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药的中药学现状整理研究
——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

2020-12-16王华成王青鸿宫爱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病证药性黎族

陈 乔 王华成 王 丽 王 烨 王青鸿 宫爱民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黎族地区历史上是个有名的“瘴疠之地”,在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时期,缺医少药,广大黎族山区天花、霍乱、疟疾的蔓延,就曾经毁灭了许多村庄,夺去了很多生命。黎医凭借先辈口口相传的行医经验与疾病做着斗争。黎药发挥着保障一方百姓健康的作用[1],因此黎药是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同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所积累和创造的智慧结晶[2],既是黎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常见黎药的基本情况

通过整理挖掘常见黎药[3]基本情况(如表1),可以发现黎药的科属分布广泛,有唇形科、黎科、天南星科、姜科等;黎药名称和中药名称差异大,例如“益母草”的黎药名称为“哎罗”“金钱草”的黎药名称为“雅立麦[4]”;用药部位多样,有全草、全株、果实等;药性丰富,有辛、苦、温等;功效全面,有清热止咳、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生津止渴等功效。几种代表性黎药品种图片如图1。

表1 部分黎药情况表

1.1 常见黎药分布 通过整理统计海南省常见黎药[5]地区分布(如表2)与地形分布(如图2),本次地区分布统计选取225例为样本,由表2可发现海南省各个市县均有分布,其中以黎族聚居的琼中、保亭、三亚、陵水、白沙所占比例较高,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分布较少。由图1可看出黎药多生长于山林(41%)、河谷(25%);丘陵(2%)、草地(2%)较少见。

图1 几种代表性黎药品种

表2 海南省常见黎药地区分布表

图2 常见黎药地形分布统计图

1.2 常见黎药药性、药用部位分析 通过对常见黎药[6]药用部位与药性整理(如表3)发现,黎药药用部位主要以根及根块类为主,占其药用部位总的28.6%,位居第一。例如千年健、大血藤、山豆根、马缨丹、山糯香根、乌毛蕨、牛耳枫、乌饭树、五指毛桃、天南星等。全草(株)类占25%,位居第二位。例如凤尾草、长春花、白子草、叶下珠、白叶藤、石仙桃、半边莲、半边旗、白花蛇舌草等。叶类占15.3%,位居第三位。例如白千层、东风橘、艾纳香、白背叶、红厚壳、余甘子、角花胡颓子、鸡矢藤、桃金娘、苦木、罗汉松、枇杷叶、金银花、苦楝、砂仁等。总比例排在第四、五的分别是树皮类(8.8%)、其他类(7.5%),如风箱树、盆架树、海杧果、救必应等。其中种子类与果实类所占总数比例相同为3.2%,占据第六位,如牛眼马钱、木蝴蝶、篦麻、荔枝、决明子、使君子、草豆蔻、酸豆、榕树、槟榔等,在药用部位中花类所占比例最小为2.9%,位居第七位,例如木棉、鸡冠花、野菊花、鸡矢藤、金银花、砂仁、犁头尖、槟榔、鲫鱼藤等。

表3 常见部分黎药药用部位/药性情况表

1.3 常见黎药功效、主治分析 通过对155种常见黎药[7]的功效[8]整理分析(如表4)发现,清热药(44%)所占比例最高,其代表黎药有九节、九节茶、重楼、了哥王、三叉苦;其次是祛风湿药(18%),其代表黎药有千斤拔、千年健、大茶药、马缨丹、乌饭树;活血化瘀药(10%),其代表黎药有苏木、益母草、颠茄、八角枫、粗毛牛膝、大血藤。由表4可看出在常见黎药主治类型中,肺系病证(29%)所占比例最高,其代表黎药有:千意颜、千意王、塞葑。气血津液病证(25%)其次,其代表黎药有:错娥开、孱虿乌、雅风爹。肾系病证(13%)排在第三,其代表黎药有:雅惊郡、雅岛岛、出教族。脾胃病证(11%)排在第四,其代表黎药有:雅芒羊、赛今戊、雅风爹。肝胆病证(10%)排在第五,其代表黎药有:千诺脑、雅担冬、雅鱼苗。其后是肢体经络病证(7%)心系病证(4%)脑系病证(1%),其代表黎药分别有麦奋龙、灵芝草、亿枝浩。因此黎药主治多样,但又偏向于肺系、气血津液病证、肾系、肝胆病等方面。

表4 常见黎药主治类型统计

由以往海南省某医院病人死因基本情况[10](表5)可以看出: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名列前茅,其中肿瘤以肺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泌尿生殖肿瘤多见[11],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黎医的药物使用。

图3 常见黎药功效分布统计图

表5 海南省某医院2003—2012年住院病人死因构成与顺位[9]

2 讨论

通过对黎药的中药学名称、分布、药性、药用部位、功效、主治整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1 命名独具特色 通过表1研究发现常见黎药的命名有和中药的相同点,也有其不同。这些不同的命名方式方法及经验,为黎族更安全、有效的利用黎药提供了便利。例如:四大南药之一“麦雅能”(巴戟天),黎族将植物的藤称为“麦(muai)”;将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称为“雅(yia)”“能”表示具有某种能力属性[12]。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与黎族同胞长期生活在莽莽森林,从事刀耕火种和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黎族和其他山地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黎药命名方面的传统经验和知识,例如以植物的形貌、用途、植物特征、生长环境为基础命名并结合自然属性和人为属性综合命名[13],例如,黎药“雅威难(马齿苋)”,黎族将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称为“雅(yia)”,将植物的花称为“威(wei)”,将多生长于阴凉处植物称为“难(nan)”。

此外在历史上也有深厚的渊源。例如“抽戈冷(益智)”在海南的最早记载见于唐代陈藏器编著的《本草拾遗》:“益智出昆仑及交趾国(秦汉时期的岭南,又称岭外或峤南,指今两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和中部)[14],今岭南郡往往有之。”而苏轼更是直接记载:“海南产益智,花实皆长穗,而分为三节。观其上中下三节,以侯早中晚禾之丰凶;大丰则皆实,大凶则皆不实,罕有三节并熟者。其为药只为治水,而无益于智,其得此名。”这与其功效止泻、摄唾、固精、缩尿相印证。

这些与黎族的医学发展模式[15]和历史密切相关。发展模式上:其医学模式为神灵主义,自然哲学与机械论两种特点经济方式,保留原始氏族公社的合亩制,信仰万物有灵[16],盛行图腾崇拜,这与传统医学的发展大同小异。历史上:自隋唐到明清时期,大量汉人的迁入也一并带来了汉族的传统医学,在这内外的影响下,黎药有着中医学的影子,其命名就是很好的例子,例如:胡椒,金银花,山菊花,灵芝草。说明了黎药也不断的与中医学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因此,黎药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包容性。

2.2 分布多样 由表2和图1发现:黎药分布具有广泛性、地域性、民族性。海南省各个市县均有分布,其中以黎族聚居的琼中、保亭、三亚、陵水、白沙在海南省所占比例较高,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分布较少。海南岛山体为弓形,中间高而四周低,整体地形由中部山体向外伸延[17],由山地、丘陵、平原依次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分布带谱,这为黎药的广泛分布提供了地形条件。气候方面: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加之地形的作用,山林、河谷地形差异大,垂直多样,水汽丰富,丘陵、草地受人为干扰因素多。这些条件使黎药多分布于山林(40.4%)、河谷(24.8%);丘陵(2.2%)、草地(2.2%)较少见。此外,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影响黎药的成熟和黎药采摘时间。多分布于低山丘陵一带成熟早的植物最先采摘,相比之下,多分布于深山野林成熟时间晚的植物采摘较迟。例如,黎药“抽刀哥”生长于山沟阴湿处,花期4~5月,果期7~8月,果实入药,多于7~8月采摘。与此对比的是,另一种黎药“七月一枝花”,生长于高海拔1800米到3200米之间的山林,全草入药,多于冬季采摘。另外黎族民间流传着“春采花,夏采枝叶,秋采摘果,冬挖根块,好草名药深山找”的谚语。

2.3 药用部位丰富,药性寒凉 这与植物本身的多样性、药效与采集时间等都有一定关系,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的特定的采集时节和方法[18-20]。根块、枝茎入药的通常在秋天果实成熟后和落叶前采集,由于海南的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因此采摘时间长,根块、枝茎入药比例高:用树皮或根皮入药的在春夏季节采集,此季节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浆液溢流,药性高、疗效好且易剥离,因此树皮或根皮入药比例也较大;花入药的,一般在开花时摘集,花期短暂,因此入药比例小:果实或种子入药的通常在成熟时采摘,由于黎族地区全年高温湿热的条件,果实、种子成熟相对较少,其入药比例也相对较低;另外黎药药性特点以苦(27%)、辛(15%)为主,其他药性所占比例不大。这与黎族地区的气候、地形有着密切关系。黎族聚居的中部地区,气候湿热,容易导致湿热病邪侵犯人体,而一方面中医认为苦能燥、能泄[21],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可以很好的治疗湿热疾病;另一方面通过中药药理学研究[22]发现:苦味药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其次为挥发油、黄酮、鞣质等,这些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杀虫、解热、止泻等作用,也可以很好的治疗湿热疾病。黎族聚居地区多为山林,道路崎岖,主要的交通方式仍以摩托车为主,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易导致外伤、骨折等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中医认为: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健脾、化湿、开窍等功效[21],可以很好的治疗跌打损伤类疾病。另一方面,通过中药药理学研究[22]发现:辛类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生物碱等,这些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解热、抗炎、调解肠道平滑肌等作用相关,也可以很好的治疗外伤骨折[23]等疾病。因此:“一方水土,一方药”。

2.4 功效全面,主治范围广 海南为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湿热高温,降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强光、高温与多雨相结合,夏长无冬、秋春相连等特点相关。这些气候特点所孕育的大部分黎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的功效。加之黎族聚居的地方地形多样,道路崎岖,交通方式以摩托车为主,易导致外伤、骨折的情况发生,其多使用功效为活血化瘀的黎药,符合黎族地区的地形特点。黎药主治多样,但主要以治疗肺系、气血津液病证、肾系、肝胆病等为主。例如黎药“雅闲藐”(风箱树)在黎医验方中的运用;“感冒发热:风箱树鲜根、梅冬青各30 g,水煎服。急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风箱树根60 g,水煎服。肝炎:风箱树根60 g,大血藤、十大公劳各30 g,水煎服。跌打损伤,久伤淤痛:风箱树根60 g,泡浸酒500 mL,外涂内服。甲状腺肿大:风箱树根120 g,荔枝干5个,水煎服”。同一种黎药不同的使用方法,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24]。此外这与黎族当地的气候、地形和以往海南省的疾病谱状况密切相关。

3 结论

通过对海南省黎族常用黎药中药学名称、地区分布、地形分布、药性、使用部位、功效、主治等方面的整理研究发现:黎药现存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泛,药性和药用部位多样。黎药在当地黎族的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守护着黎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保护和传承黎族医药是我们当今面临主要问题,应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黎药在我国民族医学中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病证药性黎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