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七星关区“菜篮子”市场当地蔬菜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7路彩红吴长友陆义邦卢永吉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菜篮子毕节市毕节

张 涛, 唐 义, 路彩红, 吴长友, 陆义邦, 卢永吉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西接云南,北毗四川,是毕节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当地蔬菜生产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产业,但发展水平,特别是当地品种蔬菜的供给与市场需求仍不匹配。为促进毕节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先后到黔西北农贸批发市场、创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星城农贸市场、新桂花农贸市场、合力超市、沃尔玛超市、众力佳诚超市、百汇超市等主要“菜篮子”市场,调研毕节当地品种蔬菜的销售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当地蔬菜销售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是销售对象不同。黔西北、创美等市场主要以大宗商品批发为主、零售为辅,辐射范围主要在毕节市内的七星关、金海湖、大方、纳雍、赫章等县区,以及市外的云南镇雄、四川宜宾等地。桂花市场主要以配送餐馆、学校等为主,零售为辅,二者分别约占总销量的80%和20%。星城农贸及合力、沃尔玛、众力佳诚、百汇等超市主要为零售。

二是蔬莱来源各异。黔西北、创美等市场销售蔬菜主要从四川、云南、贵阳、河北、内蒙古等地批发引入。星城农贸、新桂花市场主要由经营户直接在创美、黔西北2个市场集中采购后配送或分销。众力佳诚、百汇等当地超市所售蔬菜除极少部分通过农超对接由威宁、黔西、七星关区等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直接供应外,绝大部分通过创美、黔西北2个农批市场设立的配送中心进行采购后分销。沃尔玛、合力等超市由其公司统一采购配送,二者的配送中心分别设在云南和贵阳。

三是当地产品占比较低。2018年,以批发为主的黔西北、创美等市场当地蔬菜销量占比不高,前者全年销量8.8万余t,其中当地产品1.49万t,占比16.93%;后者全年销量超14万t,其中当地蔬菜1 000 t,仅占0.71%。以配送、零售为主的桂花、星城等市场和众力佳诚、百汇等当地超市,当地蔬菜销量占比不足15%;沃尔玛、合力等超市则由于当地蔬菜入场销售审批较难,几乎没有毕节当地蔬菜销售。陈二平辣椒是沃尔玛超市唯一的毕节农特产品;合力超市仅在2018年经多次协商后促销过水篝镇朝天椒约7 t,其他时间基本无毕节当地蔬菜销售。

2 当地蔬菜销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能不足

毕节市蔬菜种植目前以小农生产为主,近年来虽大力推广“村社一体”合作社发展生产,但相应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较少,并且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无法有效衔接市场,很难与农批、农贸、超市等销售主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市内土地相对破碎,制约规模化生产,仅威宁县蔬菜种植相对成规模,但总量不多、品种单一(白菜、白萝卜、莲花白),缺乏价格优势,收益不高,市场供给后劲不足。总体上,毕节当地蔬菜集中供货、持续供货和市场开拓能力均较弱。

2.2 生产标准化水平低

受客观环境和气候,以及蔬菜生产组织分散、种植方式传统的影响,毕节市蔬菜生产标准化水平低,导致其品质品相差,市场竞争力弱。同时,超市采购蔬菜存在一定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不仅对产品质量有要求,也增加了生产者的销售成本,进而制约当地蔬菜进入超市销售。

2.3 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低

一方面,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由于未对产品进行整理分级、加工、包装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同时,农户缺乏长期经营意识,其蔬菜生产销售行为易受单季市场价格影响,甚至部分存在以次充好、强买强卖、价优倒卖、不守信誉等情况,使其产品难以进入农贸、超市等专属市场。另一方面,现有蔬菜经营组织、生产基地等多处于起步阶段,且各自为营、组织化程度低,也缺乏配套的市场信息搜集、分析、预测和发布体系,在生产流通环节存在局限性和盲目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未能有效发挥其在蔬菜销售中应有的组织作用。

3 当地蔬菜销售提升对策

3.1 着力推进规模化生产

3.1.1 优选主打品种 立足当地环境和气候特点,结合蔬菜生产要素条件,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织金竹荪、毕节大白萝卜等地理标识产品和辣椒、香葱、冷凉蔬菜等重点优势品种等,科学制定毕节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优选主导产业、主打产品和主要生产区域。

3.1.2 推动连片发展 积极引导和推动优势主打品种规模化种植,坚持适度规模,打破行政区划,推动跨区布局、连片发展,重点围绕七星关、大方、黔西、织金等县区,建设高山冷凉蔬菜种植示范区。以500亩以上坝区和连片大田为主体,鼓励县区和涉农部门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用于投入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每个主导品种建成不低于33.3 hm2亩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分作物、分区域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种苗、良种繁育基地。

3.1.3 创新组织方式 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发展联合经营,通过企业带动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充分依托恒大集团援建力量,鼓励和推动错峰、错季生产,提高效益。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契机,与千喜鹤集团、江楠集团等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推动毕节重点优势产业集聚区和500亩以上坝区纳入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借助其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毕节农产品种植企业、基地开展产销对接、订单生产。

3.2 全面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3.2.1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立足市场需求,围绕全市主打品种分类建立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技术标准,并以主导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推广运用,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强化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以乡镇农技站为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为补充的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微信群、小程序等新媒体和远程教育等平台,提供生产、流通、销售全程指导等服务,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惩戒机制,确保相关标准得以落实,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3.2.2 提升主体诚信意识 通过农民(市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乌蒙号角·智慧列车”等宣传培训平台,教育和引导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并探索建立相应的诚信惩戒制度。

3.2.3 着力培优品牌 积极开展“二品一标”创建,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主体申报相关产品认证,对产品质量达到标准的生产经营主体赋予地理商标使用权,并支持其创建品牌。出台政策支持已获地理标识的品种开展规模种植,加速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品牌宣传力度。推进和完善市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质量监管监测制度,推动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3.3 大力优化销售模式与配套服务

3.3.1 优化销售模式 对于市内市场,进一步完善配送体系,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模式,支持向超市、机关、医院、企业、工厂等消费主体实行订单直供;在现有农贸市场合理设置自耕农蔬菜销售区,引导农户有序销售;探索组织市内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等生产主体到农批、农贸、超市等销售主体开展考察和产前对接活动,促进订单生产。对于市外市场,聚焦地方特色,特别是地理标识产品,积极举办展销会等专题营销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市外市场建立的营销联盟、分销中心和专销区(专柜)、直卖点等开展促销,积极推广网络电商销售,并主动争取和邀请帮扶单位为毕节农产品(蔬菜)联系销售渠道。

3.3.2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全面加强市内蔬菜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扶持和鼓励企业在现有的农贸、农批市场建立配套冷链设施,加快推进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与基地建设相匹配和功能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3.3.3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搭建全市农产品需求、价格等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与广州江楠市场等大型农贸市场的信息接入,并采取有效形式及时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及预测等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菜篮子毕节市毕节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春天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