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

2020-12-18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大船小船题意

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小学 徐 惠

数学中,“解决问题”是最常见的应用题型。对于“解决问题”题型的讲解,关键是要引领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让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题型中“悟”出其深意,找准求解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依托现实情境,激活学习情感

“解决问题”题型多具有实践性情境。教师可以围绕题意,从学生情感体验方面来构建现实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题意中,深刻感知和把握数量关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如某题中:小明、小军、小华三人去书店买书。书店正在开展促销活动,促销书籍单价相同。小明买了3 本书,用去18 元;小华买了5 本书,问小华用去多少元?最初,在讲解该题时,我们鼓励学生深入到购书情境中,结合题意去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将题意信息通过列表法整理出来。很多学生认为,该题所给出的信息很简单,不用列表整理信息,完全可以根据经验来轻松求解。接着,我们对该题进行二次开发,即在原有情境下增加新问题:如果小军带了50 元,小军最多可以买几本书?如此一来,题目条件瞬间多了,信息也变得复杂,这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直观展示题设条件呢?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用列表法来整理信息,为学生求解该题提供清晰的思路。

二、关注生活经验,促进建构新知

“解决问题”题型与学生的生活关系紧密。在面对该题型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题目背后的“策略”,即引领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从具体生活体验中寻找解题思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如某题中:有一个数,先增加30,再减去10,最后得到40,问这个数是多少?该题考查学生“倒推法”解题思维,无法直接得到原数,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倒推来求得原数。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明白“倒推法”的一般思路,特意设定关于返回路线的问题:小明每天上学,从家到学校经过人民大桥、公园广场、文化馆,最后来到学校。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放学回家,沿原路返回,你能说出他的返回路线吗?很多学生听到这个题目,很快就能说出小明的返家路线所经过的地点:先从学校开始,经过文化馆,再经过公园广场,再经过人民大桥,最后回到家。关于思路,有学生表示:“就是‘倒过来想’的。”由此,我们再来看原问题,这个问题要求原来的数,我们应该怎么求?有学生发现,可以“倒过来想”,从后面先计算,再一步步算出原数。对于结果“40”,是一个数减去“10”得到的,那怎样计算这个数呢?我们应该用加法:“40+10=50”。也就是说,50 减去“10”得到“40”。然后,再观察一个数增加“30”等于“50”,求这个数,应该用减法:“50-30=20”,也就是说,20 增加“30”后得到“50”,即原来的数是20。由此,借助“倒过来想”的经验,学生可以很快计算出原来的数。这一立足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解题思维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知。

三、尊重自主思维,探索求解方法

在求解“解决问题”类应用题时,每个学生的思考路径并非完全一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求解思路,但无论是哪种思维方式,目的都在于准确地解决问题。面对一道数学题,有的学生喜欢用画图法,直观呈现数量关系;有的学生喜欢用想象法,在头脑中梳理数量关系;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方法,还有学生喜欢用方程求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求解问题。如某题:某班有42 个人一同去公园划船。租用了10 艘船。其中,大船能坐5 人,小船能坐3 人。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艘?分析该题,题设条件有“总共42 人,大船和小船共10 艘,大船能坐5 人,小船能坐3 人”,求“大船、小船各几艘”。对此,有学生用方程来求解,假设大船有x 艘,则小船有(10-x)艘,根据可坐人数得到方程:5x+(10-x)×3=42,最后求得大船有6 艘,小船有4 艘。每个学生都有鲜活的思维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解决问题”题型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多元的解题氛围,让学生从交流中碰撞思维,探索求解方法,感受解题的乐趣。

总之,“解决问题”题型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阶段:一是解题前的反思,对题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比较和回顾相类似的题目,选择最恰当的解法,提升学生对解题方法的应用能力;二是解题后的反思,面对“解决问题”题型,在求解之后,还要鼓励学生去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解法,从题意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上尝试新的求解思路;三是阶段性反思,从“解决问题”题型学习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超越问题本身,探析解题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大船小船题意
常识:端午节快乐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一艘大船去远航
小船摇啊摇
小船小船快快开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
造艘大船去航海
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