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四川鲜食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12-19宋俏姮杨跃华高必军孔亮亮刘俊峰

中国种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糯玉米鲜食四川

宋俏姮 杨跃华 高必军 孔亮亮 刘俊峰 张 垚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 618000)

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嫩果穗,用于直接食用或加工的玉米类型,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型玉米等[1-2]。鲜食玉米风味独特、适口性好,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随着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保鲜加工技术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是鲜食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年种植面积约133.3 万~146.67 万hm2,在种植类型上,逐渐形成“南甜北糯”的种植格局。鲜食玉米是集粮、果、蔬、饲、工“五位一体”的经济作物,与普通玉米相比经济效益高,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消费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为鲜食玉米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3]。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从中寻找不足和突破口,以促进鲜食玉米产业绿色发展。

1 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基本情况

四川作为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通过“十五”到“十三五”四个五年计划的育种攻关与示范推广,截至2019 年,四川甜、糯玉米新品种共审定48 个(含认定3 个),审定品种包含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型玉米,花色齐全,种类繁多,高端品种在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四川热资源充足,无霜期较长,生态资源多样化,为鲜食玉米多季、多模式种植提供了条件。四川省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从不到667hm2,发展到了7.13万hm2,约占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1/20,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年均综合效益约80 亿元。种植布局上主要分布在平原及丘陵区,以糯玉米种植为主,近年来四川城郊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形成了适度规模化种植特征,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四川省农业供给侧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四川省鲜食玉米产业的不断发展,诸多矛盾也凸显出来。当前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存在以下问题:(1)品种多而不优,品质口感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品种相比差距较大,产量低、抗性差,适应性不强;(2)品种知名度低,无“金字招牌”型核心品种,产品品牌屈指可数;(3)销售市场混乱,品种未审先推、套牌侵权屡见不鲜,“多乱杂”现象严重;(4)种植模式杂乱,品种布局不合理,种植地块分散,以中小农户种植生产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新型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5)季节性生产过剩,上市时间“撞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行情不稳定;(6)产业化水平偏低,技术研发创新不足,产业指导和技术服务滞后,保鲜加工技术、设备、质量无法配套,加工类型单一[4]。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3 对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强化科技引领,创新品种类型,服务市场需求鲜食玉米的品质是衡量品种的首要标准,受基础材料的限制,四川现有育成品种类型单一,果穗和籽粒品质差,质量顶尖的寥寥无几,且多以鲜食为主,粒用型、加工型等多用途品种匮乏,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西南地区是糯玉米遗传多样性中心和起源中心[5],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糯玉米资源优势,同时加强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改变遗传基础狭窄和育种技术单一的局面,为品种培育注入科技力量,综合运用常规选育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手段,从市场出发倒推需求,以优质为核心,统筹兼顾“优质、丰产、多抗、绿色、广适”等关键指标,加快材料的更新升级,创新专用型、功能型及不同熟期等多样化的品种去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

3.2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随着品种审定渠道的增多和审定条件的变化,近年来品种井喷现象出现,种业寡头逐渐凸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四川鲜食玉米品牌化程度低的现状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实施品牌化,才能做到优质优价,提高品种的竞争力。首先应着力打造四川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创立品牌时突出品种的多元化特色,以鲜明的特点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同时加强四川品牌、四川品质的宣传,正确分析市场,了解消费习惯,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营销,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实现从“品牌”到“名牌”的跨越。

3.3 多管齐下,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用种安全套牌侵权在种子行业并不少见,但在鲜食玉米品种推广上,似乎成了见惯不惊的事。套牌种子低成本、高收益,不仅欺瞒消费者,损害品种权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农民增收,打击育种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要解决市场多乱杂现象,首先应注重诚信建设,正确引导企业守法自律,科学疏导问题企业;其次加强新品种研发,完善品种权保护制度,靠过硬品种积极主导市场;最后应在制种田开展真实性检测,从源头进行防治,加大对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企业“不敢套、无法套”,治理种子市场的沉疴顽疾,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3.4 加强资源整合,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四川多山地、丘陵,种植以中小农户为主,在小片地块零星种植,品种多而杂,种植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分散种植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采收,人力成本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是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生产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龙头企业的扶持,促进资源向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集中整合;健全完善“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标准化、基地化管理,推进品牌建设,辐射带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3.5 合理布局,多季多模式错峰种植,创新贮藏保鲜深加工技术采摘下的鲜食玉米嫩果穗货架期短,不耐贮藏,农民和种植大户对市场了解不足,盲目跟风大面积大规模的种植,导致上市时间高度集中,互相压价,滞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行情不稳定给鲜食玉米销售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要解决四川省鲜食玉米季节性生产过剩、库存压力过大的难题,需加强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品种,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型玉米搭配种植;同一品种错开播期或选用不同熟期的品种以便错峰上市;可综合运用“玉-玉-菜、玉-稻-菜、玉-(马铃)薯-菜、玉-烟(草)-菜”等轮作方式,或间套作大豆、花生、菌类等经济作物,多季、多模式灵活种植,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适时采收对鲜食玉米的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尤为重要,所以严格把握鲜果穗的采收时间,加强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科学贮藏运输,延长货架期,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加工型品种的推广,积极探索鲜食玉米深加工技术,促进鲜食玉米种植企业与深加工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

3.6 积极挖掘利用潜力,围绕鲜食玉米全产业链进行专业建设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虽已步入“快车道”,但仍以鲜食生产为主,产后加工工艺落后,缺乏高端附加值产品,产业化水平较低。事实上,鲜食玉米可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6],以成都为中心的都市休闲需求,为发展鲜食玉米观赏采摘、休闲服务、加工贸易等提供了机遇。深入挖掘鲜食玉米全株利用潜力,鲜穗可做鲜果蔬消费,也可生产速冻棒、速冻粒、玉米汁、玉米羹、玉米饼等,还可提炼玉米油、淀粉、食品添加剂、工业原料等,玉米须可加工为保健功能饮品,秸秆作为牛、羊青贮饲料或还田用于改善土壤肥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能有效提高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还应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和产后加工建设,开展深加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拓展省外和海外市场,构建多类型融合方式,实现产业链延伸。

4 展望

四川对鲜食玉米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通过20 余年的发展,品种数量、质量以及种植面积都有了质的提升,不但满足了省内消费,而且还远销北京、石家庄、郑州、沈阳、长春、重庆、广州、福州等地。四川作为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区域内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充足的光热资源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为鲜食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自然条件和市场保障。随着国家和四川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消费升级悄然到来,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必然,“绿色、优质、健康、品牌、高品位”已逐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亮点。创新优质品种,加强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加工利用、销售服务等环节的紧密衔接,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立足服务四川、服务全国,积极拓展和延伸鲜食玉米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推动四川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糯玉米鲜食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四川移动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澳大利亚鲜食葡萄出口量15.22万吨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