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综述

2020-12-16陈学卿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农户

陈学卿

(河南省平顶山市环境监察支队,河南 平顶山 467000)

1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

1.1 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缺位

1.1.1 农业支持政策偏重于产量供给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中心主要是以解决温饱问题的经济发展,在农业发展方面也倾向于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村作为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阵地,农产品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推进了一系列的相关支持政策。通过多方面的补贴来提高农民生产的信心,例如化肥,农药,水利的农业补贴以及综合直补制度等等。政策支持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厂商的供给意愿,这又导致传统农田的农家肥是法难以满足现代的大面积生产,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从而转化为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频率及范围也不断提高,开始运用药物除草方式替代传统的人工除草。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局限性,而无法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及农药,过量使用而导致环境污染的严重。

1.1.2 农村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缺陷。

在农村环境中污染主体主要是农民,同时农民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受害者,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以及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的不适性。由于我国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制定都是以统一标准,针对不同的农村地区,没有具体的适用性进而导致部分农村的面源污染缺乏专门立法防控。破坏环境付出的代价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政策及法律难以落实到每个主体。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认识缺位往往导致环境污染在初步发生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只有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时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境治理成本,恢复环境也需较长时间。此类居于环境问题的末端治理最终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的持久性保护与发展。

1.2 市场主体对农村环境污染危害认知不足

从政府角度出发对于环境问题认知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片面追求农村的经济与农业发展,不断的从各地招商引资,并且没有进行机制的删选从而导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企业在农村蔓延。第二,由于对当地政府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经济利益发展为主,为了保护当地的政绩,部分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环境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第三,农村环境情况控制问题难以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难以通过具体指数对当地部门环境治理水平进行约束,治理动力缺乏。从企业角度出发,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经济利润最大的追求,同时加上政策扶持力度较小难以驱动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由于环境这里问题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大部分企业不愿将资金投入在农村污染治理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管理资金短缺问题。

1.3 农村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追责困难

农村环境污染源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特点,这就对环境污染排放治理的监测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较为分散,并且所占地面积较广,实施农村工业监管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而农村污染源呈现出多样化与分散性的特点,除了日常的使用污水之外,农田的化肥农药污染以及养殖户的粪便污染或是工厂的工业污染等等都是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因素。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农户都有可能是污染主体,不同污染物最终渗透到地下并汇进水体中难以辨认具体的污染来源,监测工作难度大大提升。此外,污染源的分散性也导致政府部门的追责工作难以落实,责任分担实施操作性相对较低,“污染者付费”原则落实也成为空话。

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对策

2.1 多中心治理格局

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要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破除治理主体单一的局面。首先要针对性的提高农户对于环境保护及治理意识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的宣传,利用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如图片文字,视频等等将宣传内容变得更为有趣生动,通过农民生活的实际案例起到教育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针对性的为农民普及相关的治理知识与养殖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在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农民对于化学肥料及农产品的使用进行引导,以补贴方式引导农民走生态化道路,积极鼓舞绿色农业发展。这点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对农户进行新品种新生产工具的食物补偿,或者免费为农户提供新技术的指导,促使部分真正有所作为的农户得到实际补偿。

除了对农户实施引导外,还需要利用市场的转变,实现农村污染的源头控制。只有需要切实对农村的工业污染给予重视,提高企业对于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降低污染企业在农村中的扩散。大力扶持农业品牌培育,提高人们对于绿色产品种植的认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引导人们加大对于绿色农产品的种植与消费。要打造政府农户,市场多中心的治理格局,就必须要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运用合理的市场机制。但与此同时,必须考虑到农村环境污染所具有的特性,避免造成工地悲剧。尤其是在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充分考虑农户以及市场的不同作用,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为指标,对相关机制进行科学的协调工作。只有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与持续发展作为农村的基本原则,利用市场机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与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约束,自觉减少污染供给。

2.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有效实现环境治理的持久性与长期性。第一,将容易造成污染的农膜进行回收利用。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关于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宣传工作,针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进一步落实,通过建立存储点的方式对提高地膜回收的有效性,同时配合相应的政策补贴,增强地膜回收的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则是将地膜的投入使用标准化与规范化,对于超薄膜进行有效控制,与生产部进行回收协议签订,进而实现地膜的低成本话语多次利用。第二,确切落实秸秆还田制度。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对秸秆进行处理,并与土地休耕制度进行融合,将其作为农产品肥料,或是与土壤进行混合造绿杂肥作物,发酵后以供第二年使用。同时加强秸秆反应堆秸秆,食用菌、还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结合农村特色建立沼气,运用沼气能够针对动物粪便及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进一步推广“畜—沼—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第三,制定相关的农业绿色标准,保障绿色农业发展能够有标可依,依标生产。

2.3 实施规范化、规模化养殖

要加强农村养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调整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1.实施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当地农村严禁划分出静养区,限养区,发展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等养殖。尤其是针对部分较为偏远地区的养殖设计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统一规划与统一管理,进而实现农村环境万治理的统一性,政府牵头做好畜牧养殖园的规划性设计,逐渐取缔个体的散养方式。2.利用补贴和转型并举方式共同解决分散养殖难题。虽我国对环境治理机制推行已久,但迄今为止,大部分农村养殖户没有进行相应的污染机制规划。要推进养殖的规范化和集中化转型不仅需要政策的强制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为养殖农户进行一定的补偿。避免通过一刀式的治理方法引起农民的抵触行为。针对违规养殖场所,以转型的方式进行改造,例如可以将农产品进行加工或物流存储等等实现资源利用。与此同时可以积极鼓动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共同开发相关污染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渠道,真正落实分散养殖的规范化管理,调节小户养殖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机制。3.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一方面在源头治理上可以通过喂养的科学化管理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技术的推进,对动物粪便,排放污水等等进行技术化处理,从而达到排放物的无害化及再利用。通过生物发酵有机化肥以及沼气沼渣的利用,粪便堆积发酵、发酵床饲养畜禽等方式进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试验推行“畜—沼—粮”循环养殖模式。

3 结语

综合而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将具体治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从整体分析可知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仅凭单方力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只有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合力才能够有效的为治理工作提供技术资金与人才,以此确保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