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发展特点的幼儿区域游戏创设原则

2020-12-18陈燕华

教师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原则区域材料

陈燕华

(扬中市第一幼儿园,江苏镇江 212299)

设计幼儿区域游戏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教师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实践、归结、内化,逐渐探索出设计区域游戏的规律和方法,以提升区域游戏的适宜性,为幼儿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为了让区域游戏设计立足于儿童发展特点,教师还要充分依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幼儿设定区域游戏主题、投放材料、规划进程、展开评价,以有效提升区域游戏设计的匹配度,让更多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操作、交往、探索、表达,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一、区域游戏的起源与推广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起源于欧美国家的开放式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教育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活动课程进行强化和落实,将区域活动实践推向深入。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区域活动也有相关规定:“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活动涵盖内容极为广泛,而区域游戏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课程教学时,需要遵循基本设计原则,由此才能形成崭新的科学操作模式,为幼儿活动、实践提供更多有效保障。

二、区域游戏的特点与意义

(一)从趋同走向个性

区域游戏进入幼儿课程之后,需要经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区域游戏在纳入幼儿课程时,其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材料应用也比较单调,趋同化现象比较普遍,区域游戏设计多呈雷同化趋势。幼儿对区域游戏有个性化追求,而游戏雷同化现象严重,这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拓宽创新思路,从趋同走向个性,为区域游戏设计提供更多方向,也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机。

(二)从固化走向机动

在设计区域游戏的主题时,很多幼儿教师都会选择比较固化的主题,对幼儿区域活动也有稳定化要求,使得一段时间内其主题设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很容易让幼儿出现审美疲劳。因此,在设计区域游戏时,教师需要打破常规,从固化走向机动,从单一走向多元,为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从形式众多的区域游戏中科学筛选,势必会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当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时,其创造力也会被激活,这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

(三)从欣赏走向操作

区域游戏讲究场地、材料的搭配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幼儿在参与区域游戏时,需要进入场地、扮演角色,对角色有个性理解,对游戏主题有审美渗透。教师在区域游戏的设计、选择和推进过程中,时常会停留在欣赏层面,过度追求形式美,伴有强行灌输成人观点的现象,这对幼儿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能让幼儿在更多操作中实现认知成长的设计,才是最为适合的设计。

三、区域游戏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区域游戏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将适宜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落实到幼儿区域游戏的实践之中。

(一)适宜性原则

在区域游戏设计、投放之时,教师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最需要考虑的是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还要关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取向。即使是优秀设计,也未必适合自己的班级。在适宜性面前,教师需要做出更多探索,科学分析制约因素,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开展创新探索,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游戏选择,由此才能有效提升区域游戏设计的适宜性。

区域游戏的设计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教师需要从几个角度开展实践操作。首先,区域游戏的主题设计要考虑到幼儿年龄、能力基础等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区域游戏的认知不同,教师要做好相关调查,为幼儿投放匹配度较高的游戏内容。例如,小班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大多喜欢生动、形象的玩具;中班幼儿喜欢角色扮演,对互动游戏更加青睐;大班幼儿喜欢对抗游戏,因此增设比赛内容更为适合。其次,在设定区域游戏主题时,教师要注意切合幼儿兴趣。不同幼儿园有不同的区域规划,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场地,还要做好细致观察,对幼儿游戏倾向开展相应调查,以便调整设计方向。最后,区域游戏要注意呈现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幼儿文化积累也存在差异性,教师在区域游戏设计时要注意渗透一些传统的游戏内容,这给幼儿的心理冲击会更加强烈。

(二)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区域游戏的主体,教师在游戏设计、组织和调度等环节中,都需要考虑幼儿的现实需求。只有围绕幼儿实际,对活动做出必要调整,才能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幼儿区域游戏时,如果能吸收幼儿的意见,与幼儿协商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度,以及区域游戏的操作规则,这对幼儿来说也会是一种难得的经历。让幼儿亲自参与游戏设计过程,自然能让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并自觉遵循和接受游戏规则。

幼儿对区域游戏有不同的诉求,这是最需要考虑的制约因素。在具体设计和调度时,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和探索。首先,教师要细致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幼儿对游戏的热忱度,通过随时跟进观察,才能掌握第一手调查材料;其次,教师不妨深入幼儿群体之中,开展针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意见征集活动,让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兴趣和主张,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更多支持;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设计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自行选择,由此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调查信息;最后,教师要深入研究,从不同渠道收集、整合优化区域游戏的设计方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资源,或者通过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查阅教辅材料,线上收集游戏信息,开展网络交流活动等方式,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素材。教师要有主动改进区域游戏的创新意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设计任务。

(三)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第一位的,无论何种区域游戏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这是教师最需要厘清的原则。区域游戏涉及一些活动器材,也可能需要来到室外,难免存在安全隐患。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区域游戏安全系数做综合评估,以便为游戏设计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另外,卫生安全也是重中之重,幼儿偶尔要接触一些游戏材料,进入一些场所,确保卫生方面不出现问题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尤为需要注意的一点。

为确保区域游戏的安全,教师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其一,对区域游戏场地进行安全考察和审查,确保场地条件符合游戏活动要求,排除安全隐患;其二,对区域活动所用材料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有些游戏材料长期不使用,很容易沾染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教师要提前对这些材料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幼儿游戏的顺利推进;其三,对幼儿安全做好防护,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发生身体接触和进行运动项目时出现运动损伤。

(四)科学性原则

区域游戏设计还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游戏主题设计是否科学,游戏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游戏进程设计是否得当,游戏调度是否适合等方面。教师在具体设计和调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区域游戏需要特定的场地条件和材料,在场地选择、材料投放时,需要讲究科学性原则。如果场地选择不合适,或者材料投放不合理,很可能降低区域游戏的操作效果。

教师要为学生投放更适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对区域游戏有更高的认同度。如果发动幼儿自行收集游戏材料,自然能够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在设计一些角色游戏时,幼儿对角色会有选择性,如何满足幼儿的个性追求,也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基于儿童发展特点,探索幼儿区域游戏设计原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区域游戏主题确定、材料投放、进程指导、安全保护等方面开展具体操作,充分体现区域游戏的适宜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原则区域材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