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天琴文化推广路径探究*

2020-12-19高磊鑫梁露艺黎诗婷吴重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壮族文化遗产一带一路

文/高磊鑫 梁露艺 黎诗婷 吴重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壮族天琴发展现状

在2003年龙州天琴女子组合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舞台后,天琴逐渐为人所知,自此龙州天琴女子组合多次走出龙州,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多个城市进行天琴表演,但由于天琴自身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的缺陷,天琴始终缺乏相应的知名度。天琴传播主要还是依靠于传统的演出活动或者传统媒体的报道,在天琴的主要流传之地广西龙州县,当地民间会不定期举办天琴表演活动,政府曾经也举办过天琴艺术节,但规模比较小,人数也有限,在现代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天琴艺术相比之下仿佛偃旗息鼓。

二、壮族天琴文化传播的困境

2007年广西壮族天琴正式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十多年间,有关专家学者一直在为天琴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停奔走呼号,然而“道路”却异常坎坷。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政府也积极号召“文化出口”,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在这一背景之下,处于中越边境的天琴再次得到了重视。在2019年2月25日,壮族天琴申遗项目推进会在广西艺术学院召开,此次会议指出建立天琴申遗项目领导小组,由崇左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牵头,并就广西艺术学院开展天琴艺术研修班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大约半年后的2019年9月26日,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崇左开幕,本次会议围绕天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并且与会专家学者就未来天琴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越南,天琴又称为“天曲”,被认为是越南依族、侬族和傣族的传统乐器。2019年12月9-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越南天曲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南的脚步快于我们,壮族天琴还在国内申遗的道路上亦步亦趋,他们就先行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不单单是艺术,文化战线也是有国界的。当地政府应该加快速度准备好相关材料尽早完成国内天琴申遗工作,申遗完成后,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才会进一步增加,知名度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壮族天琴文化推广的路径举措

(1)政府层面。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区,而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我们可以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对东盟国家的宣传推广。当地政府可以在官方层面推动与东盟地区的天琴文化交流,比如一起举办天琴文化艺术节、成立天琴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推动双边曲谱互译、加强高校文化合作等。

(2)设立天琴发展基金,讲好天琴故事。创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天琴”文化品牌。广西龙州被誉为“天琴之乡”,但是在经济层面上天琴错失了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这其中虽有龙州县政府财政不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市场没有意识到天琴文化在当地带动经济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目前主要的天琴产业以天琴制作为主,就业人数少,并未能形成一个文化符号,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此,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天琴背后的小故事,讲好“天琴故事”创新天琴艺术表演形式,吸引有较强实力的文娱公司投资开发,形成以天琴演奏为主、影视动漫为辅的大文娱产业。

(3)加大全媒体合作融合。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作用,将天琴文化融入新媒体传播渠道中。利用现代互联网、国外社交平台如facebook、ins等的“走红”表明当下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必要选择,这为天琴跨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好先进新媒体技术拓宽宣传渠道以及产出天琴文化的优质内容是值得思考探究的重点方向。

【相关链接】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

猜你喜欢

壮族文化遗产一带一路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Cat’s book》
Tough Nut to Crack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