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乙醇胺乳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16代静静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三乙醇胺乳膏皮炎

代静静

天津市环湖医院放疗科 (天津 300350)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鼻咽顶壁及侧壁。该病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及种族差异,我国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0.5~2.0)/10万],广东每年新增的患病人数高达1.12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鼻咽癌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且由于解剖位置较特殊导致手术难度增大,放射治疗仍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高达60%患者的照射野皮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反应,造成约58.1%的患者被迫终止治疗[2]。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三乙醇胺乳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8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1~69岁,平均(52.68±4.31)岁;肿瘤分期,Ⅱ期25例,Ⅲ期1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39~67岁,平均(51.39±4.87)岁;肿瘤分期,Ⅱ期24例,Ⅲ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鼻咽癌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患者;肿瘤TNM 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放射治疗耐受性较佳的患者;放射治疗前照射野皮肤完整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未按疗程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既往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的患者;既往有皮炎史的患者;合并患有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糖尿病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 线进行照射,5次/周,连续照射33次。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皮肤保护:嘱患者衣着应宽松,布质应柔软,禁止穿高领或硬领衣物;放射治疗时若出现瘙痒感,不宜抓搔皮肤;照射野皮肤应保持清洁,沐浴时禁止采用肥皂等刺激性洗护品;禁止用过冷或过烫的水刺激皮肤;禁止用毛巾揉搓皮肤;禁止擅自使用药膏涂抹;日常饮食需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 000~3 000 ml;外出时需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阳光直射,照射野皮肤若出现溃疡应立即就诊。

在常规皮肤保护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步采用三乙醇胺乳膏(JANSSEN CILAG S.A.,注册证号H20120425)涂抹以保护皮肤:自放射治疗第1天起,将三乙醇胺乳膏均匀涂抹于照射野皮肤表面及超出照射野皮肤边缘1 cm 范围处,涂抹厚度约为1 mm,涂抹时动作宜轻柔,涂抹后轻轻按摩至药膏完全吸收,每日涂抹2~3次,直至放射治疗结束;换药前需将残留在照射野皮肤表面的药液拭去,若皮肤表面有污染,需及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放射治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制定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进行判断,其中皮肤无红斑、脱皮等变化为0级;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毛发脱落、干性脱皮,伴有轻度瘙痒,出汗较少为Ⅰ级;皮肤略有色素沉着且微黑,褶皱外出现片状湿性脱皮,伴有触痛为Ⅱ级;皮肤出现明显色素沉着且发黑,皮肤褶皱以外部位出现融合的湿性脱皮、凹性水肿,伴有触痛为Ⅲ级;皮肤出现重度色素沉着,伴有溃疡甚至坏死为Ⅳ级;0~Ⅰ级为急性放射性皮炎阴性,Ⅱ~Ⅳ级为急性放射性皮炎阳性[3]。(2)比较两组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及皮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

放射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皮炎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及皮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多于对照组,皮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及疼痛程度比较(±s)

表2 两组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及疼痛程度比较(±s)

皮炎疼痛程度评分(分)观察组 44 25.25±3.74 4.36±1.75对照组 44 17.71±3.45 6.21±1.67 t 8.015 9.412 P 0.005 0.002组别 例数 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次)

3 讨论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的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但治疗期间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高达95%,成为导致放射治疗被迫中断的主要原因[4]。因此,保护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时的照射野皮肤尤为重要。传统的皮肤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射治疗造成的皮肤损伤,但随着放射治疗次数的增加,其保护作用逐渐减弱,多数患者照射野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及紧绷不适感。三乙醇胺乳膏是一种独特的水包油性乳膏,主要成分为三乙醇胺,具有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可减少皮肤水分的丢失,减缓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速度,有助于局部皮肤的自我修复,进而达到保护皮肤的作用,临床常将其用于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治疗中[5]。

有研究表明,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三乙醇胺乳膏进行皮肤保护,能够有效降低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减缓皮炎发生的速度,减轻皮炎造成的痛苦[6]。本研究在常规皮肤保护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三乙醇胺乳膏涂抹,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皮炎阴性率高于对照组,皮炎发生时的放射治疗次数多于对照组,皮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三乙醇胺乳膏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其原因在于,三乙醇胺乳膏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将其涂抹于照射野皮肤表面后,不仅能够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利于皮肤渗出物排出,改善水肿症状,减缓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速度,减轻放射性皮炎症状,还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促进破损区上皮再生,提升皮肤的舒适度,进而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皮肤保护的同时给予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三乙醇胺乳膏涂抹,能够有效减少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并减缓其发生速度,减轻皮炎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三乙醇胺乳膏皮炎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三乙醇胺的电化学降解研究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三乙醇胺强化Na2SO3脱硫性能研究*
三乙醇胺复合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三乙醇胺乳膏阴道灌洗治疗放射性阴道炎40例的有效性观察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