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戏剧”元素,激活道法课堂*

2020-12-19周红梅

江苏教育 2020年67期
关键词:小品戏剧法治

周红梅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戏剧”元素逐渐融入教育,形成了戏剧教学法。戏剧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造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结合教育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扮演角色的情感,深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游戏的方式、角色扮演的方式等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运用戏剧元素激活道法课堂。

1.运用生活情境式戏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利用戏剧元素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选择适合的元素利用方法十分重要,笔者认为首先可以选择生活情境式戏剧教学。生活情境式戏剧教学主要是贴近学生生活开展教学,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利用其创设戏剧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与讨论。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再加入戏剧元素,通过表演表达出来。教育来源于生活,通过戏剧的方式展示生活情境,可以拉近生活与教育教学的距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学习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上“让家更美好”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享与家人之间的相处故事,指出哪些环节体现了家人之间的关爱。之后师生从学生讲述的故事中,选择一个最打动人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将故事进行重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了角色的心理与情感,深化了学生对于家庭不同角色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而观看表演的学生,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可以引起思想的共鸣,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戏剧的形式将教育拉近生活,可以使得学生产生熟悉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运用音乐情境式戏剧教学,引发学生心灵共鸣。

音乐情境式戏剧教学主要是利用音乐元素开展教学,将教育内容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展现,引导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音乐元素融入情境创设,构建音乐剧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上“遵守规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坚定维护”规则的态度,教师从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系出发,模仿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歌曲《哆来咪》,编写了音乐情境式戏剧《规则之歌》,课堂上让7 名学生分别扮演生活中常遇的规则,将遵守和违背规则不同结果的戏剧冲突用情境音乐的趣味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明白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明白遵守规则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他人,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要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此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理念。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放松,通过音乐情境式戏剧教学,可以创新课堂形式,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运用小品情境式戏剧教学,深化学生的思维理解。

小品情境式戏剧教学主要是利用小品元素,将其加入情境创设中,以小品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开展教学。小品是一种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艺术表演形式,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观看小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成小品开展教学。

例如,在学习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上“师生交往”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和学生一起将师生之间有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及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设计、表演、观看中思考:小品中哪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与教师相处的方法与技能,并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最后总结出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是尊重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当然,在设计此小品时教师要注意两个事项:一是教师要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及处理方式,选择典型做法排练成小品,这些事例应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二是在自我反思环节,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可以只让学生反思,不进行公开交流。通过小品的形式讲述道德与法治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讨论,并且通过观看小品进行反思,又能促使学生对自身人格进行塑造。小品情境式戏剧教学激活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化了学生的思维理解,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猜你喜欢

小品戏剧法治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有趣的戏剧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临宋人小品》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品)《加班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小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