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渭麦9 号

2020-12-19张养利郝双奎曹三潮成建刚

中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渭北旱地区域试验

聂 耸 张养利 郝双奎 曹三潮 成建刚

(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渭南 71400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5[1-2]。渭北旱塬是陕西第二粮仓,以盛产优质小麦著称[3-4]。提高渭北旱塬粮食产量和品质,不仅对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保障陕西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旱地小麦生产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生产中旱地小麦品种少、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旱地小麦生产的发展[5-6]。因此,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育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旱地小麦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渭麦9 号于2019 年7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2019019),经陕西省区域试验得出结论,适宜渭北旱地种植。经多年多点试验,渭麦9 号具有优质、抗旱、高产等特点,在渭北旱塬地区推广有较大的优势。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渭麦9 号是由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烟D27 为母本、以自育高代材料2000-16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其中烟D27 抗病性强、高产、综合农艺性状好;2000-168 抗旱、穗中大、千粒重较高,落黄很好。

2008-2011 年在旱地种植,进行丰产性与抗旱性鉴定,2011 年出圃进行测产,2012-2013 年参加品系鉴定;2013-2014 年参加品比试验;2014-2015年参加大区对比试验;2015-2016 年参加陕西省联盟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该品种属偏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叶片绿色,出苗齐、长势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92.8cm。分蘖力较强,春季两极分化快,成穗率高,穗层较厚,穗较大、长方形、长芒,大小比较均匀,结实好,籽粒中等大小,白壳、白粒、硬质,成熟饱满,每667m2穗数31.3 万,穗粒数29.5 粒,千粒重41.8g。耐寒、耐干旱,抗青干。

2.2 抗病与品质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粗蛋白(干基)14.83%,湿面筋32.8%,吸水量61.8mL/100g,面团形成时间5.7min,稳定时间6.1min,弱化度100F.U.,粉质质量指数107mm,粉质评价值59,最大拉伸阻力357E.U.,延展性175mm,拉伸能量86cm2,R/E 比值2.0。

3 产量表现

3.1 鉴定与品比试验2012 年度参加本所品系鉴定试验,每667m2平均产406.0kg,比对照晋麦47 号增产1.9%;2013 年度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产365.2kg,比对照晋麦47 号增产2.3%;2014 年参加大区对比试验,平均产433.2kg,比对照晋麦47 号增产5.0%。

3.2 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16 年参加陕西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5 点增产,增产点率62.5%,每667m2平均产352.6kg,比对照增产3.0%;2017 年续试,6 点增产2%以上,增产点率75.0%,平均产351.6kg,比对照增产6.9%,居旱地区试A 组第1 位;2018 年参加陕西省旱地小麦生产试验,6 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295.1kg,较对照增产4.2%。

4 栽培技术要点

推荐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量9.0~11.0kg/667m2,避免盲目加大播量。白粉病多发年份或者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推荐使用拌种剂进行处理。在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用15%多效唑1300~15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控制旺长。

猜你喜欢

渭北旱地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渭北长武常见果树缺素症防治技术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少林功夫拳(二)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