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7刘延峰周姗红刘晓斌张正祥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情导向临床

刘延峰,周姗红,刘晓斌,张正祥,李 婷

(1.延安大学医学院;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1 地方高校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护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理论、预防保健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护理专门人才。那么要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强,能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变化的应用型人才,仅靠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近年来,国家根据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一些与现代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医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各个学校也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鼓励广大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金课”、“课程思政”项目的建设工作,旨在深化教育改革,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的人才。

目前地方医学高等院校的课堂上还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备课——上课(实验)——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考试(考查)“四部曲”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自己是教学的主角,学生围着教师转。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通过阅读,学生能记住所学知识的10%,由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能记住20%,让学生看一遍教材后再口述内容,学生能记住30%,让学生边看边讲解原理,学生能记住50%,若教师能组织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并由学生向大家展示心得,学生能记住70%,若学生看过教材后亲自动手做,最后向大家展示劳动成果,学生能记住90%[1]。由此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难培育出能满足现代社会建设需求的合格护理人才。

2 研究导向型教学的特点

所谓研究导向型教学,就是整合线上和校园学习的优势,构造超现实的学习环境,以问题和现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塑造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行为、复杂心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可以看出研究导向型教学主要通过问题的构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从教师这里获取问题后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此探究过程中去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高层次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随着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学生会自觉地养成刻苦钻研与大胆探索的习惯,从而为后续进入临床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研究导向型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融入教学理念,是上好一堂课的灵魂。教学要设计,过去简单的备课已不足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那么,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就应有新的设计理念[3]。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之前唱独角戏的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的角色由以前的听众转变为主演,那么一部戏(课程)好不好看,关键还是要看导演(教师)“导”(设计)的水平高不高。设计包含了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

首先我们把急危重症护理学整个一学期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修改了教学大纲,拿出了完整的教学方案。其次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30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这就要求老师备课不仅要认真“备内容”,更要认真“备学生”,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了解学生应该是第一步,上课前我们就通过辅导员和其他已经上过课的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学情分析表。这样就为下一步教学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有的放矢的提问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

3.2 教学问题的设计

在开展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要组织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是核心环节。问题设计的好,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努力去思考、分析、梳理,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找到其中隐藏的科学道理,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力求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来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15个问题,问题在设计上遵循了以下原则:第一,以课程内容为核心,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尽量多设计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思维,为下一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体现出对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特点。第二,内容尽量真实具体、趣味性强、难易适中,但应有一定的挑战性[4]。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问题太简单了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问题太难了可能又会打击他们探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所以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我们遵循苏联发展心理学家Lev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就需要我们运用“摘桃子”原理。也就是说我们设定的问题让同学们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即:经过努力能达到目标。这里也就体现出了备课要认真“备学生”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的设计

要设计好课上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每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是讲授法(如概念、原理、结论)、演示法、练习法(如专业技能CPR)、讨论法、探究法、还是情景教学法(如问题、案例)。一学期、一节课的知识点(问题)用什么样的逻辑把他们有效地衔接起来才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在教学过程中PPT、板书如何设计,如何与学生开展互动,如何注意仪表教态,使用形体语言,是否用双语,如何把教学网站、参考文献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使学生超越教材而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探索和追求;如何把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如何把学科前沿动态和教材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的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延安精神及当前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理念,这些内容在上课前就应该设计好。这也体现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于一体的培养理念。

4 结果

在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中,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尤其是临床实际问题,其实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起点,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梳理、总结、演示等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应用护理基础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核心职业能力,笔者认为“研究导向型”教学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4.1 优化了教学内容,扭转了学习局面

传统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的内容比较缺乏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的有效衔接。笔者以学生将来临床应用为方向,根据现有教材的内容,参考其他相关教材、最新文献和专著,优化了教学内容。考虑学生今后可能在临床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选取相关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下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再也不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理论,要让他们觉得理论知识再也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可是有用的“武器”,是可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金钥匙”,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获得感。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传统的“要我学”局面就会转变为“我要学”。

4.2 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研究导向型教学中,老师不断提出的“息息相关”的问题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老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此过程中,老师真可谓是春分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则如雨后春笋、精进不休,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也有助于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对护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之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也就随之被取而代之了。

4.3 改进了考核方式,提高了评价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经常采用期末考试这种终结性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基本上也只看老师讲的水平,这样的教学评价可能只考虑了老师是否会“讲”,而没有考虑讲课的效果;所以双方得出的评价都可能是片面的。而在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更注重了过程性的考核,并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注重过程的考核就是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情反馈,首先,老师课堂上要经常通过问题的解决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或演示过程,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吃透。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态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能力)来给每一位学生打过程考核分。其次,我们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老师教学各个环节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则充分听取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学情分析会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我们每次都会根据会议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对后续课程教学做出相应的及时调整。最后,配合学情分析会的召开,还应专门制定学情分析表,从课堂氛围、仪表教态、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让学生给教师给予评价。学情反馈其实是考核老师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可以作为每位老师改进自己日后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师生双向互评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笔者已经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实践了三个学期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根据笔者的观察,研究导向型的课堂更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而且学生探究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在护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他们顺利地从桥的一端(基础理论)走到另一端(临床实践),很好地解决了大多数医学生“学校理论感觉学的都会,一到临床实践感觉什么都不会”的困扰。达到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会用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的,也有助于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强,能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学情导向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