症状可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等[6],病变部位涉及少阳经腑。少阳的生理主要体现在胆与三焦经腑的功能活动,包含调畅气机与调畅三焦两大类[7]。

文章主要基于少阳经调畅气机之功效,论治青光眼。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下胸贯膈,络肝属胆,循行于人体头、身侧面,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调节各脏腑功能,而胆腑有着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功效,胆合于肝,助肝行疏泄之功,可起调畅气机之用,亦助脾胃之运化,使得津液得以输布全身组织起濡养之功效。唐容川在其《医学见能》中记载:“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而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通路,早在《难经》中就有记载:“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说明元气可通过三焦而达五脏六腑及全身各处组织。《中藏经》对三焦通行元气的生理作用亦进行了描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为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故称三焦司全身气机之气化功能。

少阳经脉受邪后,调畅气机功能失调,导致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气郁化火,上攻至目系,致目中脉络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神水瘀滞,而神光不能发越,目视物功能减退。

2 和解少阳法理论基础

和解少阳即为调畅人体气机,疏通表里,是治疗少阳枢机不利、邪在半表半里之法。最早在宋金元时期提出,由各个医家对和解法给予不同的解释说明,逐渐形成“和其内、解其外”的学术思想,成无己将小柴胡汤治疗少阳半表半里之证明确称为和解少阳。

少阳为三阳之枢,位于太阳、阳明之间,是表里气机转枢之枢纽,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来调节人体一身之阴阳气血。如若气机转枢之枢纽发生障碍,则影响阴阳气血的正常运行,常导致少阳表里失和、太阳营卫不和、肝胆脾胃脏腑气机失和、心肾水火升降失和等,在治疗时,需把握枢机,调和失和之双方[8]。潘光明[9]认为和解少阳的特点为:1)针对的对象是“关系”而非“实体”本身。2)同时针对矛盾的对立双方。3)目的是使本来应协调而出现不协调的矛盾双方趋于协调。4)和法运用和缓的手段。薛西林[10]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其要点:1)作用靶点是在气机转枢之枢纽。2)调和矛盾的双方使之达到和谐。3)需兼顾护中气。何赛平等[11]认为“和解少阳”的用药规律是:用药缓和,平调阴阳;补渴兼施,扶正祛邪;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气血并调,辛散酸敛。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是由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所创立,方中柴胡、黄芩相配伍,柴胡轻清升散,外疏少阳之邪,助胆气升发,黄芩苦寒降泄,内清少阳之热,为和解少阳表里之基础配伍之法,在《名医方论》中描述:“柴胡使半表之邪从外宣,黄芩使半里之邪从内彻。”半夏、生姜辛散,既可助柴胡调畅气机,又可和胃降逆止呕,治疗因胆气犯胃而出现胃气上逆的症状;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祛邪及实脾,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可预防少阳之病内传太阴。小柴胡汤主治少阳气机不利,即“其在外内之间者,则和解而分消之”,起和解少阳、调畅气机、疏肝利胆、通利三焦之功效。

在《中医历代名方集成》[12]和《古今中医治法精要》[13]中,对于和解少阳之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枢机不利、气机郁滞证候中,如应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及五官科疾病中[14-17]。孙丽平[18]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疲劳等;马芬俞[19]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针眼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少阳病与青光眼相关性

青光眼在中医学中属于“青风内障”范畴,对于该病,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曰:“此眼初患之时……瞳人不开不大渐渐昏暗。”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记载:“青风内障证,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青山笼淡烟也……不知其危而不救者,危在旦夕耳。”该病主要责于郁,因肝主输泄、主藏血,对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少阳经脉受邪,枢机不利,气机郁滞日久,可气郁化火、生风、成痰、成瘀等,导致气血失和,而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物,故若肝郁气滞,目无气血之濡养,则发为青风内障[6]。通过和解少阳之法,使得肝气畅达,肝气通于目,通过气行血与生血之能,实现目之视物功能。在《灵枢·脉度》就有类似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太平圣惠方》亦记载:“肝气通于目,肝气通和,则可辨五色;肝有病,则目夺精而眩,……肝不利则目昏。”

在现代研究中发现,青光眼患者在情绪波动较大时,交感神经发生周期性兴奋,使得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部血液运行障碍,眼内组织血供减少,视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视野缩小,视力下降[20]。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32岁,于2018年4月10日初诊。因“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余”就诊,患者因与家人发生争执后,自觉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双眼青光眼”,予以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点双眼控制眼压,自觉视物模糊感逐渐加重,遂来本院就诊,刻下症见: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范围缩小,口干苦欲饮,胸胁胀痛,纳眠差,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Vod)0.6,左眼裸眼视力(Vos)0.5,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5 mm×3.5 mm,对光反射稍迟钝,眼底视盘边清色淡白,杯盘比(C/D)约0.6,动静脉比(A∶V)约 1∶2,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眼压:右眼14mmHg(1mmHg≈0.133kPa,下同),左眼 13mmHg。视野:双眼管状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右眼 75 μm,左眼 71 μm。西医诊断:双眼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诊断:青风内障(肝郁气滞证),予以小柴胡汤加减,以和解少阳,具体处方:柴胡10 g,黄芩 15 g,法半夏 10 g,生姜 15 g,当归 15 g,赤芍 15 g,川芎 10 g,生地 15 g,茯苓 15 g,路路通15 g,石菖蒲 15 g,甘草 5 g。14 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继续予以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长期点双眼控制眼压。

2018年4月25日2诊,患者自诉视力较前好转,Vod 0.8,Vos 0.6;眼压:右眼 12 mmHg,左眼15 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加以健脾和胃之品,原方加白术 15 g,厚朴 10 g,砂仁 10 g。30剂,用法如前,且继续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2018年6月10日3诊,患者视力稳定,视野范围有所增大,无胸胁胀痛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视野检查仍为管状视野,但缺损未加重。效不更方,继续守方服药,嘱患者监测眼压变化。

按语:患者因与家人发生争执后,暴怒伤肝,肝气郁滞,而肝气通于目,气郁不能行血,瘀血阻于脉道,使得脉络受损,瞳神失养,发为本病。治疗时,以和解少阳为主,使得气机枢利,气血津液得以输布,瞳神得气血濡养而能视物。小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历代医家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少阳病7大主症,案中患者虽未7大主症俱见,但有口苦、胸胁苦满,且患者因与家人发生争执后,暴怒伤肝,肝气机失调,气机郁滞而发病,宗“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故选用小柴胡汤治疗。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两者相合,清疏并行,使气郁得疏,火郁得清,气机枢利;半夏、生姜配合和胃降逆止呕[21]。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认为凡有瘀血者皆可用之,现代研究亦发现,四物汤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22],也可明显扩张动脉及静脉血管,改善微循环[23],纳差,为脾胃不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予以石菖蒲、茯苓健脾利湿。全方相配,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如三军之统帅,调和内外之枢机,率诸药治一病,四物汤、路路通活血化瘀通络,合健脾利湿之石菖蒲、茯苓,血水同源同治。2诊时,患者湿邪较重,加以白术、砂仁、厚朴醒脾化痰除湿。3诊时,患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效不更方,继续守方服用。

猜你喜欢

小柴胡少阳三焦
基于CiteSpace的小柴胡汤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小柴胡加味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中的效果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