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绿色防控策略

2020-12-17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稻曲病感病早稻

薛 波

(湖南省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稻曲病俗称青粉病、谷花病、丰收病、绿黑穗病等,为水稻穗期真菌性病害,只发生于穗部。近年来,受气候多变、水稻品种多样和栽培措施多肥等因素影响,稻曲病呈明显的区域性暴发特点[1]。稻曲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在杂交晚稻上常有发生,一般可致减产5%~10%,严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同时由于稻曲球中含有稻曲毒素和黑粉菌素,人畜过多食用被污染的稻米会引发慢性中毒,影响稻米食用安全。因此,为水稻稻曲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现将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 稻曲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1.1 病害症状

稻曲病的主要症状是在谷粒上形成稻曲球(病原菌菌落),穗上稻曲球数粒不等。发病之前无其他明显症状,因此该病只能在稻曲球出现后才能鉴别。稻曲病菌最先侵入颖花,在颖壳内不断形成菌丝小块。菌丝块逐渐膨大,使谷壳从内外颖合缝处裂开,露出灰白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孢子座聚集并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此时稻曲呈扁球形,比健粒大数倍,外包薄膜,表面光滑。然后灰白色包膜破裂,散露出黄色或墨绿色带黏性粉状厚壁分生孢子,不易随风飞散。最后稻曲球老熟,表面龟裂,外层墨绿色,中间层橙黄色至浅黄色,中心呈白色,风雨吹打易脱落。

1.2 发生规律

稻曲病以落入土中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壁分生孢子和菌核越冬。早稻病粒和早熟品种病粒也是本田晚稻或迟熟品种的侵染源之一[2]。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侵染花器破口处组织而染病。一般条件下,感病水稻植株开花后7 d开始出现稻曲球,20 d左右稻曲球体积达到最大,并在外围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发病历期15~30 d[3]。

2 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因素

2.1 天气条件

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如遇高湿、适温、日照少的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稻曲病菌的滋生繁殖,有利于稻曲病发生和发展,一般发病较重[4]。其中,持续降水和高湿环境会促进稻曲病菌孢子的形成和侵入[5];平均气温24~32℃稻曲病菌发育良好,26~28℃最适,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长[6];光照主要通过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来促进稻曲病的发展。此期如遇高温干旱,发病轻或不发病。一些山区发病较重,也与雨多雾大露重日照少有关。

2.2 水稻品种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品种感病趋势一般表现为糯型品种>粳型品种>籼型品种,晚稻>早稻,杂交稻>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7]。田间调查发现,矮秆、大穗、密穗、叶片宽而角度小、耐肥、密植型品种一般发病较重,常规早稻发病较少。

2.3 栽培管理

种植密度、连作、肥水管理等栽培管理措施不一会形成不同的田间小气候,从而影响稻曲病的发生流行。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与稻曲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氮肥、磷肥施用量增加特别是后期氮肥量的增大更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与流行[8]。同等栽培条件下,保水保肥差、有机质含量低的砂性土壤发病较轻;保水保肥力好、有机质含量高、施肥量大、土壤肥沃的绿肥田和油菜田发病较重。

水稻播期、插秧期偏后或移栽密度偏大,稻曲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淹水、串灌、漫灌或排水不良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9]。一般早稻和晚稻连作处理的病株率会高于轮作处理。

2.4 菌源

菌源是稻曲病是否发生的先决条件,其菌源数量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一般上年发病田块,第2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并且田边四周、近水口处发病较田块中间重。带菌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成为新病区的初侵染菌源。

3 稻曲病绿色防控措施

3.1 精选品种

常规水稻种避免病田留种。进行盐水选种,利用浮力把好种子和坏种子分开。购买稻种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品种,减少田间自然发病机会。

3.2 减少菌源

播前结合防治水稻纹枯病,打捞浮渣,撒石灰、深耕翻埋菌核,减少田间菌源量,也可利用微生物制剂降解田间菌核、改善土壤,减轻稻曲病的发生。同时结合恶苗病、稻瘟病等其他种传病害进行种子消毒。穗期发病时及时摘除并销毁病粒。对水稻穗部进行套袋以减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3.3 健身栽培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慎用穗肥。疏通沟渠,避免串灌、漫灌、淹水,浅水勤灌,水稻生育后期见干见湿,勿使稻株贪青晚熟。提倡水旱轮作,改变病原菌的宿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稻曲病的发生[10]。

3.4 科学用药

适期施药是防控稻曲病的关键,应加强对水稻孕穗抽穗期天气情况的监测,综合考虑田间小气候和品种感病的影响,提前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11]。对感病品种和老病区稻田,推荐在水稻破口前7~10 d施用生物药剂预防。然后根据天气和病害发生情况,可增加施药次数,调整药剂品种,以提高防效。

推荐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井岗·枯芽菌、井冈霉素·低聚糖、井冈霉素和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氟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低毒、安全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稻曲病感病早稻
白粉病对葡萄叶片光谱反射特征及叶片生理的影响*
早稻迎丰收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与番茄颈腐根腐病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开发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3种杀菌剂防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早熟树莓‘波拉娜’在阜新的试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