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CT 诊断及其影像学表现

2020-12-17周利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脓肿肿块影像学

周利娟

(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500)

肝脓肿是临床实践当中常见的一类肝脏化脓性病变,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影响引起的,同时该病也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在得不到及时的对症治疗时死亡率可达30%[1]。在典型的肝脓肿疾病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经检查可见其中央均匀液化的坏死区,同时典型肝脓肿病灶周边存在着明显的“双靶征”、病灶内积气等,这些特征性在CT 检查中有着良好表现,因此典型肝脓肿通过CT 技术即可准确加以诊断。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肝脓肿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典型肝脓肿患者比例开始增加,尤其是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复杂多变,这对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带来很大难题,其误诊率较高[2]。有研究显示,不典型肝脓肿缺乏“双靶征”、病灶内积气等CT 特点,且患者脓肿内多灶性液化坏死区、未完全液化区容易混淆而导致早期不典型肝脓肿容易被误诊成肝癌等疾病[3]。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CT 表现以及诊断,本文对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50 例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CT 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希望通过对诊断过程的再次总结,能够进一步提高早期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与鉴别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50 例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50 例患者中共有32 男患者、18 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 ~70岁,平均年龄为(53±1.23)岁,平均病程为(6.52±1.47)d。50 例患者中,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烧、乏力、腹部疼痛、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等。

1.2 方法

对所有50 例患者全部进行CT 扫描检查,其手段包括实施CT 平扫以及实施CT 增强扫描。在对患者实施CT 扫描时,所采用的的仪器为飞利浦16 排螺旋CT。扫描时将CT 机的扫描层厚与层距均设置为10mm,患者接受扫描前口服500mL 1.5%~2.0%的泛影葡胺。检查过程中,先对患者实施CT 平扫,平扫后再注入碘对比剂实施CT 增强扫描。

在选择扫描范围时,其顺序为自肝右叶顶部至肝下角进行扫描,后再实施5min 的病灶回扫。利用CT 扫描时首先要对患者病变部位、病变数量、病灶外形、病灶密度、病变部位边缘及内部结构等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再对病灶强化、病变时间、病灶周围肝组织增强情况等进行分析。

在本次CT 检查研究中,全部的50 例患者都接受了CT平扫及CT 增强扫描,此外共有10 例患者接受了2 次以上的检查。

2 结果

2.1 病灶分布以及病灶大小

在对所有50 例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CT 检查时,对其病灶分布进行统计,可见病灶位于肝右叶的病例为35 例(位于肝右前叶的患者为21 例、位于肝右后叶的患者为14 例),病灶位于肝左叶的患者为15 例;另外病灶单发的患者为33 例、病灶多发的患者为l5 例,病灶为弥漫分布的患者为2 例.

此外,检查可见所有50 例患者的病灶直径范围在2.1 cm ~11.3cm,平均范围为(5.91±2.43)cm。

2.2 CT 表现

2.2.1 CT 平扫表现

在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CT 平扫检查时,可见其表现主要为肝内低密度肿块,该肿块的密度与肝组织相比较低,但其密度明显高于液体密度,大部分患者的病灶具有中央密度低、病灶周边密度高的特点。

CT 平扫时,可见所有患者的病灶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化且CT 值明显升高,部分患者还可见肝内胆道扩张、积气等情况。此外CT 平扫时还可见部分患者病灶表现为边缘模糊,其与肝表面相接触部位存在较明显的局部外凸等。

2.2.2 增强扫描表现

在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检查时,可见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患者肝内低密度肿块呈现出不同程度非均匀强化情况,在CT 增强扫描下病灶的直径小于CT 平扫时所得到的病灶直径,此外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与正常组织有着分界不清的特征,表明CT 增强扫描有“肿块缩小征”。

(2)在CT 层面增强早期,可见患者正常肝组织有明显的强化情况,同时可见门脉期强化存在消退的情况,表明CT 增强扫描有“边缘强化征”。

(3)利用CT 增强扫描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检查时,可见患者病灶存在不均匀强化、分隔明显等特点,同时还伴随着多个小环状强化出现,表明CT 增强扫描有“簇状征”。

(4)CT 增强扫描时早期不典型肝脓肿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在延迟3min ~7min 后可出现清晰的强化表现,此时还可见病灶直径与平扫时病灶直径相比较小,表明CT增强扫描有“延时强化征”。

3 讨论

肝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肝脏化脓性疾病,该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体中。肝脓肿有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患者发病时往往出现乏力、打寒战、腹部疼痛、肝区疼痛等,若肝脓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肝脓肿实施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十分重要,对于肝脓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典型的肝脓肿实施诊断较为简单,但由于而不典型肝脓肿患者一般经历了肝脓肿早期、肝脓肿恢复期、抗生素治疗期等,患者在发病后后体内的免疫系统出现抑制情况等,这导致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难以精确实现[4]。如有研究认为,典型的肝脓肿由于有着较为显著的检验指标,在利用影像学检查时准确性较高,但对于不典型的肝脓肿而言,其特征与肝癌较为类似在利用影像学进行检查时有可能出现误诊[5]。

在本研究中,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CT 平扫检查时,可见肝内低密度肿块、病灶中央密度低于周边密度、病灶边缘模糊、病灶局部外凸等明显表现;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CT 增强扫描检查时,可见肿块缩小、边缘强化、簇状特征、延时强化等显著特点。说明CT 平扫在诊断早期肝脓肿时不具有特殊性,诊断准确不足;CT增强扫描在诊断早期肝脓肿时具有特征性,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由于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病情较为复杂,因此在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实施确诊时比较困难,在利用CT 平扫检查时往往只能对脓肿的基本形态进行表现,对于脓肿的本质特征难以深入体现,因此CT 平扫对早期不典型肝脓肿诊断准确性不够。而在利用CT 增强扫描对早期肝脓肿患者实施检查时,能够对病变的脓肿部位进行内部结构的呈现,将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特征性加以显著表现,保证了诊断过程的准确性,这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确诊,从而能够给予患者及时正确的治疗。因此,CT 增强扫描已经成为了临床上对肝脓肿患者实施检测的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6],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脓肿肿块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