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发展

2020-12-16

营销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经济法现代化

现代经济法的出现离不开瞬息万变的社会变迁。同时现代经济法以传统经济法为根基,融合时代特点和元素,更加适应国家的发展与国情现状,有利于国家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但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比如其现代化与本土性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促使中国现代经济法不断发展。

一、传统经济法向现代经济法的转变

(一)传统经济法的特征

传统经济法的产生与国家的政治、文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体现的是危机对策法的特点。对于传统经济法来说,其有着完全理性假设、全面干预、经济控制权集中等特征。对于完全理性假设特征,传统经济法认为理性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运用理性可以对社会建设及发展进行控制,人们若达到完全理性状态,则可以做成任何事,该特点充分运用了法哲学认识论知识。对于全面干预特征,是前面特征的发展,政府中的人员若是达到完全理性状态,就能对社会进行全面干预,左右社会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同样注重计划经济,忽视市场的作用。传统经济法并不长久适用,但其自身的存在也有可行性,能够缓解经济危机。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经济法则不适用,需要现代经济法的出现。

(二)现代经济法的特征

在现代经济法中, 人们对政府干预、市场等方面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其内容更加全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具有有限理性假设、政府适度干预、经济民主等特征。对于有限理性假设方面,社会的发展实践表明,人们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进行全面控制,社会发展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人们可全面决定的。人们自身生活社会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摆脱不了社会体系的束缚,所以,现代经济法具备有限理性假设特征。对于政府适度干预特点,人们认识到政府不可能完全主导市场的走向,不能单独完成资源配置工作,比如20世纪60年代政府干预市场过度,经济出现疲软现象。多个国家认识到政府适度干预的重要性,比如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放松对价格的管控。对于经济民主方面,现代化经济法的制定需要基于公众的基本情况,建立自由的对话机制,让经济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苏联等国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比如拉氏本人创立了经营活动法概念。我国同样在80年代实施了改革开放,但该时期由于计划经济法的强大作用,经济法理论并没有获得有效进展,对于市场经济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 到了90年代,我国法律承认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也有利于现代化经济法的完善。

二、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与本土性

中国传统法律系统中经济基础为自然经济,现代法律系统中经济基础为市场经济, 经济法法治特点在现代更加明显。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着经济法的现代化。中国经济法现代化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能够与国际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经济法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吸收其他国家现代经济法中的先进部分,更需要从中国本土法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先进现代化经济法中的有用部分,是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经济法现代化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相似之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基础, 在市场主体架构等方面与欧洲国家有共性。 欧洲国家经济经过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其中形成的优缺点可以被中国参考, 吸取有用的部分, 让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我国有着自己的法文化环境,经济法现代化难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适应。 中国文化组成中儒家文化氛围浓厚,儒家文化重视等级制度,夸大君王的作用,将有能力的君王看成完全理性人, 这种观点并不符合现代经济法的内容。并且传统经济为小农经济, 注重自给自足, 社会生产水平不高,国家管理方面采用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现代化经济法中经济民主的特点。三是传统环境中一些观念阻碍了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发展,比如浓烈的等级氛围、人治观念强大等。 总之中国经济法在发展中要将现代化与本土性进行有效结合。

(二)中国现代化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架构

中国传统经济法的体系架构具有较多问题,其立足于计划经济体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缺陷,指导思想没有完全摆脱计划思想,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中国现代化经济法体系趋向合理性,其架构更加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架构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中国现代经济法体系包括市场主体规制法、市场秩序法、宏观经济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法、社会分配法等方面。在市场主体规制法中,不同的市场主体并没有法律地位上的高低之分,具有同等的地位,但在开展实际市场活动中, 应注意维护国家与集体的利益, 对于市场主体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 这种情况表现了国家的干预方面。从实际情况来说,市场主体规制法涉及到的内容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其中包括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等内容。 在市场秩序规制法中 包含较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在宏观经济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法律中,同样包括较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金融法、能源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内容。将可持续发展加入法律中主要是基于当今的环境问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共同进步。在社会分配法方面,其内容与部门经济法有关,包括社会保障部门、劳动部门等。劳动法在现代化发展中更加注重保护劳动人员的权益,社会保障法则属于国家对社会分配方面实行的干预活动,属于现代经济法体系。总之,现代化经济法获得了发展进步,与市场经济环境相协调,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满足时代要求。

(三)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价值体系

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价值体系的作用,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保障经济法在中国能够良好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生活本身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对经济法进行制定时,难以对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虑。中国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应在社会公平与经济民主等方面进行全面展现。在社会公平方面,经济法应建立竞争的公平机制,要同等看待市场的每个主体,不可用有色眼镜看待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在开展市场活动时,具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也就是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要坚持无差别对待每个市场主体。还应完善分配公平机制,将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中国的社会环境特点以及经济制度决定了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强分配方面的公平性。还要注意正当的差别待遇。如今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存在着矛盾关系,比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倒退存在矛盾,社会贫富存在矛盾等。对于社会的现实问题,较少给予关注,更多注重经济利益,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在中国的发展中,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缓解这些问题,比如制定相关政策保护生态文明、提出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等。 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让经济法现代化获得进步, 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彼此的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在财富等方面。现代化经济法在完善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实行差别待遇,增强社会公平水平。在实施分配步骤时,要以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应该通过社会福利等制度对他们进行救济。对差别待遇具体实施中, 可重视救助贫困地区,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弱势人群的权利,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弱势人群。

(四)经济法学方法论的变革与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

中国经济法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济法学方法论的有关内容, 可以说,经济法学方法论对于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济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变革中,要注意遵循马克思主义法学方面的方法内容,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知识理论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前进的发展方向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经济环境的状况影响着经济法的主要内容,比如经济体制若是有所改变,那么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法学理论知识除了对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表现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便于引发人类的有效思考,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经济法学方法论研究活动中,还应注意将适合性、 移植性特点进行相互融合,对于先进法学研究方法要善于借鉴其中的优秀部分。现代化的经济法学就吸收了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欧洲国家在经济法学方法论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中国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吸收,将其中适合的部分移植到中国自身经济法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另外对于经济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活动,除了采用假设性方法外,还应注重结合实证性,也就是搜集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法律等相关内容, 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探讨经济法的定义、功能等内容,对经济法学进行完善。

三、结语

中国经济法现代化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对国家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基于国家的经济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经济法现代化发展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经济法现代化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