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模型的食用菌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20-12-16

中国食用菌 2020年8期
关键词:食用菌县域特色

王 亮

(三亚学院财经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价值模型可以分为开环价值模型和闭环价值模型两种,前者反映为价值形成的客观性,后者则价值形成中蕴含着决策者的意图。为了便于论述,将开环价值模型具体为:根据劳动价值论所形成的产品价值,这种价值的货币表现则为产品的价格。闭环价值模型具体为:决策者根据外部竞争状况和内部经营要求,所做出的价格竞争策略的集合。就价值模型的构成而言,开环价值模型为基础,闭环价值模型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衍生。

将视角聚焦于食用菌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时,应在食用菌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建构起有效的竞争实力,并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在研究中需根植于县域经济来考察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并在农旅融合式发展模式下实现县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目标。

1 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因分析

1.1 由利润资本化所构成的动因

利润资本化的过程,是利润形成与再投入的过程。实现县域经济的增长目标,需依赖于实体产业规模扩大再生产的可持续性,这里便需为此创造出2个条件:价值的形成条件、价值的实现条件。价值的形成根源于产业工人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形成的数量不仅取决于产业工人的劳动时间,还取决于产业工人劳动的复杂程度。劳动时间和劳动的复杂程度都与价值形成的数量成正相关关系。价值的实现领域为商品的流通领域,影响价值实现的因素包括:商品的价格、需求偏好、竞品的价格、消费者的预期。只有在上述2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有效规模的资本量[1]。

1.2 由产业集群化所构成的动因

在全产业链视角下来考察产业集群化所形成的经济效应,各关联企业在集群化发展格局下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模式,这就能显著节约了县域经济在增长中的交易成本。产业集群化还应防止了内部过度和无序竞争现象的发生,从而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由此所衍生出的经济效果便是产品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产品成本控制优势的作用下,县域内的产品将获得更强的竞争实力,并为产品的价值实现创造出重要条件。

1.3 由主体技能化所构成的动因

所谓“主体技能化”是指,县域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业培训的帮助下,提升了劳动技能[2]。由主体技能化所构成的动因反映为,随着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提升,他们参与劳动的复杂程度也将同步提升。由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规定,他们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出的价值也将同步增大,进而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在价值模型中,主体技能化不仅体现为开环价值模型的要义,也反映为闭环价值模型的要义。前者从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中得到看出,后者则从决策者所做出的战略规划中得以显现。

1.4 由绿色生态化所构成的动因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因此,绿色生态化也构成了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因。在价值模型中,将此处动因归类于闭环价值模型之中。究其原因为,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势必会产生类似于“公共地灾难”的问题,而这在开环价值模型中则似乎更为自然,因为该模型更为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要求,在县域产业发展中应追求生态效益目标。

2 食用菌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2.1 食用菌特色农业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撑

食用菌特色农业中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区域差异性和市场识别性,这就提升了食用菌产品利润资本化的能力。具体而言,食用菌栽培和加工企业中的劳动力创造了食用菌产品的价值,食用菌产品的区域差异性和市场识别性由提升了食用菌产品的竞争实力,所以这又为食用菌价值实现提供了条件。随着利润资本化进程的加速,为形成食用菌农旅融合式发展的特色农业提供了资本支撑,这就丰富了食用菌产品供给的类型,并进一步强化了食用菌产品的区域差异性和市场识别性的特征[3]。

2.2 食用菌特色农业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资本在逐利性的驱动下向利润形成的中心区域集中。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各地农村争相将食用菌栽培、加工作为本地脱贫致富的手段。这就使食用菌栽培和加工领域在食用菌特色农业中形成了极化效应,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聚合,由此又会衍生出与之配套的食用菌服务产业。如食用菌全域旅游产业、食用菌冷链物流产业等。在县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极化效应,便能使县域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约化的趋势,进而增强县域经济增长动力[4]。

2.3 食用菌特色农业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主体因素

在食用菌全域旅游产业、食用菌冷链物流产业融入到食用菌特色农业之后,便为县域范围内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由此,食用菌特色农业便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主体因素。在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被吸纳进入各食用菌经济组织后,在岗位培训和“干中学”的帮助下,便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岗位劳动技能。从“经济发展应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判断出发,随着主体因素的形成便能提高这些农村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家庭经济福祉。

2.4 食用菌特色农业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食用菌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以及在食用菌全域旅游中生态效益的显现,这些都为食用菌特色农业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生态效益进行了佐证。县域经济增长需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并在食用菌特色农业的促进下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

3 发展食用菌特色农业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措施

3.1 跟踪食用菌消费市场需求趋势调整运营模式

为了增强食用菌特色农业的利润资本化能力,在培育经济增长极的基础上,还应跟踪食用菌消费市场需求趋势以调整产业运营模式。在新零售背景下,调研的途径不仅在于访问渠道商的销售数据,还在于对在线历史订单给予大数据分析。

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以食用菌栽培、加工业为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极,围绕着生鲜食用菌和食用菌干品的市场需求趋势开展调研;2)在新零售背景下应跟踪食用菌的销售物流状况,并反馈渠道商食用菌仓储数据;3)在线上则需收集农村电商平台所获得的食用菌订单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下把握当前食用菌的需求结构;4)在调研数据的支撑下,重点调节食用菌加工业的产能结构,并以此迫使食用菌栽培业优化食用菌品类规模。

3.2 培育食用菌产业增长极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

食用菌栽培加工属于生产性劳动,其在创造食用菌价值和实现食用菌价值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加工业应成为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在培育食用菌产业增长极时应努力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

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 重点培育食用菌加工业,食用菌加工对于增加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和培育食用菌品牌价值起到核心作用。因此,在发展食用菌特色农业时初始阶段应将资源集中配置在该领域。2)由食用菌加工业的发展来带动食用菌栽培业的兴盛,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下带动农户的家庭经济发展。3)在利润资本化的不断累积中,开辟食用菌全域旅游产业,进而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内驱动力。

3.3 多管齐下优化食用菌产业中的人力资本结构

在食用菌农旅融合式发展模式下,以及为了增强食用菌特色农业中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多管齐下优化食用菌产业中的人力资本结构。

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食用菌特色农业在发展中会不断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此时便会在县域范围内游离出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对这些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便构成了这里的主题。2)随着食用菌特色农业中价值创造能力的形成,当前需进一步增强其价值的实现能力,所以应将这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安置在食用菌销售、食用菌电商物流、食用菌全域旅游等服务性领域中。3)县域政府、乡镇政府、上述领域中的经济组织,都应承担起对这些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的责任。

3.4 加强统筹规划协调食用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发展食用菌特色农业时需重视生态经济效益的实现,所以应加强统筹规划协调食用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在食用菌农旅产业融合式发展中,应努力形成双向互促的作用效果。2)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应为食用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初始资金支持,食用菌旅游产业发展应为食用菌特色农业提供招商引资平台。3)由于食用菌旅游产业能够带动县域范围内广大农户的家庭经济发展。所以随着食用菌全域旅游项目的逐步成型,可考虑使其成为未来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极。并与食用菌特色农特中的循环经济系统相对接,降低县域经济在增长中所产生的虚数[5]。

4 小结

综上所述,闭环价值模型具体为决策者根据外部竞争状况和内部经营要求,所做出的价格竞争策略的集合。基于价值模型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跟踪食用菌消费市场需求趋势调整运营模式、培育食用菌产业增长极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多管齐下优化食用菌产业中的人力资本结构、加强统筹规划协调食用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县域特色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