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弥儿》对青少年爱情教育的思考

2020-12-19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陈小凤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爱弥儿爱情青少年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陈小凤 杨 剑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青少年生活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可以看到爱情相关的资讯;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心理机能逐渐成熟,情窦初开,在自我和外界环境之间寻求自己的行为方式、世界观和人生观。此时,若没有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一些学生可能就会误入歧途,无心学习;如果严厉管教,又会诱发逆反心理,同样也会影响学习。例如,在2014 年有人针对广东、福建和山东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比例为28.5%,有2.2%发生过性行为。在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网络黄色暴力不良文化的传播下,学生产生了特异的心理、盲目性、恋爱与责任分离以及择偶的功利性等问题。然而,对于“爱情”的话题,许多家长和教师都采取忽视的态度,回避爱情这个“敏感”话题。调查发现,大部分初高中学生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并且认同它的教育意义及渴望学校开展爱情教育,并且有73%学生对目前学校情感教育明显不满意。学生对爱情是好奇的,教师和家长越回避,学生越好奇,越想尝试恋爱的感觉。但是作为学生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谈恋爱,从而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如成绩退步,情绪失控等。学生有这样的好奇心和需求,这也为学校实施爱情教育提供了可行性。针对当前教育中“重智轻情”的现象,2016 年9 月,教育部将“核心素养”分为6 个方面,包括人文、健康、科学、学习、责任担当、创新。相比之下,核心素养比综合素质更清晰、更明确、更有针对性。这些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进步,更加系统地诠释了“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详细内涵,这也对当今的青少年实施爱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情感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对青少年的爱情教育不容忽视。

一、《爱弥儿》的爱情教育观

(一)爱情的定义

在《爱弥儿》中,爱情精神追求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其爱情的教育观可以概括为:专一负责的道德观是爱情的保障,相爱相敬的情感观是爱情的前提,丰富内涵的审美观是爱情的选择,坦然豁达的两性差异观是爱情的结构。同时,也强调了要遵循个体发展的规律,采取自然的方式循序渐进及注意阶段性。

(二)爱情教育观

1.道德教育

卢梭提出了道德教育是爱情教育的基础。卢梭通过爱弥尔放弃约会而赶着救人的小故事给出了答案。这个小故事体现了卢梭的难得的爱情观点:当爱情和美德发生冲突时,他会分清轻重缓急,保留着崇高的美德,放弃爱情。正是因为爱弥儿是一个德行高的人,所以能够克制他的感情,服从他自己的理智和良心。正因为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能顺利地履行他的天职,能严守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道德。

2.审美情趣教育

审美教育指除了引导孩子欣赏外表,还应该注重心灵美。有正确的审美观的人可以抵制灯红酒绿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学会发现和鉴赏他人的心灵,是良好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

3.崇高生活目的教育

卢梭把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人类谋福利作为崇高的生活目的。他同时提到,“在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别的事情的时候,爱情才会是美好的”。这个观点体现在爱弥儿和苏菲不见面的时候,爱弥儿认真地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

4.情感教育

不做爱情的奴隶是爱弥儿自然主义爱情观中最耀眼的一部分。不做情感的奴隶是指要具有理性,具有最起码的羞耻之心。还有就是要时刻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让自己成为欲念的奴隶。除此之外,在给孩子爱情信仰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他们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指导。因此,爱情教育的实质也是做人的教育,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基础。

5.尊重与理解

爱的情感,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如果成人干预少年的情感领域,对此,少年将不能容忍,成人应该学会去尊重与理解少年。尊重与理解的思想始终贯穿爱弥尔第一次相亲到走入婚姻殿堂的整个爱情教育的过程中。卢梭用孩子的眼光、情感立场、思维角度、认识特征去看待和思考青春期少年的异性交往和情感波澜,这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它是爱情教育的首要条件。

二、对于爱情教育途径的探索

当面对学生的“早恋”现象时,教师和家长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容易陷入严厉禁止或放任不管的状态,或是对孩子进行方式不正确的教导,使其走上错误的道路。而爱情并非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爱情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爱是需要接受教育的。笔者认为要重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一)学校教育

1.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与树立崇高生活目的

学校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搞好学业的同时,尽量丰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让学生性本能得以合理的移情升华。学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议学生多阅读。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转移注意力。第二,对于处理性本能问题的做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异性朋友之间纯洁的友谊,发展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追赶上优秀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有崇高生活目的人才能体验真挚高尚的爱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未来进行结合,使学生以崇高的思想激励自己,并在内心唤起为建设社会而贡献更多力量的愿望。

2.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

学校转变教学观念,把情感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例如,可以做好课堂和课外两方面结合的爱情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利用年级、班级团体活动举办有关爱情教育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早恋带来的后果,接受性纯洁教育。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传播性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其次是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爱情教育课程化,开设相关课程,以主修或者辅修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在诸如语文、英语、历史等具体学科及中学心理健康课堂中融入爱情教育,增加相关内容,使之能对学生情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最后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情感困惑的学生进行疏导,防止不理智的行为发生。教育工作者应在理解、尊重和宽容的前提下,解除学生的困惑。例如,教育者可以运用书信交流、面谈、网上交谈、心理咨询、团体或者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疏导,让学生真正地宣泄情感,获得认知领悟。

3.道德教育和校规校纪相结合

首先,应该把道德教育作为爱情教育的基础,让学生明白恋爱的动机不是炫耀和游戏,而是建立在双方的责任基础上的。其次,还要学会约束自己。在社会中,法律往往充当了道德的底线,而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充当“法律”作用的就是校规校纪。严格制定和履行校规校纪对于纠正学生成长中的错误,避免其误入歧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1.建立理智的情感教育模式

父母应建立理智的家庭经济关系。这是因为父母之间感情的好坏不但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的和睦,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对待感情的态度。父母应形成民主的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家长关系的破裂也可能直接引发孩子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家长应该教导青少年遇到矛盾少冷战,应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多与人沟通。还有,在家庭中可以通过母亲节、妈妈生日、女生节等等活动,渗透崇敬母亲、尊重女性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道主义和对人的尊重,都是从尊重妇女做起的。

2.审美教育

教育应该从小抓起,父母应学会升华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其学会欣赏异性,具有积极的审美情操,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在做终身大事选择时不会落于世俗之中。《爱弥儿》中提到了异性吸引的原因:真正吸引女人的不是地位、钱财,应该是不辞辛苦地工作,而吸引男人的应该是温柔、善良和对家庭的责任,漂亮的容颜也是吸引人的一部分,但不应作为魅力的全部。

(三)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首先,处于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喜欢上网,网上不健康的信息较多,因此,要净化网络环境,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文明的上网环境。对于不良的诱惑和非法行为都应该举报并且依法进行处理。其次,媒体部门应该多向学生宣传和展示生活中真善美、健康积极的一面,弘扬、创设良好的氛围与风气,促进道德教育的普及。例如,社会相关机构应该对那些一起学习并且共同奋斗的爱情模范给予鼓励和表彰。还有,发挥各地方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影视作品和青少年的相关书籍进行严格筛选,那些真实反映现实、积极向上的作品应该得到认可,不良的作品理应受到处罚。

猜你喜欢

爱弥儿爱情青少年
再论爱弥儿是谁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青少年发明家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解读爱情
卢梭的“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