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且末县米特河一带1∶5万区调主要成果

2020-12-16张中欣

矿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沉积相闪长岩靶区

张中欣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

0 引言

1∶5万库拉木勒克乡幅、库拉木勒克村幅、阿羌乡幅、古大奇幅等4幅位于新疆且末县米特河地区,行政区划上属于新疆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和阿羌乡,总面积1 632 km2。

调查区主体处于阿尔金大断裂南侧,位于塔里木板块南缘陆缘活动带的喀拉米兰晚古生代弧沟系的北部地带,该弧沟系在调查区由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等地层组成;石炭系为陆源碎屑-中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二叠系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系为含煤陆源碎屑建造。强烈的岩浆活动,发育的断裂构造及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总体上构成了对成矿作用颇为有利的地质环境,见图1。经过2016~2019年的调查研究,项目组在地层、侵入岩、构造及矿产地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大幅度提高了研究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1,2]。

1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1.1 地层

1)根据本次岩石组构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区域相关特征的对比研究,将原1∶25万划分的奥陶纪环形山组,重新厘定为早二叠世叶桑岗组。

图1 新疆且末县米特河一带地质简图

2)在早二叠世叶桑岗组中发现有大量海相动物化石,根据岩石组合、古生物沉积环境等特征,对早二叠世叶桑岗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为上、下二个岩性段,下段为滨海相紫红色中细粒碎屑岩,上段为浅海相含大量有孔虫、蜓、珊瑚类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见图2[3]。

3)根据岩石矿物组合特征,锆石U-Pb同位素数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果,将原1∶25万且末县一级电站幅划分的哈拉米兰河群,重新厘定为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

4)根据岩石组合、成因环境特征,将早石炭世托库孜达板群降群为组,并划分上下两个段,其下段为浅海-半深海相灰绿色细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上段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细碎屑岩。

图2 叶桑岗组中灰岩中鹦鹉螺化石及类化石

1.2 构造

区内构造单元格架清楚,以地层、沉积、岩浆、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丰富。在总结1∶25万且末县一幅电站幅(2013年)划分原则的基础上,对调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进行了进一步划分。以阿尔金南缘大断裂为界,将调查区的三级构造单元分为三部分:北部阿中地块,中部阿尔金南缘混杂岩带以及南部北昆仑岩浆弧,见表1。

本次工作,在总结前人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近三年来取得的成果,将调查区内的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到四级。以阿尔金南缘大断裂为界,将北部划归到阿羌-库拉木勒克新生代山前盆地(Ⅳ级),断裂带之间划归为叶桑岗中奥陶-石炭纪构造混杂岩带(Ⅳ级)、哈拉米兰-碧玉河早石炭世岩浆岩弧带(Ⅳ级)、阿克其格晚古生代弧后盆地(Ⅳ级),见图3。

表1 调查区构造单元划分一览表

1-全新世风积堆积;2-全新世冲积物;3-全新世洪积物;4-全新世冲洪积物;5-更新世冲洪积物;6-更新世风积堆积;7-侏罗系大媒沟组上段;8-二叠系叶桑岗组上段;9-二叠系叶桑岗组下段;10-石炭系托库孜达组群上段;11-石炭系托库孜达组群下段;12-三叠世浅灰色中细粒英云闪长岩;13-三叠世灰色中细粒英云闪长岩;14-三叠世深灰色中细粒石英云闪长岩;15-三叠世深灰色细粒闪长岩;16-中三叠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17-早石炭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18-早石炭世中粗粒花岗闪长岩;19-早石炭世中细粒石英闪长岩;20-叶桑岗蛇绿混杂岩;21-整合接触;22-角度不整合接触;23-涌动接触界线;24-脉动接触界线;25-实测断层位置及编号;26-推测断层;27-正断层;28-左旋走滑断层;29-推测断层;30-脆性构造带;31-雪盖区;32-产状;33-构造单元

1.3 蛇绿混杂岩

基本查明了叶桑岗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空间展布、形成环境、变形变质特征、形成时代及运动学机制。该带由岩块和基质组成,蛇绿岩套块体主要以蛇纹岩岩块、橄榄辉长岩岩块、角闪石岩岩块、辉石岩岩块、玄武岩岩块、灰岩岩块、斜长片麻岩岩块等岩片组成,基质为绿泥片岩、蛇纹石化片岩,早二叠世叶桑组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带之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其形成于大洋环境,时代为早石炭世。

在古大奇-库拉木勒克乡一带,呈断块出现。岩石破碎蚀变强。早二叠世叶桑岗组呈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也卷入揉皱变形,所测的叶桑岗蛇绿构造混杂岩岩石剖面特征,见图4,具体如下:

上覆地层:叶桑岗组,灰紫红色中薄层块状细粒岩屑砂岩。

1-岩屑砂岩;2-硅质岩;3-滑石片岩;4-蛇纹石化岩;5-玄武岩;6-橄榄辉石岩;7-拉辉煌斑岩;8-辉长岩;9-辉绿岩;10-辉绿玢岩;11-构造角砾岩;12-断层;13-韧性剪切带;14-产状;15-分层位置及编号;16-方位角

1.4 侵入岩

1)岩浆活动发生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其中

早石炭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均以中、酸性岩浆侵入为特点。将原1∶25万且末县一级电站幅所划分的晚二叠世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利用侵入岩填图方法,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值,调查区主要为海西-印支期岩浆活动,按照岩石类型、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侵入期次、侵入时代等将调查区侵入岩划分出三个不同时代的侵入岩序列,见表2,包括早石炭世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浆演化序列;中三叠世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浆演化序列;晚三叠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二个岩浆演化序列。本次工作中,利用锆石U-Pb等离子体质谱-激光探针法(LA-ICP-MS)测年方法,在岩体中获得一批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见表2。这些成果为构造环境分析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佐证[4,5]。

表2 调查区侵入岩一览表

1.5 火山岩

托库孜达坂组上段火山岩分为3个火山活动旋回,第一旋回为溢流相-沉积相;第二旋回为爆发相-溢流相-沉积相;第三旋回为溢流相-沉积相。其中以第二旋回火山作用最强。各旋回由于构造破坏各地均出露不全[6,7]。

1)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上段(C1t2)第一旋回

该旋回为溢流相-爆发沉积相;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绿色、灰色安山岩、少量的流纹岩、灰黑色杏仁状岩屑晶屑凝灰岩。总体上为一套中性火山岩,火山作用以喷溢为主,喷发韵律较单一。

2)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上段(C1t2)第二旋回

该旋回为爆发相-溢流相-沉积相;主要岩石类型为灰色、浅紫红色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深灰色、紫红色蚀变安山岩、浅褐色英安岩、浅灰色闪长玢岩、浅褐色英安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见图5。

1.6 矿产地质

1)通过野外踏勘和对已有区域化探及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测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采用统一的采样粒级,截取-2.00~+0.180 mm的粒级,较好的反映了本区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完成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面积730 km2,采集样品3 138 件,平均密度4.30 点/km2,重复样品67件,重复样比例2.13%。初步查明区内金、铜、镍等14元素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富集特征,本次工作共圈定综合异常23处,按矿种分为四大类:金多金属异常8处、铜钴镍铬多金属异常7处、铅锌银多金属异常5个、钨锡钼铋多金属异常3处。系统编制了工区Au、Ag、Cu、Pb、Zn、As、Sb、Bi、W、Sn、Mo、Cr、Ni、Co十四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图、元素组合异常图、综合异常及成矿远景区划图等基础图件,为该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图5 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上段(C1t2)第二旋回爆发相-溢流相-沉积相

2)通过区域性矿产调查,初步了解了调查区各地层、构造、侵入体及变质作用的成矿性,对调查区内铜、钼、金、锑、铅锌、铁、钨等矿产的成矿规律、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区内地质构造与地质成矿作用的关系,及矿(床)点在时空域中的演化规律和分布规律。依据各元素地球化学富集特征、异常特征和找矿地质背景,对本区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初步指明了今后本区确立了金、铜、银、镍为主要优势矿种,铅、锌为潜力矿种,确定了主攻地段和找矿标志。

3)分析了本区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划分出找矿远景区2个,其中Ⅱ级远景区1个,Ⅲ级远景区1个,即古大奇-阿克亚金、铜、镍、银多金属Ⅱ级找矿远景区,阿克其格银、铜、锌多金属Ⅲ级找矿远景区。

4)古大奇-阿克亚金、铜、镍、银多金属Ⅱ级找矿远景区包含5个B级找矿靶区,分别是:①古大奇金、铜重点找矿靶区(B类),与综合异常HS-06-甲2、HS-12-乙3相关;②叶桑岗金、铜、铅、镍重点找矿靶区(B类),与综合异常HS-04-甲2、HS-05-乙1相关;③阿克亚金、铜、银、镍重点找矿靶区(B类),与综合异常HS-02-乙1、HS-03-乙3相关;④库拉木勒克南金、铜、银重点找矿靶区(B类),与综合异常HS-01-乙2相关;⑤叶桑岗南镍、铬重点找矿靶区(B类),与综合异常HS-09-乙3相关。

阿克其格银、铜、锌多金属Ⅲ级找矿远景区包含1个C级找矿靶区,即阿克其格银、铜、锌找矿靶区(C类),与综合异常HS-18-乙3、HS-19-乙3、H-20-乙3相关。

5)查证成果:异常重点查证9处,分别是:HS-04-甲2Au(Ni Cu Cr Co As Sb Pb Zn W Mo Bi)多金属异常;HS-06-甲2Au Cu(Ag Cr Ni Co)多金属异常;HS-02-乙1Ag Ni(Cr Co Cu Pb Zn As Sb Au W Mo)多金属异常;HS-05-乙1Ni Cu(Cr Ag Au As Sb Pb W Bi)多金属异常;HS-01-乙2Au(Ag Cu Zn As Sb Cr Ni Mo Bi)多金属异常;HS-09-乙3Ni(Cr)多金属异常;HS-12-乙3Au Cu(W Mo Sb Bi)多金属异常;HS-16-乙3Cu(Pb W)多金属异常;HS-17-乙3Au(Cu Co As W)多金属异常。肯定了HS-04、HS-06等多处Au等异常的真实存在。

6)调查区内矿产以金属矿产为主,非金属矿产较少。以往已发现铜矿(化)点2处,铜钼矿点1处,磁铁矿点1处,石灰岩矿1处。通过本次矿产调查工作新发现铜矿(化)点1处,银矿化蚀变带2处,银铜矿化蚀变带1处,石灰岩矿1处。叶桑岗西金铜矿化点发现二条矿化蚀变带,铜矿化蚀变带走向近北东向,其中东段蚀变带内Au达到了边界品位,矿化体长140 m,宽2~4 m,金的平均品位0.76 g/t。古大奇铜矿点矿化体矿体长约175 m,宽2~4 m,Cu平均品位1.49%,伴生Au品位最大值0.86 g/t,伴生Ag品位最大值5.53 g/t,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出露于凝灰岩与构造混杂岩接触部位,受断层控制。热液蚀变较强,其中断续出露孔雀石化。Au品位最大值0.86 g/t,Cu最大品位1.5%,伴生Ag 5.53 g/t。阿克亚矿区发现一条银矿化蚀变带,蚀变带走向近北东向,长900 m,宽30 m,银含量最高值为6.8×10-6,铅含量为0.79%,Zn含量为0.77%。新发现阿克塔格石灰岩矿,出露地层为叶桑岗组上段灰岩段,为一套层状灰白色石灰岩矿体,矿体长2 000 m,宽600 m,化学成分CaO 52.99%、K2O 0.13%、Na2O 0.393%、MgO 3.3%、SiO21.2%。地质(E级)1 200 万t。石灰岩质量较好,可作水泥、化工原料。

2 下一步工作

1) 叶桑岗蛇绿混杂岩是铜镍元素富集的有利载体,工作区内此类岩石分布范围较广、较分散,大多有较好化探异常,综合研究和投入工作不够。

2)对新发现的矿点、矿化点,深入检查评价工作不够。有些矿点与邻区新发现矿产相关性较大,建议以后对这些异常开展二级或者三级异常查证工作。

3)首次在蛇绿混杂岩带中安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 520±27 Ma,时代为新太古界。需要做下一步工作,确定是工作区亮点,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

4)基本查明了叶桑岗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空间展布、形成环境、变形变质特征、形成时代及运动学机制。该带由岩块和基质组成,早二叠世叶桑组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带之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其形成于大洋环境,时代为早石炭世。没有在蛇绿构造混杂岩中采集到测年样品及没有发现有孔放射虫化石等可以确定年龄的直接证据。

3 结语

1)地层。重新厘定为早二叠世叶桑岗组,划分为上、下二个岩性段,下段为滨海相紫红色中细粒碎屑岩,上段为浅海相含大量有孔虫、蜓、珊瑚类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将早石炭世托库孜达板群降群为组,并划分上下两个段,其下段为浅海-半深海相灰绿色细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上段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细碎屑岩。

2)构造。将调查区内的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到四级。以阿尔金南缘大断裂为界,将北部划归到阿羌-库拉木勒克新生代山前盆地(Ⅳ级),断裂带之间划归为叶桑岗中奥陶-石炭纪构造混杂岩带(Ⅳ级)、哈拉米兰-碧玉河早石炭世岩浆岩弧带(Ⅳ级)、阿克其格晚古生代弧后盆地(Ⅳ级)

3)晚二叠世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利用侵入岩填图方法,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值,调查区主要为海西-印支期岩浆活动,按照岩石类型、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侵入期次、侵入时代等将调查区侵入岩划分出三个不同时代的侵入岩序列。

4)托库孜达坂组上段火山岩分为3个火山活动旋回,第一旋回为溢流相-沉积相;第二旋回为爆发相-溢流相-沉积相;第三旋回为溢流相-沉积相。其中以第二旋回火山作用最强。

5)矿产地质。分析了本区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划分出找矿远景区2个,找矿靶区6个。

猜你喜欢

沉积相闪长岩靶区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北山洋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构造演化:内蒙古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制约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甘肃大水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辽东湾北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一段层序沉积相特征
新疆伽师地区古近系沉积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