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0-12-16骆福霞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气压患肢肝素

骆福霞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 (天津 300140)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病,术后由于需要长期制动卧床休息,使得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达40%~70%,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发展为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成为骨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是目前临床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会有出血的风险,且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存在局限性,因此,联合采用非药物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本研究主要探讨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7例。对照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21~73岁,平均(41.28±4.25)岁;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平台骨折13例,足部骨折11例,髌骨骨折14例。试验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19~75岁,平均(42.28±4.28)岁;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平台骨折14例,足部骨折13例,髌骨骨折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凝血机制正常。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骨折;存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禁忌证;不能耐受气压泵治疗;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存在严重认知或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剂量为120~150 IU/kg,1次/d,于术后当日开始注射,持续注射治疗1周。

试验组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气压泵治疗: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POWER Q-6000),检查设备性能正常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其放松身体,将脉冲压力设定为60~8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时间为1 s,脉冲间隔时间控制在20 s;选择适合患者腿型的袖带,将压力充气管连接到泵上,根据患者舒适度调整好袖带松紧度,以佩戴舒适为宜,依次对下肢各个部位充气25 min,然后关掉气泵,切断电源,于术后当日开始治疗,2次/d,25 min/次,持续治疗1周。

1.3 临床评价

(1)观察两组术后1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若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较严重,皮肤呈现暗红色,皮肤温度上升,Lukes 征与Homans 征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远端血管腔增粗,血流充盈缺损,则表示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2)观察两组术后1周的患肢肿胀发生情况,用卷带尺精确测量患肢周径,并将其与健侧比较,周径增大则表示患肢肿胀。(3)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各项凝血指标变化,包含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肢肿胀发生率比较

术后1周,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肢肿胀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注:PT 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 为纤维蛋白原

组别 例数 PT(s)治疗前 治疗1 周后试验组 57 12.12±2.66 17.51±2.62对照组 57 12.11±2.54 14.97±2.44 t 0.510 6.000 P 0.475 0.014组别 例数 APTT(s)治疗前 治疗1 周后试验组 57 31.36±3.58 40.76±4.84对照组 57 31.35±3.62 37.12±5.58 t 1.375 6.508 P 0.241 0.011组别 例数 FIB(g/L)治疗前 治疗1 周后试验组 57 3.37±0.36 2.37±0.29对照组 57 3.38±0.31 2.69±0.43 t 0.616 4.389 P 0.492 0.036

3 讨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能有效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由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较复杂,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级别联合采用其他非药物方式进行预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除了与患者自身的血液状态有关外,还与肢体长期制动有关,对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同时配合患肢部位按摩、热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肌肉放松,加快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肢体因长期制动而导致的血液淤积,但由于人工按摩力度难以控制,患者不易耐受[5]。

气压泵是一种新型的机械按摩仪器,与传统人工按摩相比,按摩力度更加均匀,且按摩速度更接近人体血流速率,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按摩舒适度,同时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1]。有研究表明,给予骨折手术患者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治疗,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为,气压泵治疗时能够模仿人体的“生理足泵”,在设定的治疗压力下,气囊通过反复规律的充气、放气,从而对肢体进行循环加压,能有效避免患者术后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血液凝滞,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氧自由基,进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肢肿胀发生率;此外,气压泵治疗时,能形成与心脏相似的脉冲式血流抑制凝血因子的激活,阻碍血小板的聚集,进而降低FIB水平,延长PT与APTT,进一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且气压泵治疗操作简单,气囊具有排气舒缓功能,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与睡眠,患者耐受性高。

综上所述,给予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改善凝血指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肢肿胀的发生。

猜你喜欢

气压患肢肝素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看不见的气压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