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干热河谷区‘无核白鸡心’葡萄促早栽培技术①

2020-12-19张永辉龚向光郭淑萍杨玉皎赵琼玲孔维喜唐成顺施成晓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穗果粒河谷

张永辉 龚向光 郭淑萍 杨玉皎 赵琼玲 孔维喜 唐成顺 施成晓 谭 炜③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 云南元谋 651300;2 元谋县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元谋 651300)

‘无核白鸡心’是早中熟葡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隐芽萌发力中等,萌发的新梢结实力弱,果穗大,果粒略呈鸡心形,黄绿色或金黄色,中等大,果肉硬脆,汁较多,味甜,略有玫瑰香味[1]。云南干热河谷地处云南高原区的中部、西部及南部,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怒江、红河及其支流地区,总面积24 万km2。干热河谷地区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不同,年均温一般在20~24℃,终年日均温在10℃以上,≥10℃年积温在5 955.3℃以上,年日照时数大于2 122.8 h 以上,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1 倍,具有光、热资源充足、水分缺乏、干湿季分明、气温全年较高、太阳辐射较强等气候特征[2],适合优质早熟鲜食葡萄种植。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的‘无核白鸡心’葡萄具有成熟较早、品质优良、市场价格稳定等特点,目前已成为种植面积较大的无核鲜食葡萄品种,现将其促早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示范园基本情况

示范基地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物茂乡的元谋县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多乐基地,海拔为1 103 m,属于典型的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面积为8 hm2,葡萄为4 年生嫁接苗,砧木为贝达,双篱架栽培,矮杆密植为“V”字型树形,株行距0.45 m×2.3 m,9 660 株/hm2,覆膜滴灌,搭建避雨棚。果园土壤类型为沙壤土,pH 7.58,有机质含量0.6 g/kg,碱解氮含量57.11 mg/kg,有效磷47.43 mg/kg,速效钾264.69 mg/kg,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低外,其它元素含量均达到中等肥沃标准。

2 种植基本情况

2.1 物候期

在云南干热河谷区,采用设施促早栽培技术的‘无核白鸡心’葡萄,在10 月下旬修剪,11 月初采用单氰胺进行破眠,11 月中旬萌芽,12 月下旬为盛花期,3 月下旬果实开始成熟,4 月上旬大量上市,从萌芽到成熟需要140 d 左右。充分利用该产区冬季较好的光热资源,结合简易的保温促早设施,能够确保葡萄在4月份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期,具有较大的优势。

2.2 经济效益

以简易避雨棚为例,‘无核白鸡心’葡萄品种在云南干热河谷区从建园到第一次果实销售结束需要4万元/667 m2,包括人工费用2万元/667m2,架材及避雨棚等设施0.6万元/667 m2,土壤改良0.5万元/667m2,滴灌和微喷系统设施0.4万元/667m2,地租成本0.2万元/667m2,肥料农药等0.3万元/667m2。从第一个挂果期结束后开始,每年的生产成本约1.3万元/667 m2。通过采用促早栽培技术,‘无核白鸡心’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成熟较早,在4月中旬可大量上市,产量为2 000~2 500 kg/667m2,近3 年市场平均批发价格18元/kg,产值约4万元/667m2,经济效益较好。

3 关键技术

3.1 枝蔓管理

3.1.1 修剪破眠

在云南干热河谷区葡萄无明显休眠期,在冬剪前可采用人工或化学方法进行促落叶。人工促落叶在修剪前10 d 进行,剪除叶片和副稍,叶柄保留1 cm,切勿直接掰除叶柄,否则易造成冬芽磷片损伤,在单氰胺破眠中易烧芽,影响发芽率。化学促落叶需要进行3次,第一次促落叶在修剪前15 d,采用磷酸二氢钾50倍+尿素50倍叶面喷施;修剪前10 d 第二次促落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倍+尿素30倍;第三次在修剪前5 d,叶面喷施3.5~4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从而促进枝条老化和营养回流。

‘无核白鸡心’葡萄萌发的新梢结实力弱,按照树形、枝条成熟度、芽眼饱满程度和架面通风透光情况,采用单双枝混合修剪,尽量选留中庸枝条;留5~7 芽,剪口位于冬芽上端2~3 cm,且剪口必须齐平,不能剪成斜口。该期间需覆盖避雨棚膜,封闭棚间空隙,避雨棚四周围上边膜,安装和调试喷淋增湿系统。

3.1.2 树形培养

采用矮杆密植成“V”字型树形,定植萌芽后,在距地面30~40 cm 处摘心,将其培养成主干。选留主干顶部3~4 个副梢,留5~7 叶摘心,每个副梢顶部再留一个副梢,留4~5 叶摘心,其上各级均留3~5 叶用于绝后处理,至第3 道铁丝封顶,培养成来年结果母枝,主干上的其他副梢全部采用单叶绝后处理。该树形和整形修剪方式,适用于云南干热河谷区,可有效避免成花能力较差的葡萄品种花芽不足的缺陷。

3.1.3 抹芽、定枝和绑蔓

枝蔓长至5 cm 左右开始抹芽,每个结果母蔓留2~3根带花穗新梢。新梢长至15 cm时定枝,在每个结果母枝上选留1~2个带花穗且健壮的新梢,每株确保5 个带花穗的枝条和1 个营养枝,一次性定枝。每667m2留新梢3 800~4 000 个,其中营养枝15%~20%,以便提供养分,确保枝条更新。新梢长至25 cm 左右,在距枝条节位5~6 mm 的位置使用剪刀剪除或手指掐除长度超过5 cm 卷须,减少营养虚耗,便于枝条绑缚。新梢长至50~60 cm到开花前,将枝蔓均匀分布引绑,保持架面通风透光,确保开花坐果[3]。

3.1.4 摘心和副梢管理

拉花后2~3 d 进行摘心,摘心处下方的叶片直径需达到5~6 cm。结果枝花穗上3 叶打顶,营养枝7 叶打顶,其上各级均留3~5 叶用于绝后处理,至第3道铁丝封顶。若结果枝旺长,可在花穗上留5~6 叶摘心,长势较旺的新梢顶部喷施缩节胺控制旺长;若枝条有成花逆转(退花)现象,则在花穗上1~2 叶打顶。结果枝的花穗下副梢全部疏除,花穗上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根据落果情况确定副梢摘心时期,若落果较重应提早,轻时则适当推迟。若枝条数不够3 800 枝/667m2,则在花穗上方留1~2个长副梢,弥补空位。

3.2 花果管理

3.2.1 疏花、整形

待花序清晰可辨时疏花。壮枝和中庸枝选留1个花序,短、细、弱枝不留花序,单树花穗不足时,可在生长旺盛的新梢上留2个花穗[4]。‘无核白鸡心’葡萄双花穗较多,为避免双花穗同时生长造成树体营养分散,养分供应不足,影响花穗正常生长,出现退花或弱花现象,在新梢长至20~30 cm疏除双花,疏除前确保2 个花穗间距大于3 cm。元谋的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充足,一般将‘无核白鸡心’葡萄产量控制在30 000~37 500 kg/hm2,留穗2 800~3 000 个。花前10~12 d,葡萄花序约7~10 cm 时,用5 mg/kg 赤霉素浸蘸或喷洒花序,5~7 d 后花序轴明显拉长。由于无核白鸡心葡萄的花穗对生长调节剂极为敏感,因此不能使用较大浓度的赤霉素进行拉花[5]。

为确保果品美观、果型一致,对花序进行整形。初花期进行修花,将花穗长度修剪至18 cm,超过18 cm的花穗,在确保穗长18 cm的前提下可疏除顶部侧穗;花穗小于18 cm的花穗,剪除0.5 cm的穗尖。第一组侧穗修剪至5 cm,小于5 cm的第一组侧穗疏除0.5 cm 的穗尖,每组侧穗从上往下依次递减,侧穗之间不足1.5 cm 的,则疏除一个,将果穗修剪成圆锥形,利于分级和包装。

3.2.2 疏果、膨果

在果粒直径达0.7~0.8 cm、果面还未上果粉前进行疏果。疏除僵果、小粒果、败育果和包在里面的果粒,单穗果粒为200~220 粒。疏除较密的果粒,促进果粒膨大,防止成熟期因相互挤压而出现烂果,从而引发酸腐病。粒数不够和不紧凑的果穗不需要进行修果。疏果时剪子不能碰到果粒,避免引起烂果,疏果完成后须打一次内吸性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下雨天不能进行修果,避免果穗感染病菌,确保果穗松散,利于透光。

生理落果20~25 d后,地块中50%果粒直径超过0.3 cm 时开始进行膨果,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使用20 mg/kg 的赤霉酸进行膨果,喷施或浸蘸果穗1次,膨果药剂中配施杀菌剂。膨果的当天施入膨果肥,土壤湿度保持在65%~75%。浸果后轻轻弹掉果穗上多余的药液,以防在果面形成药斑。

4 水肥管理

4.1 水分管理

为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区的光、热资源,大量荒山荒坡用于开垦种植蔬菜和水果,水分管理能力将成为云南干热河谷区葡萄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葡萄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差别较大。萌芽期和生长初期需水最多,近花期和花期需水较少,花后逐渐增多,在浆果成熟初期达到高峰,之后又降低。水分需求规律同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一致,生长关键期缺少水分将严重影响葡萄的生产,甚至造成绝收。

冬剪前20 d 土壤湿度控制在50%~55%,利于葡萄枝条老化和营养回流。修剪后7 d 进行单氰胺破眠,该时期补一次透水,土壤湿度保持在70%~75%,同时封闭避雨棚,开启喷淋增湿系统,每天上午10:00 喷水20 min,增加果园湿度,从而提高发芽整齐度。

萌芽前后和新梢快速生长期将土壤湿度保持在65%~70%。通过灌水促进植株萌芽整齐,有利于新梢早期迅速生长,增大叶面积,加强光合作用,使开花和坐果正常,若花期不干旱则不浇水,雨水较多应及时排水[3]。

果实膨大期的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此时新梢生长最旺盛,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促进幼果迅速生长,减少生理落果;该时期需要确保水分充足和均衡,铺设遮阳设施,减少日灼和气灼。浆果转色前,干旱时适量灌水,成熟前应严格控制灌水,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成熟期遇大雨应及时排水。

采果后需保老叶和促发新梢,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以氮、磷肥为主,补充叶面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增强后期光合作用。

4.2 施肥管理

云南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丰富,促早栽培葡萄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旱季,生长过程中大量消耗水分和养分,追肥以“滴灌施肥、叶面补充、薄施勤施”为主[6]。修剪后7 d 进行打破休眠,用单氰胺破眠前1 d补透水(3~4 h);点芽当日滴入催芽肥(高氮+高磷),土壤湿度控制在70%~75%。

萌芽至花期:以生根和促进生长为主,每4~5 d 施一次肥,这一时期氮素和磷素应均占全年施肥量30%,钾素占全年施肥量25%,以氮肥、磷、钾肥为主,配施海藻肥以促进生根,该时期施肥是为花期前新梢快速增长做准备,花期前通过根外施肥,补充铁、锰、硼、锌等微量元素,有利于开花坐果。

果实膨大期:葡萄果实膨大期分为2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果实细胞分裂为主,第二个阶段以果实细胞膨大为主,每3~4 d 滴灌施肥。该时期是葡萄需肥量最大的时期,氮素和磷素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40%,钾素占全年施肥量的50%。

着色肥:着色和转熟期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氮和磷基本不吸收,主要以吸收钾肥为主,钾素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0%。

采后肥:采后肥对树体恢复极其重要,此时为葡萄吸收养分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氮素和磷素吸收量约占全年吸收量的30%,钾素吸收量约占全年吸收量的15%。在使用氮、磷、钾复合肥的基础上,所有品种均需施用5~10 kg 的钙镁肥。

基肥:由于果园有机质含量较低,在9 月中旬,在植株一侧,距根部0.5~0.7 m 处,开条状沟,沟深30~50 cm,沟施腐殖土5 000 kg/667m2和有机肥2 000 kg/667m2,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葡萄对钙、镁、磷等元素吸收量较大,而这3种元素容易被土壤固定,如果有机肥中钙镁含量不高,要针对性施用一些肥料来补充,如钙镁磷肥、甲壳素等[7]。

5 病虫害防控

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云南干热河谷区葡萄病虫害逐渐增多。病害主要是旱季(11 月上旬到翌年5 月中旬)的白粉病,雨季(5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的霜霉病,花期前后的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蓟马、菜青虫、蚜虫、红蜘蛛、康氏粉蚧、白粉虱、果实蝇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日烧、缺素症、高温障碍等。因此,在全年各个阶段均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控。葡萄种植者大都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绿色鲜食葡萄生产为目标,植入有机生产理念和生产过程,逐步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注重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以生产优质的绿色鲜食葡萄。

猜你喜欢

花穗果粒河谷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花穗整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恐龙河谷:早安,打工王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甘蔗花穗温水去雄技术研究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百年一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