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0-12-16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营销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内陆县域山东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刘 杨 孔 辉

一、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经验

山东省是县市区大省,到目前为止共有139个县市区,其中48个市辖区,91个县与市。具体包括14个沿海县级市,6个沿海县和16个内陆县级市,55个内陆县。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靠近海域自然资源富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多项经济发展指标在全国前几位,目前为止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在山东经济中占据主要部分,因此,研究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对内陆县域经济的影响,寻找出适合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指的是某一县域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各发展战略形成自己县域的特色的经济结构及发展形式。山东的沿海县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因素以及国家政策发展等因素影响,结合自身县域的经济特色,形成了以下几种经济结构。

(一)民营经济带动型模式——即墨市

把民营经济作为主导经济,依托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之为民营经济带动型模式。即墨市的核心产业是服装业,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服装批发市场,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搭建有利平台,并且政府出台帮扶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即墨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运营机制灵活多变,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生态经济带动型模式——垦利县

在县域经济产业基础条件上,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从高端产业入手优化产业结构,为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构建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模式被称之为生态经济带动型模式。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拥有地球上暖温带地区最完美的湿地生态系统,垦利县大力发展其高效生态产业,突出发展以化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把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建设进行有利结合,构建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既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生态体系,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造业产业集群型模式——龙口市

以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大量相关产业从空间上进行集聚,生产分工更为明确,从而形成更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这种模式被称之为制造业产业集群模式。龙口市处在沿海开放地带,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综合实力较强,龙口市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6大支柱行业,分别为:机械、建材、化工、纺织、轻工以及家电,其中电子电器、家电零部件以及纺织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制造业的发展,除了带动6大行业发展外,也带动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现代物流公司发展迅猛,更好地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四)农业产业主导型模式——寿光市

选出龙头农业企业,对其生产、加工、销售进行合理的分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改变传统的农业弱质状况,这种模式就是农业产业主导模式。寿光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除了生产蔬菜,还对蔬菜进行储存、加工、包装、运输等,这些产业是在生产蔬菜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产业能够带动农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寿光市在此基础上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满足新时代下市场的需求,重新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为进一步城乡统筹奠定基础。

(五)区位优势型模式——荣成市

通过自身的天然优势地位,比如沿海、沿线,发展其中的某一项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结构的目的,这种发展模式被称之为区位优势模式。荣成市位于黄海与渤海的交汇处,有其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且海岸线长达500公里,毗邻山东的开放城市青岛、烟台与威海,荣成市侧重发展自身的第一大主导产业-渔业,渔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荣成市发展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同时,荣成市的新的经营模式需要更多的船只来运输产品,从而带动了船舶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被解决,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了荣成市区域的企业竞争力。

三、对山东内陆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山东的经济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县域经济在整个全省经济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共有55个内陆县,内陆县域的地理位置没有沿海县域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可以利用周边省市的资源来发展内陆县域的经济。山东注重科技技术的推广,沿海县域像荣成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相对沿海县域,内陆县域招商引资难度比较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相对比较困难,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这些因素导致山东内陆县域经济发展落后,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借鉴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才能促进内陆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山东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

首先,解放思路,提高认识。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成熟模式也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资金从无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从低到高、技术从简单到复杂、营销经验从无到有等模式的创建。内陆县域经济若向沿海县域经济看齐,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需要各行各业摒弃旧有的经济观念,只有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引进新鲜的血液,才能带动内陆县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其中工业化阶段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山东的产业结构以“一二三”结构为主,沿海县域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内陆县域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内陆县域经济若想获得发展,应该侧重于发展本地资源,通过对本地资源的加工来带动内陆县域经济摆脱困境,一方面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对本地资源加工,使原有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内陆县域引进外资难度比沿海县域大,人才引进困难较多,科技技术改革难度大,但是内陆县域劳动力较多,把劳动力应用于传统产业,能够带动内陆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最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沿海县域的经济发展有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内陆县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提供的优势资源不一,社会侧重发展的力度不同,经济若想发展,首先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出特色经济,然后把特色经济打造成规模经济,大力引进人才跟资金,加大管理力度,增强管理经验,让特色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最后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只有打开市场,县域经济才能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的宏观调控分别从县政府、市政府及省政府三方面着手。县政府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是什么,清楚县域经济侧重发展的村镇,县政府帮助和指导村镇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带动城镇和农村共同进步;市政府在贯彻省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之上,精简企业的审批步骤,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很多企业从城市搬往县市,市政府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省政府努力争取有利于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山东沿海县域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调动各方资源,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

首先,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降低农业比重。在依法自愿的原则上,来实现沿海县市农业的规模化,当农业达到一定规模,从市场角度出发,引进新的品种跟技术进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龙头产业与服务企业,推动“农超”对接模式的发展;其次,加速工业化进程。科技的进步带动企业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进,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相关的服务产业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最后,提升服务产业比重。一是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造,二是探索新的经营业态,立足于支柱产业、物流企业之上,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业水平。

(三)提升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指的是独有的、特有的不容易被模仿的主导产业。山东的沿海县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沿海,其特色经济就是捕捞产业,伴随着捕捞产业的发展,又衍生出了海域养殖,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加工生产业规模诞生,而这些海产品销往各地离不开物流业,同时捕捞产业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集群产业形成。沿海县域从自身优势出发,形成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内陆县域山东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内陆水上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