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课准备活动的设计实施

2020-12-16朱杭锋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垫子动作游戏

朱杭锋

2019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杭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规定教材内容为四年级第一课时“滚翻”,基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了“后滚翻”4个课时。笔者对后滚翻动作可以简单理解为蹲撑推手、团身后倒、反手插肩、支撑推地成蹲撑4个组成部分,其中二次推手的動作质量决定后滚翻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蹲撑推手、团身滚动等动作在三年级“前滚翻”教学时已进行了多种方法的练习和强化。因此,把翻臀推手设计为第一课时解决的重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对于技巧课的热爱?如何把翻臀推手的动作渗透引入到准备部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基本部分解决教学重难点起到辅助作用。当然,如何设计出新颖有效的练习方法将成为准备活动最为关键的一大展示亮点。

笔者从建构单元参加选拔赛,到代表区级参加市级赛课,参与磨课期间进行了三次尝试、三次行为跟进、三次反思推敲的心路历程,从而收获了不同寻常的活动思考经历。现对此次课堂准备活动的设计历程进行梳理,把设计意图进行总结与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设计与跟进历程

(一)初次设计

1.初衷与效果:玩出激情与气氛

全班学生成一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穿插游戏“喊数抱团”进行热身。在跑的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起到充分热身的作用。教师先后发出4个动作方法口令:第一个是高抬腿动作方法的口令“高高高,抬抬抬,膝盖高抬我最棒”;第二个是后踢腿动作的口令“摆摆摆,踢踢踢,踢到臀部我最行”;第三个是低头含胸团身动作的口令“团身紧是圆球,老师来检查你圆不圆,抱一抱,真的圆”;第四个是团身肩上翻肩动作的口令“团身紧,掌外翻,掌朝天,向上推”。然后,教师口令引导学生以团身抱膝姿势做头部运动,接着团身后倒以背部触垫进行头颈拉伸(表1)。

2.分析与反思:有热闹无抓手

本课准备活动的设计有慢跑有游戏有徒手操,经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热闹活跃,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练习的主动性高涨。但经过课后思考发现,专门性准备活动设计与后滚翻教学的重难点没有发生进一步的联系,铺垫的作用及意义毫无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准备活动处于孤立的状态,毫无抓手。

(二)二次尝试

1.初衷与效果:融入特色与趣味

笔者结合钱塘江地域特色,巧设游戏“扬帆起航”,作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当教师喊“扬帆起航”,学生在篮球场内自由“划船”,当教师喊“抢潮头鱼”,学生“划船”抢摆在两条边线上的排球,抢到球的学生“划船”至中圈“登岸”。教师通过语言提示,激发学生的“捕鱼”热情,用小垫子当船进入场地,可以采用双手推垫划、双膝跪垫用手划、仰卧靠垫四肢划、俯卧靠垫四肢划等多样的划船动作,让学生的四肢力量得到充分锻炼,发展体能。专门性准备活动则安排了游戏“不倒翁”,教师喊“倒”,学生后倒,老师喊“立”,学生站起。通过该游戏让学生体验团身紧、第一次推手动作对团身后倒直体起动作的帮助。教师可设问:“如何借助手臂的推力,加快直体起?”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引申到肩上反手插掌的教学重难点(表2)。

2.分析与反思:有结构无侧重

本课准备活动的设计源自当地的围垦特色文化,笔者结合潮水的翻腾设计了多样有趣的辅助练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涨。看似整个活动过程设计得很丰满,但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效果依旧很“骨感”。如,“扬帆起航”游戏中的推船方法有趣多样,但在实践操作时耗时耗力,有待改进。专门性准备活动的选择要精确抓重点,切勿胡子眉毛一把抓。需要把自主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育人与健体的功效。

(三)再次改进

1.初衷与效果:删减多余求实效

本次课从欣赏一则雄伟壮观的钱塘潮水短视频导入,以气势磅礴的视听效果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钱塘潮水的壮观。接着教师组织游戏“扬帆起航”,师生喊着“划船逐浪喽”,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从原地到行进间模仿划桨动作,走到两排扇形排列的垫子位置。两人绕一张垫子慢跑“抢潮头鱼”,看谁先抢坐到贴有卡通鱼的垫子上,起到激趣热身的作用。接下来,组织学生模仿海狮顶球、海狮戏水等动作活动头部、肩部关节。最后,教师组织学生用身体滚动模仿浪潮奔腾,进行团身滚动+直体起、推手+翻臀+插肩+推手起,为接下来的后滚翻推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表3)。

2.分析与反思:留下重点更高效

本课准备活动,笔者充分利用赛课地的电子大屏幕,播放钱江潮水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钱江潮水的蓬勃气势与宏伟壮观,激发学生参与“划船逐浪”的兴趣。在组织游戏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专门准备活动时,教师合理的语言诱导,及时的口令下达,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练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互动平台,让学生对技术维度的认知有了更直观的情感体验,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健康行为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二、课后的感悟体会

笔者从这次优质课的参评过程中,收获了全新认知。对准备部分进行了三次设计、三次课堂实践磨课,再结合现场磨课的效果进行了三次反思,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在一节体育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主教材的铺垫作用,以下是笔者的四点感悟:

(一)内容单调失激情,巧设情境促激情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内容应考虑全面周到,设计形式多样,有徒手操与器械操相结合,有单人和双人相互动,有诱导性和辅助性相结合,安排情境巧设教学内容,学生的练习情绪才会高涨。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巧设“下钱塘江捕渔”的情境,用“划船”代替慢跑,组织游戏“抢潮头鱼”让学生体验捕鱼的乐趣。然后在“江”中模仿海狮顶球、海狮戏水等练习内容。最后让学生用身体的滚动模仿浪潮的奔腾,练习方法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练习,较好地舒展了头部、肩部、背部等关节,同时体验渔夫劳作的艰辛,结合知识普及对情感教学目标进行了渗透。

(二)专项活动不可弃,运用游戏促完整

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准备部分用游戏、玩器材替代慢跑,做拉伸和几节活动操即可,根本不考虑专门性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殊不知,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一般性准备活动无法替代的。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结构与基本部分内容相近的练习动作,可以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和准备。当然,准备部分只有合理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内容与比重,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完整的。

本次课的一般性准备活动用“划船”代替慢跑,用游戏“抢潮头鱼”来激发学生的激情,达到充分热身的目的。这些内容与课堂情境的选择是分不开的,但与教材内容“后滚翻”动作和结构关联不大。因此,笔者安排专门性准备活动,以游戏形式呈现了团身滚动+直体起、推手+翻臀+插肩+推手起的动作练习方法,让准备活动更加完整。

(三)教学组织需考虑,巧用器材促安全

在平日教学中,准备活动大多以同一个队形、同一个位置、同一种形式、同一套徒手操来呈现。长期下去,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势必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教学组织、集队形式、场地器材等方面需要灵活地变换运用。教学组织可以考虑教学内容、场地与学生人数。

本次赛课场地为一个篮球场,如何把学生的集合与学练情况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评委的眼前?器材制作如何体现课堂练习高效运转?在课前器材的布置设计为两排扇形错开排列的垫子,教师组织学生以4列横队面向评委集合,“划船”到垫子后面。1、2两排向左转,3、4两排向右转,跟着音乐边走边“划桨”,1、3两排学生从后排垫子的后面到指定位置,2、4两排学生从前排垫子的后面到指定位置,面向教师做原地划桨动作。没有花哨的自制器材,每名学生1张垫子,前后两名学生为合作小组,简单实效且安全有序。

(四)运动强度不忽视,设计环节促實效

准备活动是为课的基本部分做铺垫设计的,如果时间太长、运动量过大,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从而影响基本部分的授课时间和教学质量。如果时间过短,运动量过小,则达不到热身效果,达不到为教材做铺垫的意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季节、气候、学生情绪等因素适当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

本次课,笔者在游戏“抢潮头鱼”环节设计时,安排了3min的运动量。通过慢跑和加速抢占垫子考验反应力和爆发力,使得学生的身体状态和激情都在逐渐升温。在专门性准备活动里,加入举腿翻臀、推手起等各10次的两个练习方法,加大能量的消耗,运动强度逐步提高。整个准备活动在环节设计上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充分把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较好地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猜你喜欢

垫子动作游戏
梦幻垫子
下一个动作
我们得换个方向
垫子大战
画动作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