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州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8孟州市农业农村局王振海

河南农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厕厕所革命粪污

孟州市农业农村局 王振海

2018 年以来,孟州市在推进“厕所革命”中,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文明,小问题、大民生”的理念,不断探索,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农村改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村总户数74954 户,农村户厕改造涉及250 个行政村(不包括城中村),需进行无害化改造户数58786 户。截至2019 年12 月底,全市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5.18 万户,无害化农村户厕覆盖率达到95%;全市250 个行政村中有98 个实现整村推进。孟州市农村改厕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舆论宣传放在首位

“厕所革命”也是广大农村、农民同旧习惯做斗争的一场思想革命。孟州市在改厕初期就把宣传作为首位工作,从“动员会”到“周一例会”,从“广播电视”到“田间地头”,从“党建活动室”到“农户家中”,从“给群众的一封信”到“农村改厕50 问”,就改厕益处、政策措施、技术规范等进行全方位宣讲。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在孟州市农村,改厕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广大农户的思想认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转变,进而对改厕工作给予了拥护和支持。

二、精心组织,协同推进

为稳步推进改厕工作,孟州市坚持把改厕纳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一级带着一级抓。成立市、乡镇(街道)、村三级领导小组,建立市、乡镇(街道)两级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推进会,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标准,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孟州市依据全市村庄的 不同地理、经济等条件,把需进行户厕改造的250 个村庄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的基础上,因村制宜推进厕所改造。

(一)并入城市管网模式

孟州市在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的城郊村,推广使用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厕所粪污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如大定办事处韩东村、段西村,河雍办事处太子村等11 个城郊村庄采用此类模式。

(二)污水处理站模式

孟州市在地势有一定落差的村庄,建设小型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站,采用将原农户厕池作为沉淀池或新建小三格,通过铺设管网,将粪污导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如槐树乡源沟村、谷旦镇康大义村等13 个村庄(17 个小型污水处理站)采用此类模式。

(三)大三格模式

孟州市在部分集体经济比较强的村,联户、联村建设大三格化粪池,该模式采用原农户厕池作为沉淀池,通过铺设管网,将粪污导入大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该处理模式简洁实用,无污无害,为孟州市首创,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农户满意率达到99%。如大定办事处庙底村、河阳办事处后逯村、城伯镇岳师村等22 个村庄(38 个大三格)采用此类模式。

(四)沼气池模式

对已建有沼气池并符合改造条件的农户,在保持原农户沼气池不变动的情况下,将户外厕所改到户内,安装水冲式厕具,粪污直接进入沼气池处理。

(五)小三格模式

西部岭区农户居住比较分散,或没有建设雨污分流管道和污水处理站的村庄,采用户建小三格模式。如槐树乡焦庄村、西虢镇湾村等80 多个村庄采用此类模式。

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坚决不搞“一刀切”,不但减少了工作阻力,还进一步调动了农户的主观能动性。

四、示范带动,以点带面

按照不同改厕模式,在每个乡镇选择1~2 个村作为试点,组织村干部、村党员、村民代表带头改,做给群众看,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带动整村改造,通过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形成“村有示范户、乡有示范村、市有示范乡”的良性推进局面。

五、多方筹措资金

农村改厕涉及千家万户,资金不足是一大瓶颈。在工作实践中,孟州市采取省、市、县、乡各补一点,集体和群众自筹一点的“五个一”筹资模式,有效化解了因资金不足工作难以运行的窘境。

六、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长效维护管理是确保改厕成效的关键。全市组织各乡镇(街道)统一购置抽粪车200 多台,根据村庄大小,组建专职管理、维护队伍,制定保洁、检查制度,对管理维护队伍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评比,彻底解决了农户改厕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改厕厕所革命粪污
浅谈农村改厕存在的问题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农村改厕成效与问题分析
逐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实效
三部委联合印发通知: 进一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实效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