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书屋+”文化合作业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

2020-12-16聂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聂敏

[摘要]农村书屋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平台。本文探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村书屋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全国文明村福建省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农村书屋建设为例,研究探索“+农村书屋+”文化合作业态,以期推进农村书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发展,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关键词]农村书屋;文化振兴;合作业态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乡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支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县级图书馆、农村书屋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农民普及知识、提升道德文化素养的重要功能。时下,农村书屋资金有限、资源不足、资产闲置、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农村书屋创新实施“+农村书屋+”文化合作业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硬件软件刚性瓶颈,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成为图书馆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 乡村文化振兴的要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核心和深刻内涵在于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对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世界,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和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所代表的是农民群众辛勤耕耘、勤劳善良的价值观。乡村文化振兴关系到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带动力、生长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2农村书屋的现状

农村书屋是农村文献信息的重要集聚场所。广大农户通过农村书屋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信息,不仅能够与时俱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能够紧跟科技步伐催生内生动力,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但是,农村书屋也逐步显现出“有人没书”、“有书没人”、“人单书乱”等现实短板问题。

2.1 “有人没书”,规划不够细致

据统计,笔者所在的将乐县,2012年就实现全县所有135个行政村农村书屋100%全覆盖。到2019年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45%的农村书屋基本丧失应有功能;50%的农村书屋“门前冷落”,形同虚设;仅仅不到5%农村书屋有人问津。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系统性,在农村书屋建设过程中,不少地方没有深刻把握应有之义,甚至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找几本书、放几份杂志、堆几种报纸,就算完成建设任务;二是缺乏科学性,主要是没有从当地农村群众实际需求,导致所购买的图书、报刊成为应景性摆设,出现“上热下冷”、供需严重不匹配现象;三是缺乏延续性,部分乡村对所需要的书籍,没有像抓项目建设那样挂图作战,没有像抓产业发展那样超前规划,缺少购买书籍的中长期计划,致使书籍种类五花八门。

2.2“有书没人”,书籍不够实用

“阅读成就精彩人生,知识构建和谐世界”。农村书屋是解决农民读书难、借书难的重要制度安排。但是,农村书屋书籍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却是事实。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爆炸性发展,碎片化网络阅读因其便捷性和廉价特征迅速占领阅读高地,纸质阅读已经萎靡至个人阅读量的10%以下;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年轻人大量涌进城市,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妇、幼,大多没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三是有的书屋图书破损,版本陈旧,更新不及时,难以吸引群众眼光,从而导致看书农民不多乃至无人问津。

2.3“人单书乱”,管理不够专业

有些农村书屋书籍比较丰富,农民也愿意到农村书屋看书,但是,农村书屋在“购书、管书、用书”等环节有待改善。书籍添置一味等着上级图书馆配送,乡村自行购买群众需要的图书的意愿不强,图书与农民的阅读需求适配性差;书籍摆放杂乱无章、乱堆乱放,致使读者阅读焦虑心理;书屋管理,基本由村两委干部顺带照看,人员力量单薄,更没有图书管理专业技能,村民借阅甚至不用台账登记,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3常口村农村书屋建设情况

福建省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这一系列的荣誉背后,农村书屋作用不容小觑。长久以来,该村以农村书屋为主线,不断探索文化合作业态建设。

3.1 建设定位准

设立面积102平方米的独立书屋,按照标准设置标识,健全书架报架、阅读座椅,配齐电脑、电视、音像制品等电子设备,馆藏书籍2万多册,共接受各类捐赠书籍达1.5万多册。该书屋建设从建设开始,就挖掘到政策深意,将其定位成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书屋建设标准高。

3.2党建引领好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深入常口村调研并作出了重要指示。近年来,该村支部书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领村党支部、全村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新思想写入村规民约,修建党建展馆,形成新的文化业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党建馆与农村书屋融為一体,从而将党的建设最新成果与传统乡村文化融合,农村书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3.3并肩其他文化阵地同步发展

农村书屋与其他文化阵地做到同步建设、平台共享、文化互补、并肩发展。针对老年人文化需求,把闲置的村幼儿园场所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针对青少年需求,在全县率先建设村级户外标准游泳池、篮球场;针对农村妇女健身需求,购买音响设备,改建室内、室外两个广场舞健身场所,农村书屋的文化元素都参与其间。

3.4携手精神文明创建造浓氛围

常口村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农村书屋不仅与学校合作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还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如在全县率先举办村级联欢晚会,营造尊师重教、文明村风浓厚氛围,读书意识深入民众骨髓。全村共有大学生13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平均每8名村民就有一名大学生。

3.5搭乘信息化技术转型升级

之前,农村书屋选择人员较为聚集的中心户,把有关书籍精准推送到农户家中。而今,中心户积极推广三明市新建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三明),传授信息化应用技术,全村1062人中实名登录的就有810人,占比76.30/0,基本实现村民“能上尽上”,同时,引导村民将本地资源向上推介,不断充实本村数据库。

4“+农村书屋+”文化合作业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等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丰富农村书屋的内涵和外延,创新“+农村书屋+”文化合作业态,提升农村书屋效能,健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机制。

4.1建设“农村书屋+党建引领”机制

建好农村书屋,是为民办实事的好项目,是民心工程;是重建社会新人的大项目,是德政工程。“群雁高飞头雁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好农村书屋的关键,村党支部统揽全局、科学规划,才能形成村党支部与农村书屋相结合而产生的1+1>2的效应,建好农村书屋就有向心力。

4.2建设“图书馆+农村书屋+文化阵地”机制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图书室”。县级图书馆、农村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要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强供需对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4.2.1实施“图书馆+农村书屋”

拥有相当数量、能够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藏书,是办好农村书屋的基础条件。要着力推动农村书屋和县级图书馆互联互通,从原有的农村书屋建设建设,转型为重点推进图书馆(农村书屋)总分馆制建设、结对帮扶共建工作,推动共建共享。

(1)定时轮换,充分发挥现有书籍的最大效益。县级图书馆要根据农村需要,配置适合一般农民群众“胃口”的书籍并发挥其最大效益。2019年,将乐县图书馆争取专项经费47万元,为全县13个乡镇各配送流动图书1000册。这批流动图书每季度在各乡镇轮换一次,通过图书流动,让基层每个乡镇都能享受到所有1.3万册流动图书的滋养。这一举措充分发挥有限书籍的最大效益,使农村书屋更好地发挥了服务功能,为总分馆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因地制宜,紧密上下隶属关系并强化业务指导。2020年,将乐县图书馆要求每个乡镇至少申报1个分馆,2个服务流动点,做到先行先试,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分类指导,逐步推开。同时,安排县图书馆员经常性现场指导各个农村书屋的建设和管理,从书籍登记、录入、分类,到收引、检索、上架,手把手指导村管理员每一个环节。

4.2.2实施“农村书屋+书籍配送工程”

2007年开始,全国铺开“农村书屋”工程。原有农村书屋标准,难以适应当下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图书在农村还不丰富,急需整合各类资源,努力为农民提供实用书籍。

(1)社会资源要整合共享。农村书屋仅靠上级拨款、靠图书馆配送书籍,远远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相关项目统筹起来,及时推送涉农书籍到乡村,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建立组织部、文明办、农业、林业、水利、卫健、教育等部门对口帮扶共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助。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农村书屋软件及时更新换代。

(2)个性书籍要精准推送。乡村可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选择责任心强的农户作为“宣传中心户”,及时把最新成果的书籍推送到农户家中,实施精准配送行动。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通过“百姓点单”,开展“墟日阅读”等活动;设立乡村“图书角”、阅读触摸屏、微信图书馆、数字阅读讲座等,以阅读促引领,使全面阅读落户扎根农村,个性化阅读走进农户。

4.2.3实施“农村书屋+文化阵地建设”

对接农民群众需要,抓好文化综合阵地建设,改变农村书屋单一化格局,是发挥农村书屋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乡村要根据不同群体需求,满足老年人读书文化需求,新(改)建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好电视室,完善好老年人棋牌室、门球场、器乐室等设施;满足青少年户外运动锻炼需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桌)、游泳池等体育活动场所;满足中老年妇女健身需求,配齐配全健身路径,建设室内室外广场舞场地,使得农民群众远离庙堂、远离牌桌。农村书屋主动介入参与其间,搭建起乡村文化活动舞台,巩固提升乡村文化综合平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阅读学习、交流信息、讨论时事的重要阵地。

4.3实施“农村书屋+精神文明创建”

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是办好农村书屋的目标所在。

(1)持续开展创建活动。乡村要强化教育引导,持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孝道文化的传承及“三好”、“五好”家庭評选表彰活动,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评选表彰活动,使群众学有方向、做有榜样。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可以在农户家挂牌表彰,也可在农村书屋张榜公布、表彰示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2)精神文明从小抓起。乡村要尽可能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品类,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深入少儿内心。可以设立教育基金,同时在农村书屋设置“学优榜”,激发少年儿童学习向上动力。

(3)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群体的作用,农村书屋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对村民具有召唤力的村级联欢会等村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

4.4实施“农村书屋+数字化建设”

农村书屋为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从以文献为中心向以农户群众需求为中心转换,是新时代农村书屋的必然选择。农村书屋应搭乘各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打造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平台),实现转型升级。

(1)满足农民电子图书服务需求。e平台要建立针对农业服务的特色数据库,进行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建立新型的咨询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指导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多元化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精准”的好处。

(2)满足农民了解各级政务需求。e平台要将政府部门共享的文字资料制作成页面精美、阅读方便的电子书,供市民免费阅读,为全面阅读提供基础性设施和关键性保障,提升共享资料的阅读体验。

4.5实施“图书馆+农村书屋+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农村书屋管理服务是重要前提。培养一支想服务、会管理、懂技术的人才队伍不可或缺。

(1)方便有心人。在乡村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由乡村大包大揽包办农村书屋不现实。这就需要创造条件方便愿意服务、善于管理的有心人参与,鼓励、引导、支持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按照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积极参与农村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2)引进“数字人”。从传统的农村纸质书屋到新时代数字书屋,既是农村书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更是新时代农民读书方法与思维模式的转变。要培训县、乡、村三级图书管理员人工智能化思维观念、数据技术应用管理水平。要开展对农民的数字阅读培训,让群众认识数字阅读,增加农民群众阅读智能化和可选范围,让农民成为有文化的新农人。

5结语

农村书屋不仅仅只是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它还担负着“三农”工作的其他很多社会功能。创新实践“+农村书屋+”文化合作业态,对农村书屋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农村书屋新的文化空间与新的生活空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和谐、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已经成为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3.

[2]金武刚.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06).

[3]黄家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华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