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湄潭县茶园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020-12-17周开云王晓环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湄潭县蓟马植保

刘 霞, 周开云, 江 健, 王晓环, 陈 瑶, 吴 琼*

(1.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湄潭 564100; 2.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贵州 贵阳 550002; 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区,2020年在“全国重点产茶县”排位第一,也是贵州省现代茶业高效示范园区。2020年,全县已发展茶园4万hm2,其中投产茶园达3万hm2,无性系良种达99%以上,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3万hm2,有机茶园1.62万hm2,绿色食品茶园0.06万hm2。茶园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全县15个镇(街),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2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超过7万t,产值5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约106亿元。

由于茶叶种植面积大,生态化种植以来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情况复杂,而病虫害防治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农残控制难,基本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管理为主。管理人员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科学用药认识不足,常凭个人感觉和习惯用药、盲目用药,用药量随意加大,使茶叶农药残留累积,导致农药流失严重、利用率低,造成茶叶质量安全隐患;且这种个体经营的发展模式很难适应标准化、规模化的茶叶发展,还可能出现茶叶发展逆转的现象[1]。在贵州大学精细化工中心、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协作下,从2016—2020年,经过5年不断试验示范和摸索,探索出湄潭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优化集成,推广了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体系,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全程茶叶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并取得一定成效,推进了化学农药的零增长行动和减量增效,保障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1 主要措施

1.1 加强茶树病虫害精准预测预报

在茶叶采摘期间(3—10月)勤查全县茶叶主产区茶叶基地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及流行初期的病虫情报。根据笔者近5年来在湄潭茶叶主产区调查统计试验,茶树病虫害中虫害危害相对较重,而病害相对较轻[2]。茶叶主要病害有茶饼病、白星病、炭疽病、褐斑病、红锈藻病、紫纹羽病、芽枯病等,高海拔地区白星病尤为严重。主要虫害有白粉虱、黑刺粉虱、蓟马、小绿叶蝉、蚜虫、网蝽、茶芽瘿蚊、毛股沟臀叶甲、茶尺蠖、茶毛虫等。

1.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

1.2.1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在每年3月中旬,挂24 cm×40 cm黄色、蓝色粘虫板各20块/667m2,控制同翅目(小绿叶蝉、蚜虫)、缨翅目(蓟马)等无趋光性,但有趋色性的害虫。

3) 释放天敌昆虫。每年3月下旬,释放捕食螨控制螨害,释放密度70袋/667m2;每年5月上旬,释放异色瓢虫、螳螂、七星瓢虫控制蚜虫、粉虱、蓟马、小绿叶蝉等。

1.2.2 科学合理高效用药

1) 第1次施药时间。春茶采摘结束修剪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施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茶核·苏)防治茶树主要虫害(白粉虱、黑刺粉虱、蓟马)。

2) 第2次施药时间。夏茶采摘结束修剪后(6月下旬末至7月),施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控茶树主要病害(茶饼病、白星病、炭疽病、褐斑病、红锈藻病、紫纹羽病、芽枯病;施用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控茶树主要虫害(白粉虱、黑刺粉虱、蓟马、小绿叶蝉、蚜虫、网蝽、茶芽瘿蚊、毛股沟臀叶甲、茶尺蠖、茶毛虫)。

3) 第3次施药时间。秋茶采摘结束后(11月下旬)结合冬季茶园管理进行统一修剪,施用药剂石硫合剂封园处理,再用碧护6 g/667m2+安融乐6 g/667m2喷雾,增强茶树防病健株抗逆能力,降低白粉虱、黑刺粉虱、蓟马、煤污病等病虫害的越冬基数。

1.2.3 高效精准选用生物农药 在茶园病虫害暴发流行时,掌握防治关键时期,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优先选择植物源、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嘧定核苷类抗菌素、多抗霉素、氨基寡糖素、印楝素、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矿物油等)前期预防茶园主要病虫害。

1.2.4 加强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 采用“茶企+农户”模式进行茶树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如高原春雪茶业公司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将基地茶农纳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管理,茶园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秋季修剪、封园、施肥)由公司统一采购有机肥、生物农药、统一熬制石硫合剂,由公司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统防统治。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输尿管软镜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患者中的应用 …………………………………………王亚红(80)

茶企邀请植保技术专业人员对基地植保员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实行分片管理,自己对所负责区域的茶叶基地进行监管;勤查茶园病虫害发生动态,若病虫害发生危害较重,立即向基地负责人汇报,基地负责人再向植保站汇报。植保站技术人员到茶园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后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动态提出防治方案,基地负责人组织机防人员进行统防统治。基地茶农不得私自到茶园施药,且茶农间互相监督,发现有私自到茶园施药的,基地将不再收此片区域茶叶。

1.2.5 推广高效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超低容量静电喷雾器施药有用水量省、用药量少、作业时间短、能耗少、工效高等优点,是减少劳动力成本和农药使用成本的高效施药技术。静电喷雾施药时各种药液在静电雾化下可形成细微雾滴,在静电力作用下能使药液更好地吸附在茶叶表面,增加了药液的沉积量,药液分布均匀;同时,药液荷电后药剂活性提高,可提升药剂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效,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为传统施药剂量的1/3,用水量为16 L,可喷雾茶园面积坡地0.27~0.33 hm2,平地0.40~0.47 hm2。

1.2.6 利用手机微信平台指导茶企进行精准防控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建立茶叶绿色防控微信群,对湄潭县的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技术负责人、种植大户进行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在茶园病虫害发生流行期间,植保站技术人员随时调查茶园病虫害,并将病虫害图片及其防治方法及时发送到微信群,指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进行统防统治。

2 主要成效

2.1 摸清了茶树病虫害在湄潭县的发生消长规律

湄潭县茶树病虫害分布情况:南部镇(高台、新南、茅坪、石莲)主要是蓟马、黑刺粉虱、蚜虫、茶饼病、白星病;北部镇(复兴、西河、马山、洗马)主要是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棍蓟马、毛股沟臀叶甲、茶饼病、炭疽病;中部镇(湄江、兴隆、天城、抄乐)主要是白粉虱、黑刺粉虱、毛股沟臀叶甲、茶黄蓟马、小绿叶蝉、茶饼病、炭疽病、红锈藻病;且海拔超过1 000 m的茶园白星病尤为严重。

2.2 实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为切实保障茶叶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湄潭县开展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企业办基地为主体、植保技术人员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以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创建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培育一批实施主体,探索一套成功经验,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机制,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在示范区以生态调控(修剪)、理化诱控(安置黄板、杀虫灯)、生物防治(喷施生物农药、释放捕食螨)、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期施药、使用高工效施药器械)等绿色防控技术为核心,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五统一”的模式开展融合示范防治,通过实施融合示范工作,茶树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2.3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升

通过大力发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保障了湄潭县茶叶质量安全,2018年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区茶树上农药使用次数比非项目实施区减少3次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60%以上。每次选用植物源、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大大减轻了化学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了人类生存环境,降低了茶叶农药残留,增加了有益生物的数量,害虫数量大大降低,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

2.4 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2.4.1 茶叶基地 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茶叶基地提供以绿色防控技术为主的全程防治服务,能够减少因病虫害发生危害而造成损失,并能较好控制农药残留量,茶农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提高。茶园茶农每年交20元/667m2,由专业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茶农平均节约防虫防病费用超过300元/667m2。同时,公司以高于市场价平均4元/kg的单价进行收购,茶农平均增收1 500元/667m2以上,两项合计增收1 800元/667m2以上。

2.4.2 茶树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区 茶叶企业及统防统治企业在湄潭县植保植检站的指导下,引进了静电喷雾器,并组织机防队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静电喷雾器每桶水可喷0.33~0.47 hm2,每人每天可喷施2.67 hm2左右,不仅将药物成本降低到20元/667m2以下,同时缩减了时间和劳动成本,减少农药施用量60%以上,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达55%以上。

2.4.3 茶树非实施区 采用传统手动喷施,当时需要喷施2.5桶/667m2药剂(15 L/桶),每天每人仅能喷8~10桶/667m2,即每人每天喷0.20~0.27 hm2,不仅药物成本高达100元/667m2以上,且时间及劳动成本也高。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湄潭县茶园病虫害防治有3种模式:一是部分茶企基地,由茶叶企业组织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二是由专门的公司进行全程病虫害统防统治;三是少数茶农自行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传统化学防治成本相比,成本高,见效慢[2]。受传统思维影响,农户关注直接的经济效益,进行自行防治的,因涉及面广,用药指导难,农残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茶园施药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指导科学合理用药,选择高工效施药器械,优选植物源、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对不按规定滥用、乱用农药的茶农进行约束,让茶农间相互监督。

绿色防控技术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是各种技术的集成,要求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运用,很多措施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应加强当地病虫监测预报,由公司组织相应的技术人员灵活应用各项技术,加强农户的参与和学习。

4 结语

茶树病虫害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核心,以茶企+基地+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服务于茶叶产业,有利于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湄潭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过程中,集成推广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以茶企办基地为主,组建专业统防统治机构,茶农参与的模式进行经验积累,在湄潭县所有茶区进行推广实施。下一步湄潭县将加大对茶企和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并以茶叶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基础模式,继续探索蔬菜、水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猜你喜欢

湄潭县蓟马植保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蓟马的行为调控作用及其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
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响应比较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对捕食螨在蓟马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