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护理干预对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探究

2020-12-19姚柳贤刘子珊麦映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卧床营养状况摄入量

姚柳贤,刘子珊,麦映荷

(东莞市企石医院,广东 东莞)

0 引言

临床中长期卧床患者可有多重因素诱发,属于一种常见情况。患者在长期卧床状态下,会导致其免疫力降低,继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最终可能导致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与此同时,患者长期卧床还会对其营养状况产生严重影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针对长期卧床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从我院选取长期卧床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则分析了营养护理干预对其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作为本次研究展开时间期间,从中选取长期卧床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常规护理+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 性 分 别 为27、13 例,年 龄36~69 岁、平 均(48.33±5.32)岁,病程介于3 到14 天之间、平均病程为(7.51±1.11) 天;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6、14 例,年龄36~70 岁、平均(48.88±5.84) 岁,病程介于3 到13 天之间、平均病程为(7.44±1.33) 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无差异(P>0.05),可行进一步分析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含心理护理、感染预防、血压控制等。

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营养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宣教。与患者沟通,讲解营养相关知识,比如诱发营养不良的原因、不良反应,合理饮食习惯的重要价值,促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营养补给的重要价值,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进行营养护理。(2)营养干预[2]。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拟定个性化营养食谱,对患者每日营养摄取情况予以记录,同时结合患者需求进行调整,增加优质高蛋白食物摄入量,控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具体主要指增加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并控制花生、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其中植物蛋白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1.3g/kg~1.5g/kg 之间。②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多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③摄入富含脂肪与糖的食物,及时补充热量,以植物脂肪为主要植物脂肪,1 天摄入量介于1.2~1.5g/kg 之间,糖类为主要热量来源,每次摄入量控制在4~6g/kg 之间,控制患者胆固醇、钾水平。④结合患者尿量对饮水量予以控制,切忌摄入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始终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⑤对患者体重增长幅度予以控制[3]。⑥针对味觉较差等特殊患者积极通过改变烹饪方式等措施提升其食欲,积极鼓励患者摄入食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包括体重、血清血蛋白。生活质量采用GQLI-74 测评量表实施评估,评价指标包含社会职能、认知职能、情绪职能、心理职能、躯体职能,各项指标评分介于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实施调查,共100 分,当评分>90 分,即非常满意,当评分65 分~90 分,即一般满意,当评分<65 分,即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21.0,t和均数±标准差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量指标,卡方和例数/百分率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数指标,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水平与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营养护理干预后比较,观察组体重、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比较营养状况组间差异(±s)

表1 对照比较营养状况组间差异(±s)

组别 病例数 体重(kg) 血清血蛋白(g/L)对照组 40 51.32±6.22 31.12±4.02观察组 40 58.42±5.43 35.92±3.31 t/5.439 9.473 P/0.000 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社会职能、认知职能、情绪职能、心理职能、躯体职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比较生活质量组间差异(±s,分)

表2 对照比较生活质量组间差异(±s,分)

组别 病例数 社会职能 认知职能 情绪职能 心理职能 躯体职能 总生活质量对照组 40 59.97±7.87 60.39±3.96 63.16±5.98 66.57±5.98 64.30±6.11 61.34±5.26观察组 40 68.38±6.67 67.26±5.87 68.93±6.82 71.02±6.35 73.23±5.38 70.22±6.22 t/5.156 6.136 4.023 3.227 6.937 6.895 P/0.000 0.000 0.000 0.002 0.000 0.000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如表3。

3 讨论

近几年来,受我国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与进步的影响,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长期卧床患者而言,因为活动有限,易出现营养不良、压疮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换言之,营养不良属于一种在长期卧床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针对营养不良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导致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

为保障患者持续处于舒适状态,赢得患者满意认可以及更好的预后效果,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具有重要价值[5]。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水平与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营养护理干预后比较,观察组体重、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职能、认知职能、情绪职能、心理职能、躯体职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营养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及时补充患者体内流失物质,并在维持科学合理饮食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对患者机体状态起到改善作用,满足了患者的日常所需。而限制胆固醇、钾的摄入量,并限制体重增长,则避免了高血钾症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6]。

综上所述,长期卧床患者应用营养护理干预对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卧床营养状况摄入量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