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

2020-12-19宋均勇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矸石环境治理

宋均勇,朱 伟

(准格尔旗金正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近年来,矿产行业的露天采矿矿物资源开发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随着矿物行业的发展,由于露天采矿技术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成为有关部门的研究重点。由于我国对露天采矿的投入力度大,必然会对露天采矿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是解决露天采矿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有必要提高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在我国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十分普遍,但普遍停留在对采场边坡进行整治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改善露天采矿环境现状,提高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效果,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程,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主要由于露天采矿环境的破坏原因较复杂,部分地质环境较恶劣,相关工作人员无法直接的获取地质数据信息,为治理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了挑战。此外,受到工程质量的约束,在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程实际实施中,对质量控制因素的把控严密性较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分工不明确,导致工程的开展一直受到多方的抑制,不可避免的在后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影响实际的露天采矿环境治理质量。两化融合理念首次提出于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十七大”中,对两化融合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为主,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两化融合这一理念一经推出,受到许多行业的热点关注,但在露天采矿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十分罕见。因此,本文开展“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致力于通过“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起到促进作用,从根本上加速露天采矿环境治理进程。以此,证明开展“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影响的相关研究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有效的提升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效率,为后续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1 “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

在研究“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中,要明确两化融合的内容以及实现两化融合的具体方式[1]。为此,本文从宏观的层面,主要通过3方面研究“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相应的提出实质性露天采矿环境治理举措。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述。

1.1 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在传统露天采矿环境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只说不做”的现象,导致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无法切实的开展。通过“两化融合”,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是“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主要影响[2]。结合对露天采矿环境的调查结果表明,露天采矿会导致矿区植被的破坏和土壤蓄水能力的下降,暴雨时常发生地表大径流。在地表侵蚀作用下,大量土壤被侵蚀,形成沟壑,增加了露天采矿环境水土流失的情况。考虑到露天采矿矿区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露天采场和地下采场分离出来的土石,必须基于“两化融合”采取重点防治措施。通过“两化融合”,将保证露天采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与加快露天采矿边坡植被建设两项进行深度融合,切实开展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远离河谷的低洼地带,共同对露天采矿环境进行治理,进而在提高露天采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同时,实现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将岩块堆入边坡边缘,并对排土场进行复垦,并建立相应的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程措施,如:拦砂坝、拦砂坝等,以淤填造地,减少或控制水土流失量。矿山废弃的土石方要妥善处理。通过“两化融合”明确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以政府为主导,为防止山洪冲刷,可修建可作为道路防护的堤防。堤防也可以建在河边。路堤弃土弃石可堆放排放,截留坡面泥沙,增加滩水面积。在“两化融合”理念下,制定出科学的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方案。与此同时,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排查记录在案。发展问题必须立即上报,第一时间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基于“两化融合”对露天采坑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首先,清除露天采矿排土场周边的垃圾;而后,在露天采矿坑洼区域覆盖耕植土;最后,实现露天采矿区域的平整复绿。针对露天采矿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两化融合”要求将清洁生产与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有效融合。以清洁生产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保障清洁生产的前提条件,尽可能的减少露天采矿活动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这样一来,通过“两化融合”的互推互助作用,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减少露天采矿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率等。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具体的措施包括:用废石修路以及填充地下采空区等。通过“两化融合”,致力于实现露天采矿的无废开采,走出了一条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3]。

1.2 打造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新模式

在以往的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模式中,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是非常困难的。“两化融合”理论下,党政领导决定通过“旧貌换新颜”的方式,制定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可行性技术方案,保证治理方案切实能够达到精准要求。由于露天采矿长期的深度开采,本文基于“两化融合”打造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新模式,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分级治理。针对露天采矿堆场内Ⅰ区、Ⅱ区及Ⅲ区矸石山高边坡主要为碎石土组成的土质边坡。高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露天采矿堆场属中高山丘陵地貌,总的地势为西南高,向东、向北低。Ⅰ、Ⅱ区矸石山边坡区附近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发现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Ⅲ区矸石山边坡不满足安全坡率,且坡面无排水、泄洪设施,若遇暴雨或地震时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堆场内边坡所在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缓慢抬升,地壳处于稳定的弱震环境。本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结深度约为0.68m,基础埋置深度不可小于该深度,拟建场地地基土具Ⅰ级不冻胀性。Ⅰ区、Ⅱ区矸石山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Ⅲ区矸石山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暴雨饱水、天然状况叠加地震的状态下处于欠稳定至不稳定状态。Ⅲ区矸石山边坡必须进行工程加固处理。建议堆场内边坡采用台阶式分级放坡,每10m高设一马道,马道宽度不小于4m,放坡坡率建议为1:2.0。综上所述,通过“两化融合”打造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新模式,建议对Ⅰ区、Ⅱ区矸石山边坡缺陷区域进行修缮,并定期进行维护,更换种植土,并做好坡面截排水和在坡面绿化等综合防护措施。矸石山坡面绿化建议选用根系发达的油松、侧柏、杨树、旱柳、臭椿、槐树、枫树和皂角等,以起到固结边坡的作用。建议Ⅲ区矸石山边坡底部修建挡墙。与此同时,结合“两化融合”理论,将信息化技术与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相融合,找到两化深度融合的路径。

在“两化融合”体系下,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侧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上,提出“扁平化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新模式”。通过“扁平化管理”作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模式变革的主要依据,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机会。“扁平化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流程的优化再造,责使组织结构呈扁平型,再借助信息化集成协同平台,从而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战略性资源进行挖取、分析。通过“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将基于“以治理为核心”和“以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制造观,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整个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信息流进行顶层整合、设计和规划,从而达到对于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企业的全局性优化治理效果,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

1.3 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通过矿山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矿山集合采选生产、控制、运营和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智慧协同管控,为矿山行业全矿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在“两化融合”体系下,深入落实国家工信部安排的模式贯标,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提供政府支撑及相关实践。通过“两化融合”,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实现高效、生态、智慧露天采矿环境治理为目标,结合管理系统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加快露天采矿环境治理进程。以“两化融合”作为体现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提高政府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上体现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政策实施的灵活度。这样一来,政府能够通过科学化的角度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给出科学化的指引,进而提升“两化融合”在露天采矿环境治理中的促进效果。通过“两化融合”下的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打造出高速度、高效率、政府扶持高协同、收益高效益的政策环境,积极创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生态共赢圈、绿色覆盖圈以及成果分享圈。通过本文研究,将正式填补国内“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空白,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将产生十分的积极意义。

2 结束

通过“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明确了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基于“两化融合”加速推进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采矿工作可持续开展的首要前提。通过以上研究,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以上提出的“两化融合”对露天采矿环境治理的三点影响,均为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两化融合”在露天采矿环境治理方面的有效性,能够更好的指导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有利于露天采矿环境的综合治理,对促进矿山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但本文存在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针对“两化融合”在露天采矿环境治理过程中具体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相信这一点,可以作为露天采矿环境治理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矸石环境治理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基于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矸石山注浆钻孔布置方案研究
排矸方式对矸石山稳定性的研究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通过分级预处理降低煤矸石山自燃的技术研究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粗矸石回收系统改造的实践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