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质量提升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探析

2020-12-16张昕欣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森林生态质量

张昕欣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工程项目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经济社会快速的粗放式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随着生态文明的持续推进,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资源管理的加强也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认为:我国森林质量不高,生产潜力发挥不出来,生态功能低下,是当前我国林业最为突出的问题。由此可见,提升森林质量非常关键。

1 森林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1.1 巩固现有造林绿化成果的需要

根据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为2.08亿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人工林造林面积达到0.69亿hm2,位居世界第一位。以河北省为例,2016—2020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10.5万hm2。随着造林面积不断增加,使得抚育管护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可造林地越来越少,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社会、个人都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只有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抚育管理,不断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造林绿化成果,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1.2 解决木材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的需要

木材是国民经济中的短线产品,虽然我国近几年越来越重视退耕还林工程,但是木材产品供需结构矛盾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大规模开启的同时,天然林保护工程也随之跟上,导致木材产品的供需矛盾不仅没有缓解,还存在着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有数据显示,世界森林蓄积平均值为131m3/hm2,而我国森林蓄积平均值是89.8m3/hm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41.2m3/hm2,仅占世界平均值的68.54%。与此同时,我国森林采伐消耗的木材中,普遍存在采伐树木树龄较小的情况,据统计,其中75%以上为中小径材,大径材只占不到1/4。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存在森林资源质量较低的问题,而且以中小木材为主的木材直接经济价值也相对较低,同时也对于森林资源造成了浪费。由此可见,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方式,调整优化森林结构,进一步提高森林年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储备量,提升我国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而这也是解决我国木材产品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1.3 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坚持生态修复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并举,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减轻风沙危害,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居相依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广大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而森林质量的高低作为关键因子,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尺。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进程的迫切需要。

2 森林质量提升的原则

对森林的基本功能进行开发,或者建设森林设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保证整体的森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便于将人类的各项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森林质量提升需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

2.1 坚持近自然林业理念

把近自然林业理念作为指导森林质量提升的第一原则,充分尊重林木生长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制定合理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措施。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充分发挥优良乡土树种的重要作用,尽量选择抗逆性强、防护性能高、适应性强的树种和品种。丰富混交林营造方式,根据离地条件采用带状混交等多种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的造林模型,建成复层、异龄、混交、稳定、高效的森林结构。

2.2 突出重点原则

从全国范围来看,优先开展重点区域的森林质量提升工作,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努力提高这些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大力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努力建成集中连片的高质量生态防护林带、林网。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看,南方丘陵山地,应在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不断增强森林保持水土和堤岸防护等生态功能;而在北方防沙带,重点是增强防风固沙、绿洲防护等的生态功能;东北森林带森林质量提升的重点则是增强森林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重点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增强森林系统的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黄土高原和川滇生态屏障区的森林质量提升的重点是加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能力。

2.3 分类施策原则

根据所属权不同,采取不同的森林质量提升方式。在重点国有林区,要严格保护天然林,以培育混交林、兼用林为重点;在以提供森林生态服务为主的国有林场,以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营造适合发展森林旅游的优美森林景观为重点;集体林则以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为重点。

2.4 典型示范原则

积极开展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实践,总结经验,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性强、辐射面广、质量提升效果显著的改造典型,引领和带动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3 森林质量提升的建议

3.1 开展调查和评价

在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工作时,需要对森林的实际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然后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下一步的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相关人员在对森林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森林的实际环境进行了解和调查,还需要结合森林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来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评判。在得到调查数据之后,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为后续制定相应质量提升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进而提升内森林质量提升措施的有效性。

3.2 科学制定方案

在制定方案的阶段,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从而将森林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子详细罗列出来,然后再将各个因子进一步细化,深入挖掘内在的、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然后再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地划分和归类,然后通过权重标准,对整个治理方案中的每一个因素进行权重赋值。以河北山地林区为例,多数土壤为酸性棕壤,与此同时,河北地区的北部地带性植被类型与河北地区的南部地带性植类型不同,分别为温带草原和阔叶林,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使用层次分析法所制定的方案进行计算和分析,最终得到一个最优的森林质量提升方案,这样能够寻找到一个更加适合河北省森林质量提升方案,促进森林能够快速恢复。

3.3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市场运作、拓展多元投入”的原则,进一步拓展森林质量提升的投融资渠道。除提高中央预算内补助标准外,不断加大开发性和政策性贷款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社保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逐渐完善森林保险制度。

3.4 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技术服务。加强森林经理、森林培育等学科建设及乡镇林业工作站、林场等基层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训制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管理和技术双重责任制。

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在于不断强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农林高校不断加强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等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森林质量提升输入专业人才提供保障;科研院所在育种、培育、抚育等先进技术方面加强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贡献率;林草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与林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有效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森林生态质量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质量投诉超六成
哈Q森林
生态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