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几道数学练习题看低年级数学生动课堂的构建

2020-12-19刘玉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猴子做题桃子

刘玉杰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盐场小学 河北 沧州 061108)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是,低年级的孩子是有趣的、活跃的、天真的,他们有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实践证明当学生感到放松和快乐时,学习的热情就会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低年级数学生动课堂呢?笔者从几道数学练习题出发来谈一谈低年级数学生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1 教学案例

1.1 片段案例1。在下面的试题中的○里填上“>”、“<”或“=”。

例题:3+7 ○10 4+5 ○9 6+4 ○8 9-3○7 4 ○10-5 10 ○8+2

说明:这是人教版第一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得数是10 的加法和10 减几”的巩固练习训练题。

在练习开始之前,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3+7 ○10,谁跟10 比大小?是3,还是7,还是3 与7的和跟10 比大小?”这么一问,学生基本上都知道是3+7 的和与10 比大小,也基本上知道首先要口算出3+7 的和,再同10 来比较大小。尽管有了这样的引导,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做错了。

对此,笔者不免产生疑惑:“为什么思路正确,但是在遇到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学生还是会出错呢?”

1.2 片段案例2。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一年级二班换个教学方法。

首先,以故事导入课程:“有一天,猴妈妈过生日,她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大猴子和小猴子分桃子。她先给大猴子分了3 个桃子,又给大猴子7 个桃子;紧接着一次性给了小猴子10 个桃子。”笔者一边说一边板书第一道题:3 + 7 ○10。接着指着这道题说:“猴妈妈给大猴子和小猴子分桃子分得公平吗?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以小组讨论,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经过讨论,便有了答案,笔者邀请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回答:“我们认为猴妈妈是公平的。猴妈妈先给大猴子分了3 个桃子,又给大猴子7 个桃子,3 加7 等于10,实际上大猴子得到了10 个桃子。小猴子也得到了10 个桃子,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

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题中的○应该填“等于号”。

紧接着,笔者又板书了第三题6+4 ○8,有了上面的学习基础,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答案“大于号”,为了防止学生做错了,笔者又进行了启发引导:“同学们,你们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小妙招吗?”学生甲回答:“在6+4 的上面轻轻地写上它们的和‘10’,这样再跟○后面的10 比大小就不容易错了。”学生乙回答:“我的想法是:直接写到算式上很乱,不如把前面算式的和写到草稿纸上,然后再和○后面的数比较大小,也不容易错。”

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最后做总结:“这两个小朋友都很聪明。无论是把○旁边算式的结果写到算式上面,还是写到草稿纸上,都说明我们应该都是先计算○旁边算式的得数,再与○另一侧的数来比较大小。”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又及时安排学生练习了剩下的习题。通过各种变化试题类型的练习,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100%,并且在后来的作业中也无一例错误。

2 教学反思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收获:

2.1 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趣的数学场景、老师精彩的语言、拟人化的故事引导,以及竞争性的小组讨论活动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2.2 训练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学生做错数学题,往往主要是不理解题意,或者是做题方法不对,或者是缺乏技巧。只要细心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就很容易找到他们做错题的原因。所以,一是要引导学生“读”数学题。只有读懂试题,才能理解题意;二是要细心观察;三是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善于寻找做题的技巧。如上面“比较大小”案例中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所表示的意思,许多小学生不能辨别清楚。可以编成口诀指导学生记住,如小头尖尖向小数,开口大大向大数。

猜你喜欢

小猴子做题桃子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桃子
桃子
小猴子
小猴子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