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十个问题

2020-12-17夏胜先刘万伦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本心理健康心理

□夏胜先 刘万伦

一、导言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而自主开发的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课外心理健康兴趣活动课程和校外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称。[1]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大多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来说是很难的。因此,有必要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明确的十个基本问题

(一)明确什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Site-based Curriculum)。即课程的全部建设,包括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都是以学校为基地,在学校内部进行的。

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即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条件和优势,根据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特点等进行。

以学校为主体开发的课程。即强调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本校的广大教师。

以满足本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为主旨的课程。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个性化的开发,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2]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精神,以学校为基地,结合学校的性质、特色、条件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心理健康教师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与结果。[3]

(二)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教师成长的角度看,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学校的角度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呈现学校的办学内涵,丰富学校的课程类型和内容,使学校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012 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同时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

目标与结果是密切联系的,但又不完全一致。目标是在活动之前就已经确立,而结果是在活动之后才能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显性的,如课程方案、教材、文件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的,如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的成长、学校地位的提升等。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是什么

为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制定方案、培训教师、课程实践、反思评价。

1.制定方案

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应该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校本教材)、课程实施方案(教案和活动方案)、课程实践活动与练习材料、课程评价指标与细则、课程管理文件与制度等。

2.培训教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知道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以及如何落实校本课程,为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既包括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也包括落实课程的教师;对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要使他们了解课程开发的原理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对于落实课程实施的教师,要使他们了解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如何实施该校本课程。

3.课程实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本和方案是否有效,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课程实践是根据所制订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的,是在一定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可以是试验性的,也可以是比较正规的;可以是短时间阶段性的,也可以较长时间的(一学期或一学年);课程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学科教学型的,也可以是活动型的,或者其他形式;课程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4.反思评价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方案的实践效果需要进行反思与评价,以发现问题,便于修正。反思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和理念、计划、措施、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评价的主体包括校本课程开发者自身、学校管理者、专家、教师和学生等,评价的类型有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通过反思与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成为更符合本校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方案。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谁

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是校内人员,有的强调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的结合。在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多数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主要是心理教师,这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倡导全员参与,即所有教师都参与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校长或者分管教学或科研的副校长担任开发小组的组长,由具体负责学校教学的教导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教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年级组长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部分教师作为小组成员,组成一个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及校本课程方案的编制、解释、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聘请1—2 名课程论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参与进来。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有哪些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层面来分析,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环境模式四种,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利弊。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包括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强调知识和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把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与教学过程统一起来。实践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课程理论专家施瓦布。实践模式追求课程的实践兴趣,并强调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集体审议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按照学校本身的特点和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模式,或者将两种或多种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灵活实施。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学科课程;以经验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活动课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问题课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形式应该以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为主,以学科课程为辅(而不应该是以学科课程为主)。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哪些

课程开发的内容服从于开发目的,同时依赖于学校的条件和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有的比较简单,只是教材的修订、选编或者新编,有的则比较复杂,包括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有的甚至还包括对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12 年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当然,各个学校可以依据办学理念、特色来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如生命教育、绿色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取决于课程开发的目的和内容的复杂程度。根据学校组织管理的现状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应该包括以下八个环节: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学生和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评估;拟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材料与方案;对课程方案进行宣传、解释与实施;对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原订的目标、方案进行反思、修订;实施、检验、评价与完善新的课程方案。[4]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依赖哪些条件

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该工程的完成需要依赖许多因素。课程开发的首要条件是人,因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与评价,都离不开人。其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实验室、心理活动室、图书馆、心理测评工具或软件等。再次,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件、规章、课程安排、时间安排、评价体系等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此外,还需要有其他一些支持条件,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领导在思想和政策上的重视,教师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的支持,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支持,甚至要得到学生家长、社区的支持等等。

(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主体,一般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学校,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以及课程方案进行评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性评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最直接受用者——学生,是最有权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人选。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方案、教材、实施的过程、结果等方面,为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心理测量、教学观摩、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

(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要求。

以校为本。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开发出适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课程。

以学生心理发展为本。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在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方案制定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如中学生正经历着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上,要针对中学生自我成长、同伴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问题,获得健康的发展。

切实可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要考虑到可行性的要求。因为校本课程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缺少这些条件,校本课程开发难以实施。

团结协作。这里的团结协作包括课程开发人员、授课教师集体、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课程开发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可以保证课程开发材料的质量,而授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主要表现在教与学方面,可以保证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不一样,因此,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根据本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上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目标、任务、主体、模式、过程、内容、结果、评价和基本要求等十个问题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目的是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亦可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开展研究和实践。

猜你喜欢

校本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心理感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