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庙里的欢腾

2020-12-18关俊龙

记者观察 2020年34期
关键词:梆子剧种山西

文 摄 本刊记者 关俊龙

在汾河北边襄汾县北赵村北的土崖上有一座寺庙,叫做汾阴洞。它镶嵌在汾阳岭高深的黄土里,掩映在浓密的绿树丛中。其建造年代无法考证,有记载的最早的重修时间是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历清乾隆、嘉庆两次再修。

每个周日的下午是汾阴洞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四邻八乡的民间蒲剧表演艺术家、戏曲爱好者以及乐器演奏家们不约而同来到此地,短暂聚会,家长里短,一曲乱弹,唱尽人生悲与酸,几段曲牌,聊表世间奈何情。这些民间大腕年长的八十多岁,年龄最小的也五十挂零,十几里、几十里,骑着车,沿着乡间小路,越过茂盛的庄稼地,迤逦而来。在他们心里,戏剧已经成了天,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了。

在中国,民间戏剧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戏剧剧种。在山西,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戏”,临汾、运城还流行着眉户和豫剧,历史上还有许多诸如道情一类的小剧种。岁月如水,淘洗着戏剧,也淘洗着人。

在襄汾,类似汾阴洞这样的戏曲狂欢不止一处。他们都是一把年龄,几多折腾,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根据地,台下诉说着今朝,台上吟唱着古往的悲欢。

猜你喜欢

梆子剧种山西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第十次春节前夕考察 习近平为何探访山西这两个村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小剧种大舞台
新时代视域下沂蒙地区溜山梆子的发展与传承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