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和合”职教文化 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育人实践

2020-12-17□成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职教育人职业

□成 洁

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劳动者素质,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共建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有机融合,非常重要而迫切。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机电高职”)借鉴“和合”传统文化理念,创生和合职教文化理念。[1]2009 年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特质创生了“和合”职教文化理念,提出“和治理”及“合发展”的文化建设构想。[2]力求将文化建设与教育生活有机融合,丰富充实职业学校文化,积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一、“和合”理念:内融于心,凝聚精神

“和治理”即学校治理之道,包括: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教员、学校的和衷共济,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合发展”指向学校图强之策,积极构建“家校行企”多元合作,探索生活与教育合一的育人模式、“做学教研”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研践悟”合一的教师团队发展模式。

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职教育人初心,建设涵育“和合”职教文化。办学治校坚持以文育人,积极为社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统合,学校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和谐共进。“和合”理念,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同,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及行动指南。

二、“和治”制度:固化于制,育长效机制

学校在立足校内外多元主体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兼顾内外和谐融合的发展态势,构建“以激励凝心聚力,以约束制约诫勉”的“和治”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和合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3]

(一)构建开放治理体系,形成治理合力

基于协商治理机制和共赢治理目标,学校主动对接家长、行业、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构建包括理事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工会制度、教代会制度等在内的开放式治理体系,同时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职衔接办学等举措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理事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则有效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完善学校章程制度,构建扁平化治理体系。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经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讨论,确定学校核心价值理念,明确学校章程、一训三风,并具化成五条价值准则及教师守则和学生守则。定期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规范“校徽”“校旗”等十余项特色标识的认定和使用,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诠释学校文化内涵。

(三)健全民主监督体系,巩固治理成果

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的教师自治制度,强化教代会职能,切实推进教师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优化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班级、系部及学校三个层面的家委会,构建扁平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家校共建新机制,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同盟军;完善学生自治组织,完善权利诉求渠道,建设“我与学校共发展”的学生参与治理机制,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建立由行业、企业、社会等参与组成的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构建开放评价体系,自觉接受社会评估督导,促进形成治理长效机制。

三、和美环境:外显于形,厚植人文氛围

“和合”理念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积极推进校园建设,力求将文化建设融入日常教育生活,同时让日常教育生活负载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教育生活的对接与融合。

(一)融入核心价值理念,建设文化校园

学校于2012 年进行校园改造,力求将“和合”“匠心”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校园每一个角落。

对校园各功能版块按主题重新设计。整个学校的版图犹如一枚熠熠生辉的金钥匙,寓意“追求梦想,开启未来”;建设以“和德”为主题的机电之基文化广场、以“和融”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以“匠心”为主题的实训教学区、以“和雅”为主题的宿舍生活区、以“和健”为主题的体艺活动区。

对楼宇和道路进行命名,融入新时代工商精神。“锡商大道”与“君远大道”遥相呼应,“致用楼”“致远楼”“致知庭院”“力行广场”等命名暗合校训三风,给人以鲜明的启示。而“大家共同来做一件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等标语发人深省,激励全校师生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出发,践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结合地域文化,重点建设与“锡商精神”一脉相承的君远楼群。“君远石”清逸俊秀,“君远林”郁郁葱葱;“君远科技楼”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示范性实训基地,“唐君远纪念室”“唐翔千纪念室”被授予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草木传情,砖石细诉,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每一个人。

(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涵育人文氛围

学校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风向标,发挥优秀文化示范引领作用。

以优秀经典指引成长。每年开展“校长荐读”读书征文活动,帮助师生走近名家名著,也让其间蕴含的思想精髓经由读书笔谈的形式播种成长,进一步凝聚共同的理想信念。

以职业精神引领发展。结合职业学校特色,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培植“追求卓越,技报天下”的责任文化。学校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主动吸纳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校企文化对接的文化场域,推行“7S 管理”,全面培育综合职业素养。

以杰出榜样激励成长。学校“劳模大讲堂”“功勋教师评选表彰”“感动机电十佳学生评选表彰”等活动已成为品牌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宣讲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引导鼓励在校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在榜样的激励下积极规划职业生涯。以榜样为标杆,学校上下构建起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师生共同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感受成长的幸福。

四、“和合”发展:践之于行,彰显职教品质

学校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将文化建设与教育生活有机融合,促进学校和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家校行企多元合作,协同育人和合发展

“和合”发展体现学校开放的胸襟和开拓的精神。积极开展“家校行企”多元合作,构建包括理事会制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在内的开放式治理体系,聚合多方,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大职教体系。

注重国际交流,培养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学校按计划组织教师参与出国研修提升培训项目,校内建有德国歌德课堂伙伴学校项目、NIIT 合作项目等,并与德国诺伊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瑞典库勒高中等长期建有交流互访合作关系。国际交流促进了多国文化交流,提升了师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学校实现“全国领先、世界水平”职业学校的目标愿景奠定基础。

(二)学研践悟团队合作,师德立魂聚心发展

以师德培育为中心,凝聚文化认同。提出“为人师表、敬业乐群”的质朴教风,围绕“师志、师品、师风、师业、师学、师心、师仪、师纪”形成师德标准,规范师德行为;开展“功勋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学习先进典型,升华师德品格。

以团队成长为目标,构建“学研践悟”教师发展模式,建设名师成长的文化栖息地。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坚持注重团队协同发展,构建多维培训体系,实施“青蓝工程”“二十名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校企联合工作团队”等专项师资培养工程,促进教师优势互补、团队协作、终身发展。

(三)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匠心筑梦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学生“追求卓越、技报天下”的职业精神,增强“制造一流产品、争做大国工匠”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晰学业成长规划:低年级“敢于立梦”,通过入学教育、道德品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立品做人、树立技能成才的志向;中年级“勤于追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技术能力;高年级“勇于圆梦”,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增加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文育人,对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一线实践层面进行解读和呼应,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机电人,培育了具有工匠精神的职教学子。

猜你喜欢

职教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职业写作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