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芝麻常见病害防治

2020-12-18曹立耘

农业知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感病井冈芝麻

文/ 曹立耘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食品加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市场需求旺盛。近些年来很多地方扩大了种植面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连年在同一块地里种植,病害也日趋严重。现将芝麻生长期间的几种主要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茎点枯病

茎点枯病是芝麻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多发生在芝麻开花结蒴期,自根部或茎叶开始发病,向上发展,特别是雨后突然变晴,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大面积诱发成灾,造成防不胜防的局面。根部感病后变为褐色;茎部感病后迅速形成绕茎的黄褐色病斑,边缘无明显界限,病斑中部灰白色,表面光亮,其上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呈卷缩萎蔫状,顶梢弯曲下垂,进而叶片和蒴果变成黑褐色。受害的根和茎皮层及韧皮部被腐蚀,仅剩纤维,茎内部中空,极易折断。

茎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害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越冬传播,种子也是传病的原因之一。连年种植的芝麻地,因积累了大量的病源物,最易重发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在结蒴期赶上高温多湿的连续阵雨条件下,使土壤湿度过大,最易引发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茎点枯病应注意种子消毒处理。最好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灭菌处理,该法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对危害特别是苗期危害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通常采用50%多菌灵2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淋种子消毒。如果采用烯唑醇、咯菌睛等杀菌剂拌种,防病效果更好。该病一旦发病后流行速度快,药剂防治一定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可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连喷2~3次,间隔期5~7天。也可选用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等药剂防治。

叶斑病

芝麻叶斑病又名芝麻尾孢灰星病、芝麻蛇眼病。主要危害部位是叶片、茎及蒴果,在多雨及潮湿条件下,发病速度快。其叶部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叶斑多为直径1~3毫米圆形小斑,中间灰白色,四周紫褐色,病斑背面生灰色霉状物,即病害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后期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块,干枯后破裂,严重发生时会导致大量落叶。另一种叶斑为蛇眼状病斑,中间生灰白色小点,四周浅灰色,外围黄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3~10毫米。茎部感病后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在病部产生黑点;蒴果感病,生浅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易开裂。该病常与叶枯病混合发生,形成混合危害,但症状各有不同。

芝麻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害的发生多与生长后期的阴雨天气等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防治该病重点应抓住花期至封顶期喷药保护。进入初花期后,可每亩用50%多 菌 灵300~500倍 液,40公斤喷雾;间隔10天后,每亩用25%戊唑醇50克加25%嘧菌酯30~40克,对水40公斤喷雾。如遇连续阴雨天气,还应在雨后及时补喷1次药。盛花期喷药可加0.3%磷酸二氢钾喷雾,补给作叶面肥用,或在发病初期用1:1:150的 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该法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主要发生在收获前10~15天,发生后常使籽粒不饱满,致芝麻出现大幅减产。主要危害蒴果、叶和茎秆。蒴果感病后外表有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深褐色粗细不等的条斑,严重危害时蒴果变为褐色至深褐色。茎部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斑块,逐渐成黑褐色条斑,顶梢有2~3个梭形溃疡病状开裂。植株顶端开裂后下部叶片萎蔫,呈现失水状,病轻时夜间尚可恢复,但数日后植株即可枯死。感病后根茎的维管束变为褐色,最后侵染至髓部,造成空洞,在遇到阴雨天气,湿度大、温度高时,茎部内部可见到有菌液溢出,菌液渐变为黑色的颗粒。叶部发病后,叶脉呈墨绿色条斑,有时纵横相连,结成网状,叶背脉纹呈黄色凸起,病叶变褐面枯死。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当田间出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并用石灰水浇穴灭菌,这对防止在田间扩散有一定效果。发病初期或在拔节期用50%海朴因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粒剂700倍液喷洒叶片。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用井冈霉素防治芝麻青枯病效果很好,其具体做法是当芝麻长到4~6片叶时,用50%井冈毒素水剂100克或粉剂150克,对水15~20公斤,喷施于叶片正反面。井冈霉素耐雨水冲刷,残效期长达15~20天左右。第二次喷药是抓住芝麻收获前15天左右、蒴果坐齐时进行,即用5%井冈毒素水剂100克或粉剂150克,对水15~20公斤,喷洒在芝麻叶片和蒴果上。

猜你喜欢

感病井冈芝麻
井冈的山泉水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芝麻,开门吧
井冈精神进校园 文化育人见成效
香喷喷的芝麻
与番茄颈腐根腐病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开发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
红五军井冈突围
芝麻炒年糕
早熟树莓‘波拉娜’在阜新的试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