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8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谭玉莲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教学活动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 谭玉莲

所谓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建立学习小组,驱动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学习,形成生帮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效互动中扎实掌握所学、积累学习经验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自主—互助教学,可以有效地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活力,使学生在互动体验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概念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令广大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基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应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驱动学生有效理解,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一、贴近生活,引入概念

如何引入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兴趣。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学生一般要经历“从感觉到知觉”这样的过程。因此,在组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概念学习规律,联系数学与生活,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极具生活性的现象或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形象的数学现象的辅助下,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感觉,建立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知。

以“轴对称”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多种多样的轴对称图像,如蝴蝶、双喜字、北京天安门、京剧脸谱、埃菲尔铁塔等,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对直观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像有什么共同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继续深入地观察图像,建立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知,而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地走进新知课堂,打好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感受概念

建立对所学概念的深度认知,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点所在。在导入环节,学生可以发挥自主性,建立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知。之后,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带领他们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这样的一系列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透过数学现象自然而然地建立数学概念。通过数学概念建立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自主操作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践行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因此,在组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围绕教学所需,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实验材料,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合作操作、互动交流,进而在自主体验中感受、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以“长方体(一)”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地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的概念及其特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教学重点,我实施了实践操作活动。比如,在认识长方体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将课前早已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拿出来,和小组成员共享。接着,我鼓励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边、角、面等特点,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要求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交流指导。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感性认知。接着,我围绕长方体的棱、顶点、面等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以此为基础,提出这样的问题:长方体的6 个面是什么形状呢?这些面有什么特点呢?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它们的长短有什么特点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呢?……在这样一个个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结合感性经验对长方体进行深入的探究,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对长方体的准确认知,自然而然地形成数学概念且加深理解。

三、思考归纳,凝练概念

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可以建立对所学概念的理性认知。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的机会,使学生在新问题的驱使下继续对数学概念展开探究,从而在交流、质疑等活动的体验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全面地认知数学概念,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因为在操作环节,学生建立的数学概念具有特殊性,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概念的深度认知,我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其他具有干扰性的信息,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观察、分析中,思考、归纳、探寻数学概念的共同点,进而建构出完善的数学概念。

仍以“长方体(一)”为例,在组织了实践操作活动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学生展示了正方体、四棱柱、直棱柱等,使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辅助下,继续思考:展现的这些图形是否都是长方体?为什么?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对所积累的长方体的认知进行灵活运用,从边、角、面、棱、顶点等方面对新图形进行分析,进而把握长方体的一般特点,建立对长方体的深度认知。在学生理清了长方体的特点之后,我继续提出问题:所展示的这些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一样呢?借此驱使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对长方体建立完整的认知。在这样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建立了对数学概念的深度认知,还可以积累探索数学概念的方法,为今后自主学习、研究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巧设练习,巩固概念

在经历了引入概念、感知概念和凝练概念这一系列活动之后,尽管学生可以建立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是浮于表面的,还需要进一步地内化概念,如此才能真正地将数学现象转化为数学认知,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实现数学概念的掌控,概念练习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数学概念练习主要是指变式练习,因为变式练习可以驱动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建立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数学概念练习活动的时候,会为学生设计如下几种练习:

1.对比判断

受数学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会被数学表象所迷惑,无法透过数学现象把握概念本质,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组织概念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对比判断的练习方式,驱动学生运用肯定思维或否定思维,由表及里地认知数学概念。比如,在教学了“百分数”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判断问题:有一根长度为五分之三米的木棍,我们可以将它说成是60%米吗?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判断,加深了对分数、百分数的认知。

2.动手操作

在新课改背景下,动手操作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建立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还可以进一步地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我在组织了“圆”教学之后,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绘制圆,通过此活动体会圆的各部分特征及圆的特点。

总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改要求,践行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贴近生活,借助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帮助学生感知数学概念;动手实践,借助实践探究感受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思考归纳,利用大量的数学现象驱动学生凝练概念,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巧设练习,利用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概念,进而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体验中深度理解数学概念,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