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020-12-18郑涛熊仲明刘言正米涛

大学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对策

郑涛 熊仲明 刘言正 米涛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已进入了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提升教学质量仍是办好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所在。结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经验及调研分析,课题组从加强沟通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优化学生服务、构建监管机制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以保障教学质量,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180-03

教育部于2018年6月份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依法终止了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2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截至2018年8月份,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34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机构、项目1090个(含10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以及89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批准终止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凸显了监管部门在中外合作辦学领域坚决盘活存量,淘汰更新,提高整体效益和办学质量,优化升级的政策导向[1],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逐渐进入了高水平示范性发展的新阶段,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是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首要问题。如何充分消化、吸收国外优质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程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中心林金辉教授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中提出,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师资、生源、课程、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2]。经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调研访谈,结合目前多数机构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沟通机制、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环境、监管机制七个方面。

(一)沟通机制

上海大学副校长龚思怡等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核心能力建设:一个高校样本》中提出了一种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共赢的核心能力模型,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引进模仿和消化吸收”、发展阶段“队伍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中期阶段“科研服务和制度创新”、高级阶段“教育输出和国际化教育供给”。其要点在于,基于合作双方利益驱动点的变化,使得双方的利益诉求在不同阶段实现动态均衡,最终促使双方利益驱动点逐渐趋同,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3]。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在于集两校的优势资源共同办学,为确保办学机构可以健康、良好发展,双方的利益必须同时满足。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双方的利益点在不断地变化,如何保证两校的有效沟通,及时、妥善处理办学机构的相关问题,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质量的首要问题。

(二)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因素,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授课技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调研发现,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母体学校相关专业院系的教师、外方合作院校的教师以及面向社会招聘的教师。如何选拔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技能强、科研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水平的重要问题。

(三)生源质量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费通常要高于非合作办学相同专业的5~10倍,所以一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录取分数要低于非中外合作办学相同专业的分数,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初期阶段。根据调研发现,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录取分数在逐年提高,如西交利物浦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等,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四)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目的,督促教学任务的完成、分配和落实等全过程的管理[4]。相对于普通院系的教学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既要对相关的专业理论有所了解,还要熟知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经验和做法;既要能够合理设置、安排课程,科学处理中外合作双方的课程衔接问题,还要兼顾学生的适应性、接受能力等。

(五)学生服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多数家庭条件优越,知识面广,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思维活跃,性格活泼,但缺乏“吃苦”精神,缺乏毅力。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30%~40%的学生参与了学生会社团或班级工作,并且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同时担任两种以上的学生工作。针对这些学生,如何加强管理与服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造良好的学风环境,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六)教学环境

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教学环境是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导向、凝聚、陶冶、激励、健康、美育等功能[5]。

(七)监管机制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两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规则,并有具体的办学质量考核评估指标,但在机构运行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如何构建内部管理体制,在教学出现问题的初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监控管理的关键所在[5]。

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上文从七个方面对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生源质量属于综合性因素,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社会声誉的提升,生源质量会逐步提高,而办学水平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就包括生源质量,因此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单方面地研究提升生源质量的对策,并无实际意义。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物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学设施、班级规模等;心理环境包括师生年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等[6]。可见,教学环境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元素。因而,课题组只能对沟通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监管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研究。

1.加强沟通机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中方院校与外方院校合作在国内设立办学机构,以招收国内学生为主。办学主体是双方院校,因此两校应在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学院运行模式等方面充分沟通,交换意见,建立“校、院、系”三个层次的沟通机制。通过调研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引进外方院校的课程大纲、办学模式,另一种是部分引进外方院校专业课程。不论哪种模式,办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首要问题是两方院校应充分沟通交流,发挥“主人翁”意识。办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既是中方院校的责任,也是外方院校的责任。同时,应充分发挥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严格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两校参与管理的责任感,并随着办学的推进,不断调整各自的职责,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以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外大学首先应明确彼此参与办学的驱动力所在,从而通过各种平台沟通交流,确定彼此的义务及“投入”,根据各个时点的“产出”,沟通是否达到彼此的期望值,并及时进行调整,以达到双方期待的平衡点。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外方院校教师、中方专业院系教师、全球聘任教师。因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外方教师多数采取的是集中授课模式,而中方专业院系教师多数采取的是传统授课模式。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首选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试图改变外方集中授课模式,但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困难较多,如何克服?可参考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充分利用全球聘任教师的指标,引进外籍教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体会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第二,如何推动专业院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消化、吸收外方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调研发现,专业院系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懈怠现象,但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方师资主要依靠的是专业院系,因此激发专业院系的办学积极性非常重要。在加大课时费、管理费用的同时,应考虑给专业院系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合作机会、搭建更好的平台,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外方大学进修、访学、进行科研合作。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两校务必重视,克服困难建立起一支稳定、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加强教学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不同于普通院系的教学管理,所面临的工作更多、更杂。如引进课程的安排,外方教师与中方教师的配合沟通问题,引进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实现问题,中方教师对国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吸收、实践等问题。因此,必须配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学管理部门,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要求,熟悉、了解外方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建立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渠道,在管理中有意识地推行国际化管理理念,并及时总结、凝练外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优点,通过教学法研讨、座谈会等形式同一线教师进行讨论;时刻关注学生对课程安排、引进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总之,教学管理工作应做细、做实,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还要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者,建章立制,广泛协调利用资源,调动专业院系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4.强化学生服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费远远高于普通院系,成绩相对略低于普通院系。这部分学生,多数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但缺乏毅力,容易言弃,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部分学生如何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立了“Student Support Center”,集学生教育管理、教学工作、日常事务处理于一体,实行窗口化办公。为低年级学生聘请学业导师,从学业讲解、专业规划、职业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精细化培养。通过成立学生发展中心,下设学业发展、心理辅导、留学指导等部门,将学生工作有针对性地分块划分。在学生出国深造指导方面,聘请专业人员,给予学生长期、有效的指导。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针对学生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方案,推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管理服务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5.构建监管机制。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已形成了中央政府主导型的质量保障模式,但这种模式在质量标准、监管流程和社会评价与社会公证等方面存在若干不足[7]。作为办学主体的院校,尤其是中方院校,是办学质量保障的主体,应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而首当其冲的应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风险控制的对象是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实施过程学生的满意程度。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主要是通过审批、年报等措施进行监管,但在办学过程中缺乏有效措施,因此作为办学主体,应从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组织、师资配备、教学效果等一系列指标出发,建立监控、评估、反馈机制。

三、结束语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办学主要目的是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并将其融于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学体制中,从而影响、提升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对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工作始终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更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关键”[8]。首先,应加强两校沟通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摈弃“外方至上”的观念,公平、公正地进行对话。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及学生服务工作,精心打造素质过硬、学术能力强、教学热情高的师资队伍,以国际化标准提供优质的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提供精细化的学生服务。最后,应加强内部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办学主体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科技日报. 234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终止 专家:退出是为了发展更高质量教育[EB/OL]. (2018-07-12)[2019-10-28].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07/12/content_399009.htm.

[2] 林金辉,刘梦今.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J].中国大学教育,2014(5):62-66.

[3] 龚思怡,吕康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核心能力建设:一个高校样本[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28-33.

[4] 沈迎新.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 刘文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8(5):58-62.

[6] 李凤安,刘璐.高校教学环境的构成要件及其优化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4-116.

[7] 郭丽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模式:问题与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141-145.

[8]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质量、效益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16(7):39-4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