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需要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的启示

2020-12-19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理论人才

王 楠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此方案犹如春天的一声惊雷,响彻职业教育的天空,大家一致认为这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不仅是“定海神针”更是“建筑蓝图”,使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天。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同样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的责任与使命。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哲学思想范畴,它是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形成的实现满足人的需要的理论。其宗旨是为了人类的解放服务,其追求的是关于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满足。马克思需要理论表现了四方面显著的理论特征——人民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历史性。其理论特征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相结合,对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源头活水,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人民性需要

马克思需要理论之需要的人民性,是需要理论的第一特性。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人民群众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需要,就是不断增长的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要。

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期盼有更优秀的教育以及与自身发展更相益的工作、更高或更满意的收入,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人民需求已经从“能上学”转变为“能上好学”,迫切希望高职教育能够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有一流的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教师,有先进的实训条件与设备,有与当今市场需求同步以适应经济技术发展、快速追踪需求变化的专业学科设置,从而在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问题,获得与其相适宜的劳动回报,实现自身发展,提高个人幸福指数[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人民性需要落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上表现为大众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说到底是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教育,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教育,而大众高等职业教育主旨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服务于社会、人民大众的需求及满意程度[3],旨在保障人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大众高等教育应区别于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旨在使学生拥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快速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而大众高等教育核心导向重在知识适用与实践操作。因此大众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必须得到强化,高职教育要树立面向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开放的入学机会和最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摒弃固守“象牙塔”传授高深理论学问的做法,培养快速适应社会和经济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在以办好满足人民教育需求为宗旨的精神导向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我们期待着这一政策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让我们的人民大众都能受到相适宜的高等职业教育,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人民有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就有力量,人民有愿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就会有希望,在实现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愿景中,我们应紧跟政策要求、时代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仰望星空,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高层次需要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中表明需要具有层次性,认为人的需要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的范围和层次会随着人们的实践不断地优化与升级。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种需求就包括对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性应体现在教育质量标准的高等性,具体体现在专门领域中指学习知识能力、劳动水平层级更高,复杂程度更强,技能和技术的教育层级更标准,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以对接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要求,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使高等性与职业性实现有机统一。其中劳动水平和程度的复杂性就包括工作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劳动创造创新的复杂性、技能技术精准的复杂性、领域合作复合程度的复杂性。这些复杂性都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基础理论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支撑与支持。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升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从学生个体出发对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迁移能力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至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迈向更高层次,从最初的技术型人才发展到综合型人才,到如今可适应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面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不断升级、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要求和内在规律,创新教育模式,引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高层次的发展[4]。

区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性需要——科学发明和理论突破,职业性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性需要着重表现在技术、技能的创新和迭代,但二者均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同具有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同致力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所以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完整品德教育上有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三、统筹兼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多样性需要

马克思需要理论指出人需要的范围和广度是随着其历史实践活动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需要的多样性表现在需要样式、需要目的、需要主体以及需要对象的多样性,作为需要主体——人的需要的多样性最终取决于其所在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所处时代的生活水平条件与生产力状况。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的扩招,正是正确把握了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这一现实。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要素资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必须有大量富有国际视野以及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人才,各领域、各行业技艺精湛、技能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具有全面架构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千百万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创新型能工巧匠。面对社会对大量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理念的深入以及学习化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了新的使命与担当。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高职扩招100万,不仅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还增加了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多样群体的入学机会,招生对象、学生来源日趋多样化。高职院校不仅需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提供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为新的生源承担多种教育培训服务——理论和实践教学服务、继续教育服务、岗前和转岗培训服务以及短期的资格证书教育培训服务。

我国自2014年启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改革以来已有一定数量、比例的非传统生源进入高职院校,而此次高职扩招100万将更进一步扩大提高非传统生源的数量和比例,国家以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然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再是适龄学生的专利,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员都可以接受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培训。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更接近以多样化为目标的范围,多样化目标是当前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而多样化范型将成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回答高等性内涵问题的基本范型[5]。

四、与时俱进,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历史性需要

马克思需要理论中历史性贯穿始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需求发展具有历史性需求的具体表现形式,尤其是由其所在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所决定。在唯物史观中,需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历史且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的需要的内容和对象是不同的,人的需要的对象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取决于需要的主体所处的具体的历史阶段,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6]。在我国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大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此次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与教育改革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水平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不仅仅指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更包括强大的教育,“教育强国”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决策,高等职业教育更应围绕如何“强起来”这个时代课题使教育强国的底色更加鲜亮深厚。

新的历史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同时迎来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要树立新目标。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吹响时代号角,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战略谋划,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之密集前所未有,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时代性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开启了新的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的发展[7],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可见当今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时代新课题。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需要有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也需要有能够把理论转化为成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这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运用理论成果和工匠精神共同打造的代表中国高度、中国广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中国精度等一项项大国重器。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应积极适应时代和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国家“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心内涵建设,提高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和升级,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转移,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业强国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做战略支撑,以“奋勇当先”的进取态度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积极主动探索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目光回答时代之问、时代之需[8]。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鲜明的理论特性为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不仅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勾勒的职业教育发展蓝图的指引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崭新春天,高等职业教育必将为国家培养出大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新的活力、点亮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技能型理论人才
人才云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