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0-12-16王小娟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双下肢治疗仪气压

王小娟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 (江西南昌 330000)

剖宫产术可造成产妇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粘附性增强,致使血小板数量骤增,从而激活凝血因子,使抗凝物质减少,进而引发血液高凝状态,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DVT 的疗效,为临床预防剖宫产术后DVT 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8.25±3.06)岁;孕周36~42周,平均(38.79±1.12)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28.22±3.10)岁;孕周37~42周,平均(38.85±1.09)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产妇临床资料完善;具有剖宫产术指征;凝血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或处于疾病急性感染期。

1.2 方法

对照组行早期体位活动干预。(1)体位护理:抬高产妇双下肢,使其双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确保髂骨静脉处于不受压状态,2次/d,30 min/次;按摩产妇髋关节及双下肢,1次/d,30 min/次。(2)活动护理:剖宫产术后2 d,引导产妇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并根据其恢复情况开展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V2000脉冲气压治疗仪(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将充气垫套于产妇双下肢,气管连接主机,调节脉冲压力为100~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时间2 s,间隔20 s,交替进行,2次/d,30 min/次。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DVT 发生率。凝血功能:干预前、干预3 d 后采用ZY-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测定两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

干预后,两组FIB 水平均下降,PT、APTT 及TT 均延长,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DVT 发生率

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

3 讨论

DVT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产褥期妇女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其患肢功能丧失,甚至进一步发展为下肢血栓后综合征,威胁产妇生命安全[2]。剖宫产产妇由于手术部位切口疼痛,术后通常需长期卧床,加之妊娠期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因此,术后及时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FIB 为纤维蛋白原,PT 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 为凝血酶时间

组别 例数 FIB(g/L) PT(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5 5.01±1.03 3.62±0.84a 9.45±0.88 12.76±1.01a观察组 45 4.98±1.05 2.85±0.67a 9.42±0.93 13.98±1.04a t 0.137 4.807 0.157 5.645 P 0.892 0.000 0.876 0.000组别 例数 APTT(s) TT(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5 25.10±3.41 28.26±3.87a 12.79±1.96 15.34±3.13a观察组 45 25.07±3.45 31.59±4.02a 12.81±1.98 17.72±3.25a t 0.042 4.003 0.048 3.538 P 0.967 0.000 0.962 0.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FIB 水平均下降,PT、APTT 及TT 均延长,且观察组变化较大,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联合气压治疗仪应用于剖宫产产妇DVT 预防中效果显著,可调节其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的发生。分析其原因: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通过抬高产妇双下肢,可促进血液回流,避免静脉充血,继而减少下肢静脉及静脉瓣膜压力,预防血栓形成[3];按摩及活动训练利于改善血液微循环,调节机体平衡力,进而减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现象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恢复;但该护理模式起效缓慢,因而单独应用效果欠佳。气压治疗仪利用气囊压对产妇双下肢进行挤压、按摩,可加快静脉血管排空,防止血液瘀滞,同时可改善局部肌肉及组织氧供,避免肿胀及血栓形成[4];气压治疗仪通过骤然减压,促使静脉血流自动充盈,利于提升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增加纤溶活性,同时减轻血管内膜受损程度,促进产妇凝血功能恢复[5-6];联合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可产生协同效应,促使静脉血流加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进而降低DVT 发生率。

综上所述,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联合气压治疗仪应用于剖宫产产妇DVT 预防中效果显著,可调节其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双下肢治疗仪气压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看不见的气压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