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涉农专业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路径分析

2020-12-19杜震宇童淑媛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混合信息化

杜震宇 童淑媛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较多的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入高校课堂,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等。这些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课中应用较多,其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带动了这些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涉农专业的课程多数因操作性强,教学方法多以现场教学、任务驱动等为主,较好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既可以保证各项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还可以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而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发展。

我国高职涉农专业可分为九大类,分别是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专业、园林规划专业、花卉技术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农业机械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宠物养护专业、乡村综合管理专业。在九大类专业中,已经建设了较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等,此外智慧树、MOOC 大学等学习平台上也建设有较多的覆盖多专业的课程资源。各专业都具有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支撑,科学运用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于涉农专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要想保证该种模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准确地掌握涉农专业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现存的问题,并依据与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保障措施。

1 涉农专业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涉农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都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这也是涉农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否应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分歧所在。涉农专业采用混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线上”学习,而“线下”教学时间则可以更集中地去解决“线上”学习遇到的难点,并有充足的时间在初步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完成实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学习能力等信息素养都需要全面培养,而涉农专业技术性强,技术的时效性更强,高效、及时、正确地获取技术信息、掌握新技术技能,也要求涉农专业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摸索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并明确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而学生在此期间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信息化教学技术对于提升其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度。可见,有效地实施涉农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推进涉农高职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

2 涉农专业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阻碍性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我国高职涉农专业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提升涉农专业的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涉农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部分高职涉农专业教师并没有全面的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仅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是应用该种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高职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导致其很难全面接受所有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模式很难有效的落实到涉农专业教学当中。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方式过于形式化,部分教师只是单一的将信息化教学设备视为一种课件展示的工具以及作业布置的渠道,而没有充分的挖掘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功能,从而导致信息化教学技术很难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应用优势,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导致涉农专业混合教学成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3 缺乏具有较强信息素养的涉农专业教师,部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其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同时其也很难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提升,进而导致涉农专业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工作受到阻碍。

3 涉农专业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路径分析

3.1 组建专业的信息化涉农专业教师团队。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保证各项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并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保障,只有在专业的信息化教师团队支持下,才能保证涉农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涉农专业教师团队的组建。首先,涉农专业教师在工作期间要准确有效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对于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努力的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实际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期间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在教师培训活动当中进行学习,保证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并满足混合式教学工作的需求。其次,要综合考察每一位涉农专业应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教师职业素养、创新教学能力等,同时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健全教师培训内容,为涉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必要培训支持。

3.2 优化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其所秉持的理念影响,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会无意识的依照自身所秉持的教学理念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涉农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首先,涉农专业教师要意识到,涉农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支持。其次,在课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行为与意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表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便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最后,涉农专业教师必须要转变涉农专业教学的核心,在教学目标当中加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保证其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信息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进而保证其快速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实际讲解大豆种植模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照自身对于大豆不同栽培模式的感兴趣程度,自行排序想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大垄密”栽培、“垄三”栽培、“小垄密”栽培、覆膜栽培等,对于品种选择可以选择黑大豆、黄大豆、小粒豆、大粒豆等。教师要依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课堂教学排序,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上发表出自己对于大豆种植的理解。

3.3 丰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学成效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形式过于单一,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对该种教学模式失去参与积极性,降低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长效性。因此,高职涉农专业教师要提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方式创新的重视度。首先,开展“微课”教学模式,结合所要讲解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制作出微课教学视频,供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时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断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其次,构建完善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充分的利用信息化通讯软件构建班级信息交流群,在群中互相交流探讨关于课程相关知识,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学习困境,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以此来有效降低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混合式学习模式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专业能力。

3.4 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持。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有成熟技术的支持,还要注意各个要素的合理分配与整合。有机融合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使每一种教学资源都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现阶段,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努力的进行信息化改革,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保证自身行业能够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而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各级教育机构也纷纷制定了关于推进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发展计划,尤其是高职教育机构,诸多高职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人员纷纷将涉农专业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首选科目,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实现涉农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应用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涉农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涉农专业教学的各方面限制。因此,高职涉农专业教师也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及方法研究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涉农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而不断地提升涉农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混合信息化
混合宅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